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8月~2006年8月采用肝切除术治疗8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结石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为主(61例)。肝切除也以左肝叶段切除占多数(68例);9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14.8%)。无手术死亡。随访3月~12年.优良效果者占93.3%。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小强  李锐  石磊 《甘肃科技》2016,(11):141-143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回顾观察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3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除术后切口感染6例、残余结石4例、术后出血2例、胆漏合并感染5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肝功能衰竭1例、膈下积液3例外,其余78例均无异常;全组1例因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对肝内胆管结石,完整切除病变的胆管及解剖意义上的引流区域,是防止结石复发更为彻底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天忠 《甘肃科技》2020,(11):137-139
分析肝叶切除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作用。将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8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A组(n=42例)和B组(n=42例),分别采取胆管切开取石术、肝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总有效率92.86%较A组的76.19%高(P<0.05),术后结石残留率4.76%较A组的19.05%低(P<0.05),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A组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7.14%与A组的11.9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远期结石复发率4.16%较A组的21.43%低(P<0.05)。肝内胆管结石进行肝叶切除术治疗,其疗效与胆管切开取石术相比更为显著,可有效清除胆管结石,明显降低远期结石复发率,且手术用时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术后身体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胆石症排石效果进行摸拟实验,结果是:胆囊内任何小于胆囊口的结石,只要在以胆囊口为中心的螺线上都能排出;当结石总容量占胆囊总容量18.6~50.4%时为排石峰区,占27%时是最佳排石点,占一半以上和10%左右的不易排出。可供胆石症患者,决定治疗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胆色素类结石的组成、结构与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一 引言 胆石症是腹部外科的常见病,一般可分为两类:胆固醇类结石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经常长在胆囊;胆色素类结石含有较多的胆红素,大多发生在肝脏内外的胆管。前一类结石的手术治愈率为90%左右,并初步阐明了其形成机理,另外,用口服鹅去氧胆酸溶石也获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对于胆色素类结石手术治疗后胆管炎复发率将近三分之二,中西医  相似文献   

6.
在肝胆胰胃十二指肠手术时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肝外胆管损失称医源性胆管损伤,损伤可致肝外胆管狭窄或完全梗阻,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黄疸,因此也可称为医源性黄疸。肝胆胰胃十二指肠手术后病人出现黄疸或胆管狭窄时,约80%~90%是肝外胆管损伤,而医院肝外胆管损伤中92%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其余发生于其它胆道手术和胃切除术。在肝脏手术,门控静脉分流术和胰腺手术中也有发生,但较少见。  相似文献   

