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喀斯特地区的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结合前人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时段水资源差异和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的特殊性,给出了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并针对喀斯特地区枯水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枯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生产活动及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提高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区域枯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分析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论述了区域枯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了多目标分析来解决枯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模型以贵阳地区为例,提出了4种方案,预测了2010年2015年在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枯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揭示了高方案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密 《贵州科学》2005,23(2):55-59
本文在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就喀斯特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等内容对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进行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评价,对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现状为切入点,借助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GIS软件,在修正耕地产量因子基础上,对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铜仁市2017年耕地生态供需现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铜仁市耕地资源生态承载力供给状态良好; 2)各区县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EI与耕地面积、农业产值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3)各区县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EI与地区人口数量及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期为铜仁市生态安全预警、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枯水、干旱、灾害初探--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喀斯特流域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其枯水、干旱、灾害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也较非喀斯特的地区不同,以贵州省为例,从喀斯特水文地貌学的角度,系统定义了喀斯特枯水、喀斯特干旱、喀斯特灾害的概念,并分析喀斯特流域枯水、干旱、灾害发生的时间、地区,进而探寻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彼此增强的正反馈关系,为贵州防旱防灾及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对枯水径流特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文地貌流域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与枯水径流的关系,并作枯水流量频率分析计算,按地貌形态组合类型把流域分为喀斯特流域、喀斯特化流域和非喀斯特流域3种类型,初步建立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对枯水影响的回归方程并检验,揭示喀斯特地区枯水径流的规律,为分析和预测枯水径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贵阳地处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且由于受到特殊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在枯水期水资源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贵阳地区的枯水资源不足有着其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具有动态性、振荡性和时空性的特点。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年际变化和空间差异)对贵阳地区流域的降水量和枯水径流的自然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贵阳地区的枯水资源相对较少但较为稳定,从而提出了开发利用枯水资源的措施,为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的合理配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旅游资源是指可溶岩地区所特有的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人文存在。挂多地区喀斯特旅游资源具有多层次特征,景观类型多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旅游价值。本文在研究平坝挂多地区喀斯特旅游景观的特征与旅游功能的关系的前提下,通过野外考察采集第一手资料,针对喀斯特旅游资源的特点,采用定量记分和定性评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获得评价结果,从而为挂多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枯水流量演进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枯水期河段槽蓄水量表示为上断面多个时刻流量的线性组合,考虑河段引水、加水和损失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枯水流量演进的线性方程模型,并用优化方法率定了模型参数;以河段上断面流量、河段用水量、区间加水量、河段损失量作为网络输入因子,河段下断面流量作为网络输出因子,构建了一个3层BP神经网络模型;将线性方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水力学方法应用于黄河下游河段枯水流量演进模拟计算,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线性方程模型稳定性好,便于演进计算和反馈控制计算;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计算精度也较高,但难以进行反馈控制计算;水力学方法在进行流量演进和反馈控制时,存在计算稳定性和收敛性问题,其应用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0.
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耕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峰丛峡谷地区土地贫脊 ,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比例小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小 ,环境容量低 ,生态环境脆弱。文章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气候土地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土地生产潜力模型 ,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土地承载力的耕地承载力部分进行了估算研究。研究表明 ,仅从耕地承载力来看 ,该区目前的总人口数已经超过了该区的耕地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承载力可拓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评价方法中存在的精度深度不足、因素选择受限或物理意义不明确等问题,把解决矛盾问题的可拓评价方法引入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领域,主要通过建立多指标参数的评定模型来完整地反映地区的承载力水平.同时,为了解决可拓评价方法在水资源承载力应用中存在的失效和权重选取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对称贴近度和粗集权重的可拓评价模型的改进方法.与标准可拓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承载力评价中最大隶属原则的失效问题,并克服了以往忽视承载力评价指标重要性差异的不足.洮河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蒙海花  王腊春 《河南科学》2009,27(4):469-474
探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资源承载力方面的应用,在对贵州后寨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绝大多数地区综合评分值不超过0.6,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潜力不大.这主要与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有关,因而提出提高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流域结构与枯水径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喀斯特流域系统出发 ,阐述了喀斯特流域结构的分类和特性 ,并从枯水退水过程及枯水径流效应角度阐明喀斯特流域结构复杂。在分析流域面积形态结构时 ,利用了流域多年平均降水入渗模数推求其枯水发生前月的降水入渗量 ,并证明用枯水发生前月的降水入渗量与枯水发生月月均径流模数来反映流域枯水期的闭合性是可行的。同时也揭示了流域结构与枯水径流功能的过程响应关系 ,再一次证明喀斯特流域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质综合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水质综合评价的客观方法 ,以黄河兰州段新城桥段面水质资料为例 ,建立了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的BP网络模型 BP网络模型以单输出代替多输出可保证评价结果的惟一性 .将该模型用于实例分析表明 ,BP网络用于水质综合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  相似文献   

15.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清镇红枫区、毕节鸭池区以及关岭贞丰花江区3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喀斯特人居环境研究现状以及人居环境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构建宜居指数,对喀斯特农村的村落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特点以及3个研究区29个行政村社会经济调查统计数据特点,构建并训练得到合理的神经网络,最后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最好和较好的村落以红枫区最多,鸭池和花江区的村落大部分处于中下水平,且花江区的部分村落评价结果最差.可见喀斯特人居环境与区域综合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仍然是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殊的二元结构水文系统使得该区水分运移相当复杂.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质退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开展喀斯特水资源相关研究意义重大.该文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为例,从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土壤水研究以及生态环境对喀斯特地下水的影响方面总结了喀斯特水资源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腐蚀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特性,对30根短方柱和圆柱做钢筋腐性试验,得到腐蚀下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由于承载力与构件参数及腐蚀的情况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所以采用常规的方法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难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3层BP网络模型,以拟合不同条件下腐蚀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的变化规律.根据试验训练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建立BP网络模型系统。结果表明:基于模型系统的拟合曲线与试验曲线符合较好,能够反映承载力和腐蚀循环因素之间非线性变化关系,为腐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强度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BP网络的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银行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根据神经网络原理,对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网络的系统训练过程、BP学习过程等进行了讨论,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BP网络在评价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桩载荷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模型.利用文献中桩的载荷试验数据来训练LSSVM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同常用的BP网络相比,LSSVM预测模型具有学习速度快、预测性能较好、选择参数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建立由经济、生态、环境3大类46个单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综合评价广西喀斯特地区50个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地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不强,综合评价总值总体偏低,其中,分值大于11分的仅有河池、南丹、宜州、桂林、武鸣等5个县市,而32个县市的分值在9分以下,最差的是凌云、天等、隆林、都安、那坡、马山、东兰、乐业、凤山等9个县市,评价值为5.00~3.93,是广西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的一类.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能力成正比,中部和东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西部,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非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同的地区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