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李园园 《科技资讯》2014,(6):105-106
目前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普遍已经进入了开发后期,综合含水率达80%以上,措施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本文通过深化认识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油藏基本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对低效井实施堵炮眼补孔改层,转注水井,实施水井注聚调驱试验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断块的注采井网,协调注采关系,改善开发状况,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针对目前开发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调整原则并制定相应的调整意见及下步措施,以期对断块今后的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下寺湾油田延长组储层裂缝发育特征,提高高产裂缝井勘探及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岩芯、显微薄片多尺度裂缝描述及常规测井裂缝识别,并结合注水开发动态,分析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注水开发影响。研究表明:下寺湾油田延长组储层裂缝发育,微裂缝面孔率约占0.5%~1%,以高角度未充填张性构造裂缝为主,主要分布在柴窑及美泉一带;裂缝在各个层位均有发育,且自下而上具有很好的连续性;主要发育三组裂缝,其中以北东80°最为发育,造成注水见效快,见水快,水淹快。通过以上研究认为控制主方向裂缝的注水强度、周期注水、井网优化,最终形成不等井距的沿裂缝线状注水井网是裂缝发育区注水开发和改善特低渗储层注水开发效果的综合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3.
将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断块注水开发油田非规则注采井网进行总结简化,得到南海西部北部湾断块油田主要采用两种注水开发井网:中部注水与边部注水注采井网。对两种井网的注采特征参数进行归纳回归,推导井控储量与水驱采收率关系式,根据油田不同认识与开发阶段采用不同的参数求取方法得到关系式中未知参数。利用该公式对南海西部断块油田进行实例计算,得到该方法预测断块油田不同井控储量下的采收率具有较高精度且方便快捷,进而指导断块油田的整体规划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魏岗油田断层多,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对某井组进行了周期注水先导试验,结果表明,周期注水不仅可以降低含水,提高原油产量,同时周期注水还有助改善油井纵向产液剖面。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基础地质研究、精细划分注采小层、完善注采井网等措施,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整体提升地层压力,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同时,在地层能量恢复区域对低产、低效井和停躺井进行恢复改造,从而提高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研究结果对该区块注水优化及同类储层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南沟区综合地质研究及在原有不规则的反七点法(230 m×240m)井网的基础上,2009年按矩形井网,排距为80-100 m,井距300 m,钻调整井21口,平均单井生产113 d,累计产油3522.33 t,平均单井年产油167.73 t。  相似文献   

7.
以Miall的储层构型分析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对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葡一油组进行储层构型研究,建立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单元层次划分体系及空间结构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种单砂体内部构型界面,即泥岩—泥质粉砂岩岩性界面、冲刷切割界面、钙质胶结砂岩界面,作为垂向上划分四级构型单元的依据;根据单一分流河道的平面形态以及空间接触关系,可以建立浅水三角洲储层简单层状叠加模式、交错迁移叠加模式、孤立单一河道模式3种空间结构类型;单一分流河道优势连通方向以及单一分流河道空间叠置关系与注采井的空间配置影响注入剂在砂体内部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8.
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油水粘度比大,面临进入高含水中后期水驱开采效果越来越差的普遍矛盾。针对海外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中存在油藏认识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水驱动用程度低等主要矛盾,以“注够水、注好水”为核心,通过精细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用完善注采井网、细分注水单元、“提、控、治”等多种有效手段调整优化注采结构,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薛岔油田延长组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储集体为三角洲前缘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压汞资料研究表明: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灰绿色细粒岩屑长石砂岩,胶结类型以薄膜-孔隙型为主,主要填隙物成分为黏土、方解石;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孔隙结构属于小孔细喉型;该区平均孔隙度12%,平均渗透率0.67×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相带及储层物性的控制,属于典型的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0.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为低孔、低渗、低压油藏,油藏天然裂缝不发育,但部分油井投入注水开发后,初期就出现含水快速上升,甚至早期水淹的现象.运用示踪剂监测、脉冲试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等方法分析目前油藏见水特征,认为研究区次生裂缝分布广泛,裂缝主要为超破压注水与人工压裂形成,且裂缝发育方向受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及油藏构造形态控制.通过实施堵水调剖,控制注水压力,转注主向水淹井,调整井网等措施,可提高注入水波及程度,控制含水上升速度,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微生物采油机理、微生物采油区块筛选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研究表明 :微生物采油是应用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强化采油的技术 .微生物在油藏中繁衍生长、代谢发酵及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使原油裂解、体积膨胀和乳化等 ,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度比、改变流动方向 ,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给出了微生物采油区块筛选标准 .在华北油田现场试验情况分析表明 :微生物采油有效率达 76.7%,增产降水效果明显 ;并找出了微生物无效的原因与所选用的微生物的质量和活性等因素有关 ,所选用井的含水高等因素也有影响 .  相似文献   

