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剑蚕草饲养桑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剑蚕草和桑叶配合饲养桑蚕,采用七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其中“一日2桑1草”为饲养桑蚕的最佳方案,为南疆发展养蚕事业提供了养蚕新饲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盐部县郭猛镇推行『三水』养蚕新技术,收到很好效果.现将这一新技术简述如下,供各地蚕农参考. 水分的需要,能有效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其效果以早秋蚕最好,中秋蚕次之,春蚕和夏蚕效果不明显.给早秋蚕清水3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13%,茧层量提高16%,茧层率提高26%.给中秋蚕添喂清水2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2.3%,茧层量提高2.1%.添喂清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承载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转移,宜州市桑蚕产业发展讯速,连续十年保持全国最大桑蚕生产县级市的水平,高温多湿的气侯条件及多批次交叉养蚕模式、粗放饲养管理和病原的积累导致蚕区蚕病的大量发生,该文分析了宜州当前蚕病发生的状况及原因,针对宜州目前的现状提出通过合理安排养蚕批次,养蚕避开气象灾害期,提高主动防病的意识,采用省力化轻简化养蚕技术,解放劳动力,减少蚕病的危害,使蚕茧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盐都县郭猛镇推行*三水」养蚕新技术,收到很好效果。现将这一新技术简述如下,供各地蚕农参考。1添喂清水清水秋蚕添喂清水,可提高桑叶湿度,满足蚕体对水分的需要,能有效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其效果以早秋蚕最好,中秋蚕次之,春蚕和夏蚕效果不明显。给早秋蚕清水3回育与鲜叶4回育相比,全茧量提高13%,茧层量提高16%!上层率提高26%系。给中秋蚕添喂清水N回育与鲜叶A回育相财药物失效或发生蚕中毒。性词喂过程中,要避免与氯霉素、磺胺眯等药物混合添喂!以10kg鲜桑叶上,每天中午和下午4时,用此桑叶各喂蚕一次。温开…  相似文献   

5.
建德县梓里乡和村育桑、养蚕能手王根法,把好养蚕“四关”即:蚕具消毒关、蚕儿分养关、桑叶采选关、巧防病虫关。去年,他家全年养蚕24张纸,产茧2032.3斤,收入4149.59元。又为45户农民代养小蚕79  相似文献   

6.
传统养蚕法劳动强度大,投入大,风险大,是制约蚕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无蚕具养蚕法改变传统观念,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宗旨,实现了养蚕料学化。作者在攀西地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无蚕具养蚕法鉴定,结果表明:该法在桑蚕生理性状及经济性状上与传统养蚕法无显著差异,其中一些性状还优于传统养蚕法,且可节省养蚕时蚕箔、蚕架及部分蚕网、蚕药的投入、每张种约可节约人民币300元左右。因此,可在攀西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蚕病是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要预防蚕病,必须首先消灭病原,把消毒防病贯穿在养蚕的全过程。为了把消毒防病工作做好,控制蚕病危害,获得蚕茧优质高产,特制定“桑蚕消毒防病规范”供养蚕人员之用。1养蚕前蚕室蚕具及环境的消毒第一步,打扫:每期养蚕前7-10天,将室内各种蚕具、物品全部搬到室外,室内进行彻底消毒。蚕室周围的杂草、垃圾、残族。蚕粪全部消除,运到远离蚕室的地方,挖坑泡肥。第二步,洗刷:将蚕具用清水洗刷干净,放在清洁场地,充分曝晒。蚕室墙壁、地面、门窗用清水洗干净。如果是泥土地面,需将蚕室地面…  相似文献   

