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略论曹禺悲剧意识的文化特质与审美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曹禺早期创作呈现出的悲剧意识的文化特质及其审美指向,说明了曹禺思考人的向度、力度和深度,分析他对人的沉思所达到了的哲学高度,并视之为感人至深的悲剧艺术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反映旧中国封建大家庭的悲剧,剧中刻画得最栩栩如生的人物当属繁漪,她与传统的悲剧人物式主人公最为接近。本文从社会环境因素和自身性格因素浅析繁漪这个令人关注的人物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剧中人物分析入手, 认为曹禺塑造女性的形象的基点源于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 其悲剧特点是“悲”而 “惨”而非 “悲”而 “壮”, 有悲剧人物而无悲剧英雄, 这与作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独特审美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自从曹禺“出山”之后,中国话剧才开始成为真正的戏剧艺术,才开始具备自己鲜明的悲剧蕴涵、民族特色和突出的国际意义。作为中国话剧的核心人物,曹禺是民族话剧的辉煌和骄傲,更是将中国现代悲剧写得最为精彩绝伦、表现得较为深刻广博的大师级人物。从悲剧艺术方面来研究曹禺,也许更能够切合其创作的实际,捕捉其不朽的灵光。  相似文献   

5.
曹禺戏剧中英雄神话原型的表述呈现着三个特征 ,一是英雄与强力联结 ,并以自然强力来象征和隐喻主体行动力量 ,且以源于体格与精神意志的主体强力为其本质显示 ;二是英雄人物并不是高大完美的 ,大多以悲剧结局 ,且女性较男性多 ,女性形象较男性丰满生动 ,渗透着曹禺独特的个性心理 ;三是英雄人物逐步走向民族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对人类命运和生存方式问题的探索是曹禺剧作的一个中心主题。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中悲剧人物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想挣脱命运的枷锁但终不免悲剧的生命历程,试图发掘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困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按照某种时代戏剧规范和模式去阐释曹禺的剧作,导致了我们对曹禺剧作长期的误 读。本文主要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对曹禺戏剧的命运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便 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曹禺、奥尼尔是 2 0世纪上半叶成就巨大、卓有影响的剧作家。虽然他们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迥异 ,然而其剧作悲剧观念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曹禺剧作受奥尼尔剧作影响颇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曹禺、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成就巨大、卓有影响的剧作家.虽然他们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迥异,然而其剧作悲剧观念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曹禺剧作受奥尼尔剧作影响颇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新移民作家严歌苓在其文学创作中,更青睐于对悲剧的写作。因严歌苓兼具中西方文化的深厚修养,使其在悲剧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悲剧审美特性:一、“冷静忧伤”的悲剧书写;二、“卓别林”式的悲剧语调;三、诗意与悲悯交织的悲剧意境。  相似文献   

10.
曹禺和奥尼尔感慨于人的现实的和精神的苦难,力图展现人类的生存困境和多舛命运,并将人类悲剧的根源归于宇宙中不可知的、潜在的力量。在他们的剧作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无形但又无处不在的神奇力量在报复一切叛逆者的不轨行为,不时地看到身陷罪恶之人的挣扎和面对惩罚的恐惧。悲剧中所透露出浓烈的怜悯情怀,正是曹禺奥尼尔意识深处基督教文化中罪意识和惩罚观念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以“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为代表的象征性戏剧意象的构思和创造,使得曹禺的四大悲剧在传达深刻理性精神(暴露性与批判性)的同时,又融含着一种超现实的、形而上的追问,即:对于“命运”的体认与思索。  相似文献   

12.
颜健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5):73-75,94
中国古代存在着大量的悲剧作品,却没有形成系统的悲剧理论。二十世纪,西方悲剧观念经过王国维的推介,鲁迅的深化,曹禺、郭沫若的创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终于生成。经过建国初的反思,悲剧理论研究在八、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至世纪之交学界还对悲剧进行着新的探索。我们反对"唯西是趋、唯新是趋"的研究态势,中国学者应从容地建构切合中国文学实际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悲剧观念。  相似文献   

13.
孙慧春 《科技信息》2013,(4):235-236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雷雨》这两部剧作的题目、体裁、风格等方面都很接近,显示了这两位戏剧大师在艺术创作技巧上的相似,精心塑造底层人物形象,打破了传统悲剧的观念,使家庭悲剧这一题材获得了广泛社会意义,特别是剧中女性人物的悲剧耐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 ,塑造了变法志士谭嗣同等人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他们甘于血荐、从容就义的壮举 ,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小说通过立体式的背景衬托和话剧式的大段对白 ,表现了丰富而凝重的思想内容 ,揭示了戊戌变法悲剧意义的深刻内涵 ,而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以北京法源寺这个小小的寺庙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更使小说充溢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5.
曹禺通过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控诉了黑暗社会的罪恶,拒绝了陈白露的堕落。张爱玲则顺应了葛薇龙的选择,让她自愿地接受了人格异化。如果以五四启蒙文学为参照,曹禺的《日出》仍在延续批判与揭露的主题,而张爱玲则在《沉香屑》中表达了对现代人生的悲剧思考,自觉地选择了个人本位代替社会本位,主人公最后心甘情愿地进入了资本交换模式。  相似文献   

16.
谈《北京法源寺》的悲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塑造了变法志士谭嗣同等人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他们甘于血荐、从容就义的壮举,可谓惊天地而泣鬼神.小说通过立体式的背景衬托和话剧式的大段对白,表现了丰富而凝重的思想内容,揭示了戊戌变法悲剧意义的深刻内涵,而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以北京法源寺这个小小的寺庙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使小说充溢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7.
向诤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6):87-88
《北京人》是曹禺"生命三部曲"后的转型之作,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种类似契可夫式的戏剧风格,即"生活化的戏剧"。被称为"灵魂的探险者"的曹禺,在《北京人》中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现,挖掘出人物灵魂深处的善恶美丑,表现出最亲密人之间"咫尺天涯"的灵魂沟通状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剧作家,曹禺和奥尼尔的悲剧都蕴含基督教文化的色彩——"世界末日"与"新天新地"的再生。世界末日的黑暗景象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直接化作对充满了污泥浊水的社会现实及苦难人生的描绘和鞭挞;同时他们又向人们展现一个充满爱和善的"新天新地",悲剧呈现出理想国与黑暗世界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9.
"蛇"和"仙女"是苏童小说《黄雀记》中的两个重要意象,阐释了处于"人生曲线"低谷中的底层小人物的凌乱人生和无爱的精神荒漠,刻画了他们需要承受的人生苦难和纯粹悲剧。《黄雀记》中一切都指向丢失的魂魄,苏童也尝试着通过宗教、回忆和捆绑的方式找魂,然而都不能解救那些失了魂的人,更不能救赎堕落失散了的人心。人们剩下的唯一出路便是逃避,但在逃避的道路上依然有许多如影随形难以摆脱的因素,这是曹禺式的宿命论和悲剧观。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认为疯子是最正常的人,祖父以疯子的形象住进了井亭医院,反而更能看透现实和历史,在阐释荒诞的同时也揭示了最纯粹、最接近人性本质的内涵,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20.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蘩漪是一个复杂的人格形象 ,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