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岗夫 《科学之友》2003,(11):17-18
大量最新的科学数据向我们显示:人类在智商、情商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商”——灵商。在智商和情商的运转中,灵商构成其必要的基础,它是我们的最高智慧。20世纪初,智商成为重要的议题。我们求知的或者理性的智力是我们逻辑性地解决重要问题的一种能力。心理学家发明了测量它的办法,这些检验方法已经成为区分人类智力程度的手段,它被称为智力商数或智商,据说能够标示人们的能力。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智商越高,他的智力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所谓注意就是指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以『注意力』来衡量。在医学上,注意力发生障碍可出现疾病,例如注意力过分集中于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分担心自己的健康,则会发生疑病症;注意力过分注意环境安全或他人的言谈举止,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儿童注意力缺陷是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注意力焕散见于神经衰弱;注意力明显减弱可见于意识障碍、精神衰退或痴呆症等。  相似文献   

3.
“辽宁毛孩”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我们在对“毛孩”的考察过程中不断听到各种传说,甚至见到一些离奇的传单,也有不少同志来函询问或要求解释和解决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他的智力发展情况更引起了种种猜测。有的  相似文献   

4.
图优效应     
怎样加强记忆?1973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斯坦丁做了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斯坦丁找了5名大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同。斯坦丁制作了10000张图片,其中一半图片为普通图片,上面画着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就好像我们板着面孔照出来的一寸照片一样;另外一半图片是一些带有生动情节的图片,就好比是我们的生活照。斯坦丁要求他们每个人都同时记忆1000个单词、1000张普通图片和1000张有生动情节的图片。如单词为“狗”,普通图片为“一条狗”,有生动情节的图片为“一条嘴里含着烟斗的狗”。大学生们显然对那些有生动情节的图片更感兴趣。两天以后,斯…  相似文献   

5.
亚历克斯·罗森伯格(Alex Rosenberg)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学哲学家,他坚持认为任何事物都按照普适的定律发生,其恰当的解释必须求助于能解释导致这些事物发生的定律。他还相信,任何事物最终都决定于在物理学水平上发生的定律,由此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智力“只不过”是大脑的功能而已。  相似文献   

6.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事物间数量关系和几何形状的科学,历来被认为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当前,数学也日益受到社会科学家的重视,认为社会科学没有数学“介入”是难以发展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世间一切事物无不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此研究时离不开数学这个工具;另一方面是由于数学有一整套完善的符号体系,其命题严密、可靠,无可争辩。正因为这样,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达·芬奇就曾指出:“除非通过数学上的说明和论证,人们的探讨不能称为是科学的。” 数学的符号体系是人们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本文简要介绍若干主要数学符号产生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7,(9A):95-96
我们是一群乘坐“麦其号”海盗船旅行的女“海盗”,美貌和智慧就是我们最大的武器,我们将战胜强壮的男“海盗”,顺利抢到宝藏!  相似文献   

8.
在商场的玩具柜台里有一种叫做“三连环”或“五连环”之类的玩具。这些乍一看似乎根本无法解开的环,如果动动脑子仔细思考一下,就能解开了。由于这种玩具可培养、启发人的智力,所以很受欢迎。要是不从商场买,而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智慧之环”玩,就更会平添一份乐  相似文献   

9.
探索智力的奥秘──介绍科普新著《大脑如何思维》杨雄里,郑玉清人之所以被誉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我们具有思维的能力,这是我们人脑所特有的功能。我们的智力缘何而来?我们如何进行思维?这是科学家和公众孜孜以求答案的大问题。随着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脑的...  相似文献   

10.
什么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坏?为什么每天早晨我们都会从睡梦中醒来?科学研究发现:我们人类从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其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体内存在着神奇的“时钟”──生物钟。 研究人员发现可分别用曲线来表示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这三条曲线都是从出生日算起,起点在横轴的零点,曲线处于横轴以上的日子是高潮期,与横轴相交时为临界期,而处于横轴以下是低潮期,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天数是相等的,而和横轴相交的前后1天则为临界期。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分别以28天、23天和33天来变化。如果体力、憎绪和智力均在高潮期,那么人就会体力充沛、心情舒畅、头脑灵敏,记忆力强;而在低潮期,人则会感到疲劳乏力、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头脑迟钝健忘、理解力差。 1946年,瑞典一位名D4汉斯的人在一次火车相担事故发生后,当晚就绘制了出事的两列火车上的司机和司炉的三条波动曲线,出乎意外地发现其中三人正处在“临界期”,另一人则处于“低潮期”。汉斯将自己的发现说给他的朋友、做生...  相似文献   

