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宁盆地Ⅲ级阶地——断层控制下的埋藏阶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释光(TL)测年的方法对南宁盆地城区埋藏阶地及南宁盆地外围地区三级阶地进行了年代学对比,发现两者形成年代相近,从而确定城区埋藏阶地为三级阶地。同时对城区工程钻孔中出现阶地物质的钻孔进行统计分析,通过Sufer软件做出城区三级阶地厚度等值线图和顶面高程等值线图,找出城区三级阶地沉降特点,结合心圩韦村断裂峙村至老口段及屯里断裂中更新世活动特点,认为南宁盆地三级阶地的沉降,与心圩韦村断裂的峙村至老口段中更新世持续而剧烈活动有关,其沉降中心持续沿往东南方向迁移,但东南面边界为屯里断裂控制,从而使城区沉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作者曾对马角坝地区之陈家坝——二郎庙间的梓潼河一至三级阶地砾石层开展粒组分析工作,共测六个点,砾石测量点的分布见图1。图中№1a为陈家坝附近一级阶地测量点,№1b为王家崖南面二级阶地测量点,№1c为陈家坝三级阶地测量点;№2a、№2b、№2c分别为二郎庙附近一级、二级、三级阶地测量点。兹将以上各阶地砾石层的岩相特征及岩组分析结果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于应由粘土在松散型砂中的分布状态来评价混砂质量的想法,本文提出了一种观测型砂颗粒截面以研究粘土在砂粒表面分布的实验方法.在不同混砂时间时,对砂粒表面粘土膜的厚度、粘土膜的均匀性和型砂中的成膜粘土量进行了测量及计算,获得粘土分布随混砂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并与型砂性能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吴光会 《科技资讯》2010,(13):94-94
结合营梅高速粘土路基的实际施工,阐述了粘土掺灰的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凹凸棒石粘土沉降分散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重力沉降分析法研究了酸碱度、表面活性剂、溶剂等对凹凸棒石粘土沉降分散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溶液的pH、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分散介质类别均影响凹凸棒石粘土的沉降分散行为;凹凸棒石粘土表面及介质的极性变化是凹凸棒石粘土沉降分散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凹凸棒石粘土的沉降分散行为具有规律性:即溶液的酸碱电解质浓度越大,凹凸棒石粘土分散稳定性越好.分散介质的极性越大,凹凸棒石粘土的分散状况越好.表面活性剂能明显促进凹凸棒石粘土在低介电常数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状况,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促进凹凸棒石粘土分散及其稳定性的增强.凹凸棒石粘土表面及介质的极性增大会使凹凸棒石粘土粒子间斥力增强,促进粒子破碎,改善粒子的粒径分布,同时使粒子在电斥力作用下分散稳定性增高。  相似文献   

6.
微纳米级粘土/ 橡胶复合材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粘土在橡胶中的应用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 总结了近年来粘土在橡胶中应用的新进展。文中分别以粘土/ 橡胶微米复合材料和粘土/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为主题进行了讨论。首先概述了陶土微米粒子表面改性的几种技术方法, 介绍了微米粒子进一步精细化措施, 评述了红粘土/ 天然橡胶母胶的性能优劣。然后综述了现有的粘土/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方法, 对其进行了归类, 从技术难度和分散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制备方法。其中, 作者认为工业化最可许的方法是粘土水分散体/ 橡胶乳液互穿纳米复合技术。最后,作者总结了粘土/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一些特性: 高补强性、优异的阻隔性和良好的浅色及透明性。基于此, 对粘土/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探讨黄粘土含量变化对水泥制品强度的不利影响,以充分认识国家规范中有关骨料杂质含量的规定;并使用多种外加剂掺入制品中以提高制品强度,含少量黄粘土对水泥制品无害,含量较大时,随着黄粘土含量的增大,水泥制品强度直线下降,但掺用适量而恰当的外加剂后,可增大黄粘土掺量而不致降低水泥制品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较详细地考查了聚季铵盐型粘土稳定剂对粘土矿物表面的润湿性和带电性的影响,并讨论了这些性质的改变与粘土稳定剂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轻亚粘土在地震作用下液化程度模糊识别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轻亚粘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液化,液化程度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提出轻亚粘土液化程度或级别的模糊识别理论与方法,可作为初判参考,指出了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轻亚粘土液化差别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粘性土的渗透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渗透系数是土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了不同取样方式、试验手段和计算方法对粘土和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取值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负压条件下原状土和击实土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为准确评价水库蓄水后库区、坝基渗漏情况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对比2种土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试验结果,认为粘土和粉质粘土以3:7比例混合后,力学性能稳定,而渗透系数有很大降低,是良好的筑坝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激光散斑法对成都裂隙性粘土的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这种土的变形性受其本身裂隙数量、倾角大小、裂隙中隙壁粘土量的多少以及尺寸效应等的控制。