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彩虹明樱蛤浮游幼虫饵料与生长的关系,研究分析了不同饵料种类对浮游幼虫生存、生长的影响,同时对投饵量作了比较试验,实验结果得出:x藻、等鞭金藻适宜于作为面盘浮游幼虫的饵料,投饵量以5万/ml左右为宜,至幼虫达到壳顶期后,应投喂扁藻及塔胞藻,投量为1—2万/ml。此外,本文还就投饵时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低产虾塘混养彩虹明樱蛤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 (Benson)别名梅蛤、扁蛤、海瓜子、黄蛤,是一种小型经济贝类,其肉质细嫩味美,食用价值较高,沿海群众常作佐酒佳品。岱山滩涂彩虹明樱蛤资源蕴藏量很大,栖息密度高达500余枚/米~2,为了进一步开发彩虹明樱蛤资源,发展养殖生产,1991年在岱山县渔山乡低产虾塘进行混养彩虹明樱蛤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3.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由养殖系尤仲杰、王一农老师承担的彩虹明樱蛤繁殖生物学及其苗种培育技术已于1991年12月12日通过鉴定,专家们建议在我省沿海推广。彩虹明樱蛤俗称海瓜子、梅蛤。是浙江、福建沿海的重要经济贝类。因它味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城乡居民喜爱。近年来,由于采捕过度及围滩养虾等原因,自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恢复这一优良贝类资源,养殖系尤仲杰、王一农老师从1984年开始对该蛤的现有分布情况及其生物学进行调查研究,1988年起进行室内小水体人工育苗试 相似文献
4.
4种常用消毒剂对泥螺和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潮间带滩涂潮汐特征,确定12 h为总实验时间,采取全程不换药和6 h换药两种染毒方式,于2006年7~8月在浙江省岱山县岱西镇开展了溴氯海因、强杀118、碘溴海因和二溴海因对泥螺和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药物对泥螺、彩虹明樱蛤的致毒效应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缓慢增强;全程不换药组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值均高于换药组,经u检验发现,两者致毒效果无差异;泥螺对消毒剂的耐毒能力略强于彩虹明樱蛤,4种消毒剂中以溴氯海因毒性最小,二溴海因最大,溴氯海因、强杀118、二溴海因及碘溴海因对泥螺和彩虹明樱蛤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330,0.088,0.040,0.051 g/L和0.250,0.140,0.079,0.150 g/L.最后,就泥螺和彩虹明樱蛤对溴氯海因、强杀118、二溴海因、碘溴海因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间的致毒效果及其安全质量浓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彩虹明樱蛤贝体尺寸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彩虹明樱蛤120枚,在逐个测量体重和壳宽的基础上,以右壳为测量对象依次测量AB、AC、BC、OA、OB、OC和SW等长度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偏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学方法,探寻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除AC-BC组合未达极显著水平(P>0.05)外,彩虹明樱蛤各生物学测定指标间两两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2)AB、OB、SW等3项尺寸性状是影响彩虹明樱蛤体重的关键指标,其中AB尤为重要,其它尺寸性状主要通过AB的间接作用影响体重;(3)AB-SW、AB-OB、SW-OB性状组合对体重的决定程度较大,其中SW-OB组合在AB的影响下大于AB对体重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3种常见农药对泥螺、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开展了狂杀宝、乙酰甲胺磷、三唑磷等3种常见农药对泥螺和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常见农药对泥螺、彩虹明樱蛤的急性毒性强度由大到小均依次为三唑磷、狂杀宝和乙酰甲胺磷,其中狂杀宝对彩虹明樱蛤、泥螺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412 mg/L,2.670 mg/L,2.469mg/L,2.168 mg/L和3.159 mg/L,2.527 mg/L,1.341mg/L,1.028 mg/L;乙酰甲胺磷对彩虹明樱蛤、泥螺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9.409 mg/L,202.143 mg/L,107.273 mg/L,88.559 mg/L和39.054 mg/L,35.590 mg/L,33.64 mg/L,26.539 mg/L;三唑磷对彩虹明樱蛤、泥螺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018 mg/L,1.185 mg/L,1.127 mg/L,1.049 mg/L和0.935 mg/L,0.876 mg/L,0.568 mg/L,0.368 mg/L。狂杀宝、乙酰甲胺磷、三唑磷对泥螺和彩虹明樱蛤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 8 mg/L,2.653 9 mg/L,0.036 8 mg/L和0.2168 mg/L,8.855 9 mg/L,0.104 9 mg/L。最后,就泥螺和彩虹明樱蛤对狂杀宝、乙酰甲胺磷、三唑磷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间的致毒效果比较及其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土池人工培育菲律宾蛤仔浮游幼虫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1975—1982年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Reeve)(简称蛤仔)的浮游幼虫培育的试验结果。 