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然 《世界科学》2000,(3):24-24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生物伦理学中心主任阿瑟·开柏兰博士最近对新千年中可能引起生物伦理学问题的若干生物学新科技,作了如下预测:基因诊疗 到2100年,基因扫描将成为医生的诊疗方法之一。医生将对从面颊或皮肤摘取的少量细胞DNA进行扫描,然后根据其结果,提供一份健康风险报告,并推荐一种经过基因设计、可以释放预防性药物的食物,以及可以减少疾病风险的新的生活方式。 隐私权将成为主要的伦理学问题:谁能看我们的DNA风险报告?如果诊出问题的话,是否一定得接受治疗?人们是否有公平的机会来接受基因测试和获得经过基因…  相似文献   

2.
好书推荐     
《科学24小时》2023,(4):48-49
<正>推荐书目:《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猜想》推荐理由:这本书是乔治·伽莫夫的科普代表作品之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开篇由基础数学知识漫谈入手,阐明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讲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四维世界结构,并全面讨论了人类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等方面的研究成就。这是一本现象级的科普著作,被译成10多种语言,畅销70余年,广受大众喜爱。  相似文献   

3.
好书推荐     
《科学24小时》2023,(5):44-45
<正>推荐书目:《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推荐理由:这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近10年的人文科普随笔合集,首次出版,共收录46篇,内容涉及黑洞、引力波、大爆炸的量子引力与时间的诞生,以及空间、三维球面、确定性与全球变暖等。作者引领我们了解我们所栖居世界的真相,解答困扰哲学家、诗人、艺术家的亘古难题。  相似文献   

4.
好书推荐     
《科学24小时》2023,(12):48-49
<正>推荐书目:《巫师与先知:两种环保科学观如何帮助人类应对生态危机》推荐理由:这本书是美国国家学院科学传播奖得主查尔斯·C.曼恩的力作。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种面对生态危机的不同声音:一种声音是以生态学暨鸟类学家威廉·沃格特为代表的“先知”派,认为我们应该要“减量再减量,避免人类与自然两败俱伤”;另一种声音则来自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农业学家诺曼·博洛格为代表的“巫师”派,主张我们应该要“创新再创新,设法使人类与自然双赢”。  相似文献   

5.
<正>从Netflix的产品推荐到信用卡欺诈检测,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进一步扩展,我们将会走到哪一步?我们与人工智能的亲密接触又将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萨宾·哈尔特(Sabine Hauert)是皇家学会工作组的成员之一,以上也是她想要问的问题。作为研究纳米粒子"群体"的工程师,哈尔特在公众访谈中谈了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和希  相似文献   

6.
索拉里斯星     
《知识就是力量》2006,(5):76-76
在以往的荐书中,我们通常只是推荐某本优秀的科普著作。但这次,我们推荐的却是一整套丛书。这就是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近来出版的“可怕的科学”从书。  相似文献   

7.
周程 《科学通报》2023,(13):1598-1599
<正>如今,人类所处的生活世界正在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所形塑.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从基因工程到精准医学,从纳米技术到清洁能源,从3D打印到5G通信,再从元宇宙到Chat GPT......科技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刷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扩展人类认知和实践的边界,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赵小刚 《科学之友》2009,(7):164-165
化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周公度 《自然杂志》2011,33(4):202-207
本文摘录自作者所著的《化学是什么》一书,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用5小节内容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所作出的贡献,提高公众对化学的认识:用火的化学活动使猿猴进化成人;石油能源的开采利用;玻璃的研制;环境和化学;青蒿素的化学改性。  相似文献   

10.
4012年,某化学实验室。 我被室长叫到他的办公室,他吩咐我说:"我们需要更深一步地了解化学,你作为我们实验室优秀的实习生之一,我们决定派你去各种物质中,一探究竟。"紧接着,我便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相似文献   

11.
好书推荐     
《科学24小时》2023,(9):49-50
<正>推荐书目:《一路风尘歌满天:中国地质大学登山科考历程》推荐理由:这本书以中国地质大学开展的登山运动和地质科学考察过程为线索,展现了70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轨迹。特别适合登山爱好者阅读。  相似文献   