12.
陕北油田钻井应采用两段制,可节约大量套管;采用SH11R、SH22R系列钻头和/或XHP2B钻头及合理的钻井参数可快速完井;无固相钻井液可保证井内安全,且成本低廉;定向井综合开发成本低。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污水处理回收”在张天渠油田油井注水中的应用,阐述了其流程方案、流程特点和效果以及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常永辉 《山西科技》2006,(4):111-111,116
陕北油田储层极易污染。“五王”钻井液体系有利于储层保护,并可大幅度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与直井和定向井相比较的优点,针对陕北油田圈闭类型多样化、油层物性差、油层厚度小的地质特点,提出水平井技术在陕北油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展望了水平井技术在陕北油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金成 《山西科技》2006,(4):109-110
文章介绍了“五王”钻井液的配方优选与现场技术措施。陕北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钻井液抑制性强,能满足该区地层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辽河油田L46块的地质特征,然后分析和介绍了开发前的油藏工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井的部署原则,实施要求,指出该块必须采用注水补充能量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给出了合理的井冈井距、即合理井距为300m,采用正方形并网,确定了油井产能为平均单井产油10t/d,最后予测了年产原油6.6×104t/d,采油速度为2.20%.  相似文献   

18.
统计资料表明,陕北油田钻具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钻具在井下承受的交变应力较大。从钻具、钻压和转盘转速、钻井液性能等方面优选了适合该地区安全钻进的钻具组合和工艺技术,从而降低了钻具失效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辽河油田马家铺庙5块低渗稠油油藏蒸汽驱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辽河油田马家铺庙 5块低渗、薄互层稠油油藏的具全地质特征 ,为探索适合该油藏的合理开采方式 ,在该块前期开展的各项工艺试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考虑到该块地层压力低、地层温度低、原油流动性差、地层能量低等特点 ,从补充地层能量和提高地层中原油的流动性的角度出发 ,在该块进行了蒸汽驱现场试验 ,并配套开展了一系列的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 ,通过庙 5蒸汽驱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并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低渗、薄互层稠油油藏工程、采油工艺、动态监测等配套的工艺技术 ,使原来难以动用的低渗稠油储量得到了有效动用 ,采油速度由试验前不到 1 %上升到了 2 .78% .试验表明 ,对于象庙 5块这样的低渗稠油油藏的开采 ,低渗、油层能量低是问题的关键 ,运用配套工艺技术可以实现油藏的合理动用 .  相似文献   

20.
水驱特征曲线是油藏工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针对安塞油田王窑区渗透率很低、中低含水的现状,选择了一种适合于该区块的水驱特征曲线,并利用单井水驱特征曲线,对该区的35口油井的单井控制储量、可采储量、剩余油饱和度以及采收率进行了标定.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将该区的水驱特征曲线分为两种类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该区的单井控制储量、可采储量、单井采收率都比较小,剩余油饱和度比较大,且各参数在单井间的变化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