露天土池可大量培育蛤仔的浮游幼虫,它提供较稳定理化因素,在蛤仔产卵盛期,水温18—27℃,比重1.018—1.024,pH值6.7—8.7,溶解氧3.13—10.20毫升/升。幼虫的饵料主要靠施肥,以繁殖浮游植物,辅以接引角毛藻、湛江叉鞭藻。换水、添水和流动水可使幼虫的成活率从9.8%提高到30.1%;稚贝附着量从3689.8万个/亩增至14422.4万个/亩。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一带浮游幼虫的初步报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一带的浮游幼虫,目前文献未见記載。但是,根据我們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采集的浮游生物材料看来,浮游幼虫在浮游生物中占有相当的数量而且其类型也很多。从浮游幼虫出现的周期性及其分布的不均勻性,一方面可以使我們了解到一些經济无脊椎动物的生硝季节及其产量,另一方面,因为浮游幼虫也是幼魚的重要食料之一,所以又可預报某些經济魚群的廻游路綫。这样,研究浮游幼虫的形态,生态、对于漁业、生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饵料密度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种单胞藻分别以三个不同的密度投喂紫彩血蛤幼虫,据幼虫生长发育速度、存活率和变态率,比较不同饵料密度的效果。培养初期饵料密度控制在2.5万个/mL,两天后密度逐渐增加至5万个/mL,后期则以10万个/mL为好。四种饵料中球等鞭金藻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巢湖周年先后共出现浮游藻类277种(包括变种),隶属于8门85属。依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动,均以绿藻门的属,种最多,其次为蓝藻、硅藻,而金藻、黄藻、隐藻、甲藻均极少;从种群数量分析,除冬季外,则均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占巢湖浮游藻类年平均总数的99.58%,其中微囊藻和鱼腥藻是引起巢湖蓝藻水华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1.
轮虫与海产鱼类的苗种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虫是海产鱼类苗种的适宜开口饵料和优质食物,本文综述了轮虫有效应用于鱼类苗种生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轮虫的大小、轮虫在水体中的分布和密度、轮虫的保障程度、轮虫是否易于消化和吸收以及轮虫的营养质量等的研究进展,指出开展轮虫的高密度低温保存技术和轮虫休眠卵的批量生产方法研究是轮虫有效应用于鱼类苗种生产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广东遮浪海区真鲷于10月至翌年3月繁殖.成熟亲鱼用LRH-A和HCG注射均可自然产卵.其仔鱼以轮虫作开口饵料.后逐步改喂卤虫无节幼体和鱼虾肉浆碎片.其成活率仔鱼期高,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转化时成活率降低.经205天培育,其平均体长为135mm.平均体重100g.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寄主植物及寄主植物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美洲斑潜蝇各龄幼虫头咽骨、口钩和取食道长度的测量,结果表明,按各龄幼虫头咽骨长度可以准确进行美洲斑潜蝇幼虫分龄,而取食道长度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大,不宜做为分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密植板栗树净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8年生密植板栗园“九家种”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板栗净光合速率一般为4-20mg.dm^-2.h^-1明显低于苹果,梨等果树;(2)Pn的日变化规律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为单峰曲线,而在生长盛期为双峰曲线;(3)Pn的年变化进程也表现为双峰曲线,其高峰分别出现在开花期及果实速生期,Pn的年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年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泥方池内 ,采用多种饲料对黄颡鱼进行小规模饲养 ,对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食性、生长与繁殖等进行研究 ,并对其进行了人工催情试验。结果表明 :黄颡鱼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动物 ,食谱广泛。人工条件下 ,黄颡鱼的繁殖习性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人工促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温与切除单侧眼柄都能促进脊尾白虾的性腺成熟。切除左侧眼柄与切除右侧眼柄促熟效果相近,但优于升温促熟,切除单侧眼柄与升温两种方法同时使用促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陈秋萍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
本文于1988—1989年在洞头沿海进行了羊栖菜人工栽培技术的探索性试验,经过2个栽培周期的培养,初步了解了羊栖菜的生态习性及其在洞头沿海的生长、繁殖规律。并总结出了羊栖菜人工栽培技术的要点,同时在试验过程中产生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比较系统地观察并描述了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养殖鲶类——革胡子鲶的胚胎和仔、稚鱼发育的形态变化.胚胎发育分为6个阶段27个时期,仔稚鱼发育分为3个阶段18个时期,各期均有附显微照片或活体描图.同时还描述了仔、稚鱼发育的体型变化、消化道和鳃的形成,分析了孵化与水温的关系,并讨论了这种鱼早期发育与其它鱼类的差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