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体-纺织品-环境这一系统出发,提出了纺织品的适用温度、湿度等热湿舒适性的应用指标.通过多层织物的物理测试并对应于多层服装的穿着试验,证明按这一套指标着装时,人体可基本处于热湿舒适状态,并得出了有湿传递存在时人体所需服装系统保暖量克罗值的一种估算方法,即1克罗约可抵御4℃温差.  相似文献   

2.
针对着装人体的热、湿舒适性问题,联合改进的25节点人体热调节模型和服装热湿耦合模型,模拟了人、服装、环境系统的瞬态热、湿传递过程.人体模型中考虑了汗水积聚的影响;服装模型中考虑了水蒸汽扩散、液汗毛细传递和蒸发/凝结、纤维湿吸附/解析;针对不同厚度和孔隙率的服装比较了人体的热响应及服装温、湿度变化.数值分析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穿厚度大、孔隙率小的服装较穿厚度小、孔隙率大的服装,皮肤温度、皮肤表面出汗率高,干热损失少.模拟结果可以为服装热、湿舒适性定量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构造三维着装人体模型对计算过程复杂度的影响及所遇到的技术难点,并以着装状态下服装热、湿舒适性分析预测为例,通过模拟"人体-服装-环境"之间的动态热湿交换来预测系统内相关温度与湿度的动态分布.  相似文献   

4.
服装热湿传递数值模型是评估服装保暖防护性能、计算人体和环境的热湿传递以及评价人员冷暴露安全的重要工具。现有模型主要关注传统的被动保暖服装,针对主动加热服装的模型研究较少,且仅考虑织物层面,不能用于人体实际穿着服装中热反应计算的模拟。该文构建了适用于与人体热生理反应模型耦合计算的主动加热服装多层热湿传递模型。基于被动保暖服装模型,考虑电加热、相变材料(PCM)、吸湿发热等主动加热技术的产热传热机理,建立了适用于主动加热服装的热湿传递通用模型。针对最为普及的电加热服装,进一步考虑服装结构、辐射传热、分区与横向传热的特性,对模型进行优化改进,建立了适用于电加热服装的改进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所建立的通用模型和电加热服装改进模型对局部皮肤温度的预测误差分别不超过0.58℃和0.47℃,具有较好的准确度。所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低温暴露场景中穿着主动加热服装的人体热安全及服装防护性能评价,为公共安全以及环境工效学领域的人员防护、应急管理和防护装备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微小气候热湿传递机理模型及数值分析方法应用于人体—服装—环境这一系统的热湿传递动态过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各种特性参数对微小气候温度场和水蒸汽分压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冰莹 《科技信息》2007,(23):42-42
服装穿着舒适性体现在服装与人发生关系时能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能与人体活动相适应,从而赋予人们以舒服适应感觉的那些特性。服装的穿着舒适性,不仅取决于材料的属性,还取决于穿着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和人体活动运动幅度以及姿态变化,并与着装者所处的环境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布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参数,热湿舒适性方面的透湿透气性,以及KES测试的低负荷下各项力学性能等各项性能。分析了非织造布相较于传统医用服装机织面料在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度成型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用DL-700C红外热像仪监测了模拟表下微气候的热湿传递特性,以及不同状态时面料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织物表面温度变化率作为表征非织造布的热湿舒适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服装开口是促进衣下空间与外界环境之间热交换的重要途径.采用暖体假人和人体生理试验方法,在无风和有风两种条件下,对胸部、背部和腋下等不同部位开口及无开口状态下的服装热阻、平均皮肤温度、衣下湿度和主观舒适感等指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服装开口部位对服装总热阻有影响,腋下开口的服装热阻最低;服装开口部位对人体体温调节有显著影响,在胸部和腋下开口有助于增强衣下空气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增加对流和蒸发散热,从而减缓皮肤温度和衣下湿度升高.试验结果同时表明,风速对服装热阻及人体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总体而言,服装腋下部位开口对人体热湿生理调节起到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着装舒适感.  相似文献   