通过全场测试,得到了普遍常规试验对粘土无法直接测得的参数——泊松比及土表面各点的位移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成都黏土蠕变规律,展开固结不排水三轴蠕变试验,分析了成都黏土变形的非线性特性及参数的非定常特性。结果表明:当应力小于黏土屈服强度时,蠕变以线性变形为主,包括瞬时弹性变形和黏弹性变形;当应力大于屈服强度时,蠕变以非线性变形为主,包括黏弹塑性变形,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性;蠕变过程中,黏土的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均为应力和时间的函数,具有显著的非定常特性。结合元件模型理论和分数阶导数模型理论的优点,构建了考虑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非定常特性的成都黏土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验证分析,发现蠕变模型对蠕变各阶段的拟合度较高,充分发挥了元件模型和分数阶导数模型的优点,可以很好地反映成都黏土的蠕变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发生于2008年9月23日成都的强对流天气有更多的认识,利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强对流天气各主要的宏观发展阶段的特征,以及云中水成物固、液相粒子转化的微观特征;强上升气流与充足的水汽含量是系统中强对流单体的旺盛发展的基本条件;在该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固态水成物粒子的累积和融化对于降水的贡献都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一次典型重度灰霾期间,城区6个监测站点大气NO2小时平均浓度序列的时空演化尺度特征.研究表明,尽管在灰霾期间成都市各站点NO2浓度波动在空间上差异很大,但NO2演化动态在5 d的宏观时间尺度上表现出很强的长期持续特征,且各站点的差异性不大,在空间上具有稳定性.该特征表明,成都市灰霾期间某一时刻所排放的NO2将持续地对未来5 d的NO2浓度带来影响,成都市灰霾期间NO2的波动演化在动力学上主要是由NO2的长期持续性特征主导控制.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灰霾期间大气NO2污染演化复杂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大尺度环流对成都市O3污染的影响, 基于四川盆地700 hPa位势高度场, 采用T-PCA方法, 将2015—2019年夏季(6—8月)各日的大气环流归纳为5类环流型, 并对不同环流型下的成都市O3污染特征与污染来源进行分析。5类环流型中, 东北高压型(NEH)和高压底部型(UNF)条件下, 四川盆地气温较高, 湿度和云量相对较低; 对比过去24小时的变温, UNF下四川盆地增温显著, NEH 下变化不明显, 另外三类环流型(即东南高压型、西北低压型和西北高压型)下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NEH和UNF下的气象条件更有利于四川盆地O3的光化学生成。研究时段内, NEH和UNF下成都市O3浓度水平和O3超标日比例明显高于另外三类环流型, 是夏季发生O3污染的主要环流型。成都市O3污染较重的月份具有较高的NEH和UNF环流型占比。通过对成都市夏季O3来源的模拟分析, 发现O3污染主要来自四川盆地内的污染源排放(占55.0%), 以成都本地贡献为主(31.6%), 其他重要贡献城市包括德阳(5.4%)、重庆(4.0%)、资阳(3.9%)和眉山(2.2%)。然而, 不同环流型下成都市的O3来源具有不同特点, NEH下成都平原内部污染传输影响较强, 德阳市O3贡献显著增加(占14.9%); UNF 下成都市O3污染呈现很强的局地性污染特征, 成都市排放的O3贡献占比接近一半(46.8%)。  相似文献   

16.
作者根据对我国主要含煤地层500余件煤层夹矸标本和薄片的观察研究,较系统地提出了煤层中粘土岩类夹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主要依据煤层夹矸中粘土矿物的形态、大小和混入物的成分,将粘土岩类夹矸的宏观和中观结构划分为六大类,30余种结构类型,其中数种是作者新提出的。这一分类不仅丰富了粘土岩类的结构类型,而且也为煤田地质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认识手段。煤层中粘土岩类夹矸的结构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反映了物源、沉积环境和成岩后生作用的特点,因而地质成因是结构研究的基础。依据煤层夹矸中粘土矿物的形态、产状、石英,长石、锆石等矿物、火山玻璃碎屑的组合和标型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简要论述了各种结构类型的成因,试图通过结构—成因的分析方法,为恢复地质历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掘进施工已经完成,成都地铁2号线盾构掘进施工正在有序进行中,但成都富水、高砂卵石含量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风险并未完全解决,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焦点。根据成都地铁1号线2标和成都地铁2号线2标的盾构施工实践,提出砂卵石地层下盾构如何降低超挖,及如何解决超挖回填问题,达到降低盾构施工风险之目的。同时提出了成都盾构施工仍然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希望能对成都地铁以后的盾构施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