1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尼尔·格申夫德是“思考者”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的选定是因为受到“无所不在的计算机”的思想的鼓舞而确立。尼尔·格申夫德设想有朝一日我们身边大多数没有生命的东西变得也会思考。显然 ,这是科学技术造就的真正的科学神话。使没有生命的东西学会思考 ,这无疑如“西游记”中所说的猴子变成齐天大圣那样令人惊奇不已。猴王齐天大圣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它早已被我们接受。孙悟空从石头中诞生出来之后 ,是吴承恩赋予它神通广大、本领高强、大闹天宫 ,其智慧远比我们凡人不知高明多少倍。“西游记”是神话小说…  相似文献   

12.
随着观测宇宙的天窗不断地被拓宽,宇宙将不断地露出其“庐山真面貌”。  相似文献   

13.
<正>揣测他人的想法,对于人类这样的社会性物种来说,非常重要。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更擅长于揣摩别人的心思呢?1 注意力几乎所有重要的大脑功能都从注意力开始。注意力,决定了我们在任何时刻意识到的东西是大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们随时随地都需要对周围的一切信息进行筛选,将注意力集中于我们所关注的相关信息,不然,我们将会被周围的海量信息所淹没。不仅如此,大脑注意力集中程度对我们的学习和记忆也至关重要,如  相似文献   

14.
据说,在雅典柏拉图学园的大门上,贴着这么一条禁令:“非数学家,不得入内!”对柏拉图来说,几何学是纯推理的最佳范例——抽象,永恒,远离人间事物,尽力接近绝对真理。于是,它给哲学家提供了理想的智力训练方法,因此,学园的学生们——其中包括亚里士  相似文献   

15.
所谓好奇心,就是对自己不了解的周围事物。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竭力想把它完全搞清楚的一种心理倾向。一般来说,人们普遍拥有这样的一种心理:越是朦朦胧胧、藏着掖着的东西,就越是想撩开它的神秘面纱,在“看一看.听一听”之后引起惊奇感,再通过“问一问,查一查”弄清它的来龙去脉。通俗一点讲,“好奇心”实际上就是问题与答案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正>把人类基因组的初稿想象成一本书。这本书在世纪之交才刚刚发表,却为变革性治疗铺平了道路。基因编辑和基因疗法现在可以用来对抗以前无法治愈的疾病。比较我们与进化过程中最亲近表亲中的A、T、C、G基因字母,可以揭开我们进化和智力的根源。但是“我们”指的是什么,或者是谁?由于技术限制,目前的参考基因组是由少数人(主要是欧洲人和非洲人后裔)的测序DNA片段组装而成的。尽管这本“人类之书”在寻找遗传疾病方面是无价的,但它很难概括全球人类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龙惊云 《科学之友》2002,(10):42-42
上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病人如头痛、精神疲倦等,每隔23天或28天就来治疗一次。于是他们就将23天称为“体力定律”,28天称为“情绪定律”。而在20年后,特里舍尔发现学生的智力是以33天为周期进行变化的,于是他就将其称为“智力定律”。后来,人们就将“体力定律”、“智力定律”和“情绪定律”总称为生物三节律。  相似文献   

18.
王宛君 《世界科学》2000,(11):25-26,22
汉斯·莫拉维基(Hans Moravec)是机器人研究的先驱、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程序的奠基人、著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智慧儿童:机器人的未来与人工智能》,以及最新出版的《机器人:超然的智力、纯粹的机器》等。 莫拉维基坚信,到2040年机器人将达到人类的一般智力水平,并最终将成为智能高手。 莫拉维基还谈到具有人性的机器人:humans&#151;寄希望于humans&#151的不朽名声;当它们把自己上载到一种全新的能使之永生的超级计算机中时,不久将要变成它所称谓的“前人”了。 大英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9.
动态     
<正>纳米机器人让我们拥有超级智力你是否想象过,自己能够获得非凡的智力,拥有好似上帝般的智慧?美国资深计算机专家提出,将纳米机器人植入人类大脑,并连接云计算机系统之后,就能实现这一梦想。借助这种模式,我们能以自己的思维和记忆为基础,通过大脑向外界发送电子邮件、照片等各类信息,甚至能进一步拓展人类情商和创造力,具备更强的抽象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云计算机系统还能提供额外的大脑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智商。科学家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纳米机器人就能真正帮助人类实现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开始进行深度融合,数据驱动的科学正引领我们走向智慧发展,而关乎亿万人阴晴冷暖、衣食住行的民生气象也走进了“智慧时代”。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中国气象局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服务模式,明确气象大数据、“互联网气象+”等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