9.
人-服装-环境系统热湿舒适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试图从3个方面概要阐述对热舒适性的理论研究、热舒适性相关因素、热湿传递方式以及描述热湿传递的基础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0.
对以运动材料为主的20种织物的热、湿性能指标进行了主观实验.比较了20种织物各项单独热湿传递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引起差异的原因.分别从静态条件和大量运动条件下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每一类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具体特点和同类织物之间热湿舒适性的相对优劣顺序.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行研制的人体脚部热湿舒适性测试仪器,测试分析了人体在静止、运动条件下的鞋内脚的各部位相对湿度和温度以及其变化规律,并对穿着不同材料的袜子对鞋内脚部热湿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测试装置能够满足人体脚部热湿舒适性的测试评价;人体在穿着鞋袜后,无论是休息静止还是运动,鞋内脚部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均会按指数规律发生变化,而且鞋内脚部的热湿舒适性受袜子原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称逆温差)条件下,服装用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提出使用当量热阻、热阻、湿阻及透气率作为在此条件下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物理指标,指出了在此条件下其特殊含义.并且用织物微气候仪测试了此条件下7种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指标,与对比穿着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自然资源在改善室内热湿环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的太阳能、风力、水、土壤能量等可再生能源的统计整理,结合重庆的地理、气候特征,分析了重庆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建筑室内热湿状况改善的潜力,结合建筑选址、建筑构造设计,根据计算模拟,简要分析了重庆地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室内热湿环境舒适性的技术手段和拟采用的建筑形式、系统形式以及选用原则,为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14,(3):56-57
<正>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于2011年11月经浙江省科技厅正式批准建设。工程中心主任由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邹奉元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苏州大学刘国联教授担任。主要研究方向为:①数字化服装工程:研究三维人体测量、人体建模、服装面料仿真、三维服装虚拟展示、MTM(单量单裁)技术和服装CAD等;②人体工学与服装舒适性:研究服装热湿舒适性、暖体假人技术、服装压力舒适性和形态舒适性的测试和评价,功能和智能服装的研制等。③服装设计与技术:研究服装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装备和服装可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与服装  相似文献   

15.
针织运动面料热湿舒适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运动中人体显汗的特点,提出了影响运动中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子。对典型针织运动面料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其热湿舒适性进行了模糊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服装隔热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暖体假人设备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之一——服装热阻进行测试,得出单件服装热阻与组合服装热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不同穿着方式和环境温度对服装热阻的影响,为人体热舒适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筑围护结构中的热湿耦合传递规律研究对于了解其传热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大型人工环境舱搭建多层加气混凝土墙体测试实验平台,营造了符合三种典型气候的室外舱温湿度环境并随周期性变化,室内舱控制为空气调节下恒定温湿度条件,测试并记录了多层加气混凝土墙体表面及内部不同位置温湿度变化。墙内距离外表面20 mm处测点的相对湿度在夏热冬冷夏季特征气候下降低了7.88 %,在夏热冬冷冬季特征气候降低了4.11 %,在南海极端热湿特征气候下降低了5.76 %。结果表明热传递对湿传递促进的程度大于湿传递对热传递的作用,在高热、高湿的南海地区,热湿耦合作用对墙体热工性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辐射供冷环境下人体姿态对热舒适的影响,本文采用主观调查问卷与生理指标测试的方法对夏季顶板辐射供冷下坐姿人体和卧姿人体的热舒适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卧姿状态与坐姿状态皮肤温度的分布有一定差异,两种姿态下热感觉在-0.5—0.5范围内时,卧姿人体所需要的操作温度比坐姿人体高0.5℃左右;最佳热舒适点的操作温度,卧姿状态比坐姿状态高0.7℃。  相似文献   

19.
热气候指数评价1981-2014年南京夏季舒适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市1981-2014年6-9月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多节点热生理评估模型——UTCI模型,对南京市夏季舒适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近34a来UTCI值和高温不舒适日数均呈缓慢增长趋势,增长速率分别为0.16℃/10a和0.08d/10a。高温不舒适日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超过总数的90%,特别进入21世纪后7月下旬和8月上旬高频率年份增多。近16a南京高温不舒适日数首尾持续时间呈减少趋势,且相对稳定,约为50d/a。与温湿指数和经典三要素模型对比,UTCI模型下的高温不舒适日数与高温日数有较好的一致性。UTCI考虑多重气候因素和服装要素,评价结果更接近于人体真实热状态且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夏季高温环境给户外作业人员带来了热危害,服装作为高温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夏季高温环境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为找到夏季户外作业服的高温防护方法,从户外高温的定义、表征方法以及人体热平衡机理出发,总结了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基于防护服的一般设计模式,分析了目前服装中常用的高温防护措施;提出了"通过主动降温促进内热传递、利用被动隔热抑制外热传递"的作业服热防护机理,可为该类服装的热功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