8.
应用昆虫激素增产蚕茧是养蚕技术上的新生事物。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我省蚕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协助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在养蚕上积极试验应用昆虫激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去年秋蚕我省只海宁县一个试点搞了四张蚕种应用试验,今春发展到十三个县三十六个大队四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养蚕中发生桑蚕农药中毒日益增多,严重影响蚕桑生产。尤为早、中、秋蚕期,往往因农药污染发生大面积农药中毒,造成蚕茧严重歉收,甚至颗粒无收。因此如何避免蚕期农药中毒的发生及做好中毒后的挽救工作,是生产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养蚕过程中,经常碰到因饲养量大桑叶不足,蚕老熟不一致,蚕茧质量差,蚕营养不良或生病不营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品质和掌握适度饲养量的基础上,采用经济用桑快速高产养蚕法。采用此法,不仅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降低养蚕成本,增加20%左右的产茧量,还可使茧质和养蚕效益得到大大提高。现将几种快速高效的经济用桑养蚕法介绍如下:门)少用好食时眼起初期的蚕儿,虽然食欲较强,但援食和消化吸收的机能尚未完全健全。因此,咱食叶不宜喂得过多,应选用新鲜适熟叶。阳)在用已食时蚕在盛食期,…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养蚕,桑枝用于燃料,蚕粪(沙)作为有机肥料,蚕茧作为缫丝原料。这种生产模式使各种产物用途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各种产品的作用和效益,许多桑叶因养蚕不足而浪费,造成蚕桑业的整体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低,产业发展缓慢。因此,要想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迅速促进蚕桑业的发展,除充分利用桑叶养蚕外,还要巧用人力、地力、场地,以充分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使蚕桑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激发农民植桑养蚕的热情和投入。对此,笔者认为,应注意研究桑(根、茎、叶、果)和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综合利用蚕(幼虫、蛹、蛾)开发新产品;提高茧、丝的经济价值;提高蚕室、蚕具等设备的利用率,对桑、蚕业及其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才能使蚕桑业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现就桑、蚕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出一些思路,供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小蚕共育正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但很多共育室是用煤球炉直接加温育蚕的,不仅因煤价高直接影响养蚕的经济效益,而且容易引起共育员及蚕种煤气中毒。现在,江苏的东台、大丰等县普遍采用壁灶加温育蚕,实践证明,这确实是育蚕加温的一个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蚕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据史料记载,桑树的栽培在我国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个半割的、似丝的茧壳”。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国家。殷代甲骨文中已有"桑"、"蚕"、"丝"、"帛"等字。《齐民要术》曰:养蚕法:收取种茧,必取居簇中者。……初生以毛扫。用荻扫则伤蚕。[1]即北魏贾思勰生活的时代将"蚕蚁"笼统称为"蚕"。蚕蚁,也称蚁蚕,指刚孵化的幼蚕或者稚蚕,体小而黑,形如蚁。  相似文献   

15.
杨红  姜虹 《遵义科技》1997,25(4):17-18,22
试验结果表明:桑园不同配比以,所收获的桑叶养蚕,对蚕的体质和茧质均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的各处理区区万头蚕收茧量和担桑产茧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水平,其中以N,P,K三种肥混施收获的桑叶养蚕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1、蚕前消毒:养蚕前,把养蚕和贮桑的一切用具全部搬出,扫洗干净,用有效氯浓度1%的漂白粉液和2%石灰浆对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有条件的最好将蚕匾放在石灰水中浸泡15分钟,蚕室的墙壁用5%的新鲜石灰浆粉刷,蚕网用开水煮15分钟,然后将洗好的蚕具晒干后搬进蚕室,对蚕室加温补湿,使温度保持在21℃左右,干湿差1℃。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通过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昆虫激素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1973年以来,昆虫保幼激素应用于增产桑蚕茧丝,在广东省及国内蚕区已逐步试验推广,普遍受到蚕区贫下中农的欢迎。为了使734—Ⅱ、Ⅲ号能更好地推广使用,我们考虑到原料应尽量立足于本地区而又易于解决,要降低激素的成本和保证工人生产的安全,对我们原合成734—Ⅱ、Ⅲ的路线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产品,经兄弟单位、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以及广东顺德县沙滘公社贫下中农试验,结果表明:改革路线的产品与原路线产品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在养蚕过程中,经常碰到因饲养量大桑叶不足,蚕老熟不一致,蚕茧质量差、蚕营养不良或生病不营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在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品质和掌握适度饲养量的基础上,采用经济用桑快速高产养蚕法。 ①少用饷食叶。眠起初期的蚕儿,虽然食欲较强,但摄食和消化吸收的机能尚未完全健全。因此,饷食叶不宜喂得过  相似文献   

19.
应用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于家蚕增产茧丝的研究,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一九七三年我系合成的多种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应用于养蚕增丝的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九七五年四月,我们内激素小组师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以农业生产斗争的问题作为毕业科学实践选题的依据。应贫下中农的要求:“合成一种使蚕不延长食桑时间、又能多吐丝”的新激素,作为我们毕业科学实践的课题。胡椒基丁醚早被人们发现,据国外资料报导,胡椒基类化合物是一种应用于农  相似文献   

20.
养蚕蚕儿发育不齐的原因有:蚕种质量差,孵化批次多,用桑不当,不及时处理蚕座,饲养不善等。解决办法是选用优质蚕种,选采良叶,加网分批饲养,拾弱小蚕,推迟饷食和注意蚕室桑叶的情况消毒,促进发育整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