7.
魏翠英  张萍  詹毅 《甘肃科技》2003,19(8):112-112
根据临床诊断指出B超在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和总胆管结石、胆囊残留过长和总管扩张方面和ERCP诊断基本相同,但在诊断胆总管下段小结石,特别是不合并胆总管扩张的情况下的结合诊断,则是ERCP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气压弹道碎石技术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1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中术后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技术清除结石.结果:11例患者中,术中取尽结石8例,3例有结石残留,术后经"T"管窦道取尽结石2例,1例自动出院.结论:用气压弹道碎石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方便、快捷、安全,清除结石比较彻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在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4月-2020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胆管结石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融入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等时间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85±2.46)d、术后排气时间为(1.21±0.97)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5.87±5.12)h,均少于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18.42±4.16)d、术后排气时间(2.37±0.6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9.26±7.33)h。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1例,出血出现2例;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5例,胆漏发生4例,出血发生7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45.7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管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外科快速康复理念,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作,并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86例检查完善、诊断明确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规则性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结果:86例患者根据术前检查确定的结石部位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肝切除术式,术中均使用了胆道镜.本组患者死亡率为0,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15.12%,主要为胆瘘5例(5.81%)、膈下脓肿3例(3.49%)、切口感染5例(5.81%).术后残石8例,残石率为9.30%.术后追踪5年,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7.44%.结论: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减低术后残石率及结石复发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r三维重建技术对肝胆管结石成因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1年1月~2011年7月本科室20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肝胆管结石患者64排螺旋CT扫描二维数据集,运用自行开发的软件一医学图像处理系统MedicalImageProcessSystem(MI~S)进行自动程序分割,将肝脏和各管道模型以STL(StandardTemplateLibrary)格式导入FreeFormModelingSystem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确定各部位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并据此制定合理手术方案。结果三维重建所获得的肝胆模型结构清晰、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交互性好;通过将肝脏及胆道系统透明化处理,可直观分析各部位肝胆管结石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为结石成因分析及手术方式确定提供可靠依据。结论cr三维重建技术对肝胆管结石成因分析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AH)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I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AH组165例,IH组1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AH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IH组,AH组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IH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AST,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0%,显著低于IH组(30.37%)(P0.05);AH组结石残留率为4.29%,再复发率为1.23%,均显著低于IH组(15.67%,7.46%)(P0.05).结论与IH比较,A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残留及复发率低特点,两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接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2例各类型总胆管结行患者先行ERCP后,再采用EST、机械碎石、取石网篮或/和球囊取石、鼻胆管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EST成功率为40例(95.2%),内镜取石总成功率为41例(97.6%),发生1例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总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经济,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概说胆囊炎、胆石症是腹部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据国内及本省文献报告,其发病率仅次于兰尾炎而居于第二位。发病年令以20—40岁最多,平均年令在35岁,男女之比为1:1—2。胆囊炎伴有结石,国外报告为85—90%;国内部分地区报告,在统计胆囊炎2,737例中伴有结石者1,704例,占62.3%,一般在65—75%之间。国外文献报告90%患者为胆囊炎结石,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约为10—20%,国内文献报告胆总管结石占55—88.1%,本省文选报告也是以胆总管结石,肝管结石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径路显露左肝内胆管的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16例左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经不同径路切开显露左肝内胆管并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或间置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结果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无胆瘘、肠瘘和肝周感染发生,并经3~6年随访,无胆管炎症状复发.结论不同径路显露左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径路显露左肝内胆管的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16例左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经不同径路切开显露左肝内胆管并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或间置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结果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无胆瘘、肠瘘和肝周感染发生,并经3~6年随访,无胆管炎症状复发.结论不同径路显露左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 1 肝管狭窄综合征 1.1 临床表现 本征的临床表现与总胆管结石很相似。主要表现为胆绞痛,发热及梗阻性黄疸。胆绞痛好发于饱餐或脂餐后。黄疸多呈波动性不全梗阻性。同时伴有一些消化不良症状。此外不同病因还有各自特有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1.2 诊断 本征不易诊断。对临床表现为胆绞痛,梗阻性黄疸而无总胆管结石阳性体征者,应考虑本征。确诊需要有影像检查依据。口服胆囊造影剂多不显影,静脉胆囊造影也多显示不清。逆行胰胆管造影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见总胆管受压,胆囊管解剖位置变异,胆囊管结石及残留胆囊管扩大等征象。超声显像检查可见与总肝管平行的异常管道结构、肝内胆管扩张及胆囊结石等现象,总胆管则无明显扩张。  相似文献   

18.
探讨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兰州连铝总医院从2013年2月到2015年8月入院治疗的163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上述患者入院后B超、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临床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评估不同检测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及应用价值。MRCP检测技术较腹部CT与B超检测阳性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胆管直径低于8mm患者,MRCP检测技术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腹部CT与B超检测,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B超、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测技术应用在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作为无创非侵入性检测方法,诊断价值显著优于B超与腹部CT,特别是肝外胆管未见扩张患者的检出率远高于B超与腹部CT技术。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4例黄疸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23-73岁,平均50岁。检查前全部均有黄疸,伴腹痛13例,伴发热5例。受检前全部经B超或彩超检查,结果为:胆管结石并扩张11例,胆囊炎并结石5例,胆囊癌1例,胆总管梗阻3例,胆总管囊肿并结石3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