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腹水病牙鲆体内分离致病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该菌进行了鉴定;根据GenBank上报道的迟钝爱德华氏菌标准株(ATCC15947)的16S rDNA序列以及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所含有的菌毛亚基(Fi mA)基因(AB10017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6株疑似菌进行PCR扩增,均能够扩增出目的条带,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 399,540 bp.序列分析表明,扩增得到的基因与其参考菌株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8.86%,100%.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常规细菌鉴定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证明该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将该菌肌肉注射鲫鱼,发病症状与自然死亡的症状相似,并从患病鲫鱼体内分离到该菌,说明所分离的迟钝爱德华氏菌是患病牙鲆的原发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薄菌肉木层孔菌PhellinusacontextusRyvarden首次发现于湖南省 ,为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该菌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与模式产地的标本和近似种进行了异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周口地区油菜核盘菌分离鉴定及侵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省周口市采集感染菌核病的油菜,对菌核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得到1个单菌系,对该单菌系进行了菌落和显微形态分析,初步鉴定该菌系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所分离的单菌系内转录间隔区(inter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40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发现与部分S.sclerotiorum的ITS序列同源性达到100%,进一步鉴定该分离菌株为S.sclerotiorum.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系与来自意大利、日本及我国武汉地区的菌系聚为一支,说明周口菌系来源广泛.对该菌系侵染油菜叶片的细胞学和组织化学分析表明,该菌系对耐病和感病油菜品种的细胞反应相似,都没有H2O2积累,差别主要表现在耐病油菜上菌丝长度较短.  相似文献   

4.
以一株分离自高原掌叶大黄的腐皮镰刀菌R13为研究对象, 为进一步研究实验室条件下提高该菌生产大黄素产量及相关的合成途径, 研究采用了调节初始发酵pH及添加蒽醌合成途径前体物质的方法, 并通过HPLC对大黄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添加丙酸、丙二酸时对该菌生产大黄素具有促进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 可以初步确定该菌生产大黄素的合成途径为聚酮合成途径; 经优化该菌生产大黄素的产量达到3908 mg/L.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种在拟南芥种植介质泥炭土上滋生且明显抑制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生长的黄褐色霉状真菌;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将该菌初步鉴定为黄色疣枝孢菌(Chromelosporium fulvum);进一步通过r DNA的ITS序列测序和比对分析,将其鉴定为黄色疣枝孢菌.该真菌种是广东省新记录种,且该菌抑制拟南芥的生长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
从武汉市郊蓖麻地土壤中分离到1株产脂肪酶菌株,结合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扩增16S rDNA并测序,运用Blast比对构建了进化树,发现该菌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同源性高达99%,初步鉴定该菌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命名为Serratia sp.HS-L5.克隆了脂肪酶...  相似文献   

7.
潜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在大豆奶酪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鼠李糖乳杆菌Laetobacillus.rhamnosus 6013在MRS中的培养条件并评价了该菌在大豆奶酪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确定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37℃,厌氧培养48h,该条件下的培养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沙门氏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将大豆奶酪细菌DH1,GH4和该菌一起加到豆奶中,制成细菌型发酵大豆奶酪,在发酵6h后,该菌的活菌细胞数达10^8~10^9个/mL.在成熟30天后,pH值有轻微下降,该菌存活细胞数达10^7个/g,而DH1,GH4的活菌数均为10^6个/g.当盐水中NaCl含量为20—40g/L时,对L.rhamnosus 6013的存活影响很小.以上结果表明,潜在益生菌L.rhamnosus 6013能耐受大豆奶酪的加工过程,对大豆奶酪的发酵没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Esteya vermicola是首次发现的松材线虫的内寄生真菌。最近从韩国土壤中发现了该菌的一个新菌株。该菌株能产生两种孢子,并能在4~5 d内感染几乎所有测试的松材线虫分离物。最近2年里在韩国进行了该菌株的温室和林间的接种试验,使用了3种方法进行接种,即喷施、注干和将感染的松材线虫接种到松树上。结果证明,该菌在松树幼树中生长并侵染到接种松树中的松材线虫,在松树中也观察到该菌的存在。目前,对该菌的使用方法和施用配方的评价和商品化工作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9.
加州鲈诺卡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州鲈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鱼类养殖品种,但近年病害问题十分突出。诺卡菌已成为危害加州鲈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目前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种属类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内首次从患病加州鲈体内分离得到诺卡菌,并最终确定了其病原种类是鰤鱼诺卡菌Nocardia seriolea。从患病加州鲈内分离到菌株NH090627,镜检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分支状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诺卡菌属Nocardia细菌的基本特征相符。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菌株NH090627即为引起此次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对该菌株的16S rDNA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诺卡菌属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且与鰤鱼诺氏菌N. seriolea JCM 3360的16S rDNA 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9.9%。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我们将加州鲈结节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鰤鱼诺卡菌。为了指导该病的防控,还对该病原菌做了一系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但对磺胺类和氨苄青霉素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 in duckling)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多种抗生素对该菌都有效,但长期用药会产生耐药菌株,因此药物防治该菌有局限性.因该菌血清型较多,分离鉴定该菌并制备针对本地血清型的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安徽宣城寄来的死鸭病料分离鉴定出一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制备了针对该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灭活油乳剂疫苗,该疫苗直接用于当地鸭群以预防鸭浆膜炎.  相似文献   