12.
说到袋鼠,我们就会想到它们在地上跳跃的样子,可您听说过有会爬树的袋鼠吗?有!那就是树袋鼠。树袋鼠为什么要生活在树上?科学家的解释是:数百万年前袋鼠的老祖宗都生活在树上。过了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由于某些原因,它们转移到了地面而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普通袋鼠。可是又过了几百万年,有些生活在地上的袋鼠又重新返回树上生活,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树袋鼠。目前了解到的树袋鼠只有10种,它们仅分布在全球两个地方:一处是澳大利亚东北部及北部的一个大岛;另一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一般说来,树袋鼠大的像只大狗,小的像只…  相似文献   

13.
好书推荐     
《科学24小时》2023,(3):44-45
<正>推荐书目:《看不见的水》推荐理由:这本书以“水滴精灵”的视角,介绍了“虚拟水”“水足迹”“虚拟水战略”等前沿科学知识,带我们进入“看不见的水”的世界,引导我们深入了解“看不见的水”,让我们形成科学的节水理念,采取科学的节水行动,让地球上的水资源得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我们向读者推荐胡钧的这篇访问随笔,对作者所介绍的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我们的读者可能不会太陌生,但从这位年轻中国学者对该实验室的所识所悟中,读者或许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中国的科技要在世界占一席之地,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更全面地了解一些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运作情况,知已知彼,也实为一件紧要的事。正是出于这一想法,我们恳请更多年轻或年长的中国访问学者,将你们这些年在海外著名实验室、高校学习、访问的心得写给我们,以使更多的人受益。也希望广大读者向我们推荐这方面的材料和信息。──编者在先进材料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吕斌 《科学之友》2007,(7):63-64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是垃圾的来源。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每天,我们都离不开吃。早上到超市购买食物,大部分食品都用塑料袋包装,这无疑为生活带来了一种垃圾——塑料袋。这种塑料袋一般都是一次性的,用完之后很难再次使用,但就是这种塑料袋最难被降解,即使埋于地下也不能很快溶入泥土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永远呆在泥土里,从而破坏了土壤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多少年来,金丝猴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就生活在我们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它们躲过了一场场劫难,成功地留存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支: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随着科学家不断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金丝猴鲜为人知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并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我们相信这也将有助于它们摆脱艰难的生境,自由地、长久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天蓝色的面孔、稚气的朝天鼻,再配上一张粉红的红唇,川金丝猴的面孔让人颇生怜爱之情。在这里.动物学家张树义先主近距离地拍摄到了一组难得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了川金丝猴生活的生动场景。  相似文献   

17.
沈葹 《世界科学》2011,(6):61-64
今年被联合国大会确定为国际化学年(或可称作世界化学年),比2005世界物理年仅迟后六年。值此,化学家们一定会对化学三四百年来的辉煌成就及其未来的灿烂前景作出精彩论述;而笔者作为一名物理学工作者,习惯于进行一些相关的物理学思考。国际化学年的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正>你还记得自己的第一部手机吗?是板砖一样的"大哥大"还是功能简单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小手机?现如今,手机早已超出电话、短信的功能范畴,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短短的几十年里,从1G到4G,移动通信逐渐渗入到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1976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库  相似文献   

19.
手性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朝阳 《自然杂志》2002,24(4):219-223
手性技术不仅与我们的生活中的医药、农药等密切相关 ,而且对生命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全面地介绍了手性技术 ,特别是不对称合成 .其中 ,从绿色化学的观点看 ,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各种手段较有前途 ;而手性催化不仅符合绿色化学潮流而且经济实惠 ,目前在工业上已被广泛应用 ,为此 2 0 0 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该领域的三位开拓者 .  相似文献   

20.
北爱尔兰的化学家们设计了一个运用化学输入信号和光学输出信号的分子水平计算系统,可进行加到二的计算。 贝尔法斯特理工学院的化学教授A·P·席尔瓦(A.Prasanna de Silva)和他的博士生N·D·麦克莱纳根(Nathan D. McClenaghan)开发了这个系统(见美国化学协会杂志第122期,2000年)。席尔瓦教授说:“我们终于可以让分子计数了。就我们所知,这是有史以来分子首次能在人脑外进行公认的计算。” 这个系统运用了两个相关的分子。其中一个分子带有可发出荧光的基团,作为“和”的开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