11.
 红树林内生真菌是一种新的天然产物资源。采用色谱技术对分自海南半生红树林植物蕨类的内生镰刀菌Fusarium sp.ZSU H85(LK)菌体进行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新的蒽醌ZSU H85A(A),安息香酸异戊烯酯(B)和壬二酸(C)。  相似文献   

12.
探讨SO2-4,HCO-3和Cl-对TiO2光催化降解矿井水的化学耗氧量(用Cr法测)(CODCr)性能的影响. 用阴离子树脂充分过滤掉矿井水中阴离子, 将Na2SO4,NaHCO3和NaCl分别配成在矿井水中单一存在的溶液和复合存在的溶液, 使用自制的TiO2在紫外灯照射下光催化降解矿井水中CODCr. 当3种离子单独存在时, 它们均使光催化CODCr的降解率下降, 影响大小依次是HCO-3>SO2-4>Cl-; 当3种离子两两复合时, 在HCO-3分别与SO2-4和Cl-的复合实验中, 当HCO-3浓度较低时, HCO-3和SO2-4,或Cl- 共同影响使CODCr降解率下降, HCO-3起主要作用; 当HCO-3浓度较高时,HCO-3起主要作用. 在SO2-4,和Cl- 的复合实验中, Cl-浓度为4.45 mmol/L, 可轻微促进CODCr降解率的提高, 当Cl-浓度高于此浓度时, Cl-和SO2-4有协同作用并使CODCr降解率下降, 且降解率均低于Cl-和SO2-4 ,单独存在时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3.
周本军  林波 《江西科学》2008,26(1):67-70,83
采用常规的平板稀释与画线法,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暂命名为Nb-1。研究了Nb-1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基原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对Nb-1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降解甲胺磷细菌的分离及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合肥农药厂污染严重的土壤及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甲胺磷农药的降解菌Pm-6,经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其性能稳定,在4℃下保存30天降解能力变化不大,需充分供氧,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5℃。该菌还可降解甲基对硫磷和三唑磷等有机磷农药  相似文献   

15.
从羽毛废弃物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羽毛、产角蛋白酶和蛋白酶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litis),命名为B.sublitisYYW-1。利用紫外线对菌株YYW-1进行诱变,筛选蛋白酶缺陷株,获得蛋白酶活性丧失的诱变株YYW-1-5,其蛋白酶活性残余22.7%,而角蛋白酶活性残余94.7%,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溶藻细菌(B5)的溶藻效果与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富营养化湖泊分离获得的1株菌(B5),具有明显的溶藻效果。通过凝聚、细胞裂解和生物降解作用能有效去除鱼腥藻细胞。B5菌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导致藻细胞的凝集及进一步的生物降解,同时存在一种具有热稳定性且能抑制藻类细胞生长的胞外分泌物。  相似文献   

17.
从油田产出水中筛选出一株能在75℃条件下产生表面活性剂的高温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为130mg/L.对其激活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该菌最佳碳源、氮源和最佳盐度分别为花生油、酵母膏和质量分数0.5%的NaCl.用该菌株在模拟75℃高温油藏条件下进行物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10d后可提高采收率4.5%.菌株B-1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A halophilic bacterial strain TM-1 was isolated from the reservoir of the Shengli oil field in East China. Strain TM-1, which was found to be able to degrade crude oils, is a gram-positive non-motile bacterium with a coccus shape that can grow at temperatures of up to 58℃ and in 18% NaCl solution. Depending on the culture conditions, the organism may occur in tetrads. In addition, strain TM-1 produced acid from glucose without gas formation and was catalase-negative. Furthermore, strain TM-1 was found to be a facultative aerobe capable of growth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Moreover, it produced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bis ester and dibutyl phthalate and could use different organic substrates. Laboratory studies indicated that strain TM-1 affected different heavy oils by degrading various components and by changing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oils. In addition, growth of the bacterium in heavy oils resulted in the loss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resins and asphaltenes, and enrichment with light hydrocarbons and an overall redistribution of these hydrocarbon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分离获得的产碱性脂肪酶的5株菌进行复筛,对产酶量大的一株菌F12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凝结芽胞杆菌(BacillusCoagulans)。此菌产碱性脂肪酶的最适条件是:黄豆饼粉2.5,玉米浆1.5,可溶性淀粉0.5,K2HP40.5,NaNO30.5,起始pH9.0,培养温度28~30℃,培养周期22~26h。  相似文献   

20.
一株高效脱硫菌的筛选及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呼和浩特化肥厂附近表层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脱硫杆菌菌株Z1.该菌株的生长曲线表明菌体生长迅速,延滞期约为4h,对数生长期持续时间大约12h,稳定期较短为12h.通过脱硫实验考察了pH值、盐度和溶氧量对脱硫率和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0~8.0、盐度为0~20%(NaCl%,W/V)的范围内,该菌株能正常生长.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和耐盐性.当pH=6.0、盐度0.5%和装液量75mL/250mL时,该菌株生长最好,脱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