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超声多信号融合表征颗粒两相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颗粒两相流超声波动理论出发,提出多信号融合概念,采用单次和多次反射法同时测量颗粒两相流中高频宽带超声波声阻抗、声速和声衰减谱,获取了颗粒两相流系统中密度、浓度、粒径信息.基于该理论研制了可用于同时测量高浓度颗粒两相流密度、浓度、粒径的装置.高浓度水煤浆颗粒两相流测量结果显示,测量密度、浓度与平均粒径与标准对比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盐析液固两相流动中,盐析晶体颗粒流体动力学特性及其与流体非平衡性试验.在分析盐析两相流特点,总结两相流场测试方法的基础上,认为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是最合适、有效的盐析两相流测量仪器.结合管流及叶轮机械中的应用实例探索PDPA在盐析两相流测量中的方法,提出测量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非球形颗粒测量、液固两相运动区分、测量窗口、旋转叶轮测量的周向定位、两相三维速度测量等,并给出了解决措施.给出部分测量结果,并进行了测量误差分析.为盐析流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准确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通道气液两相流段塞流,将常规通道的压力-体积-温度测量法(PVT法)应用于两相流流量测量研究。利用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差压传感器采集上、下游位置的气液两相流流速信号、温度信号和压力信号,然后根据PVT法测量原理实现气液两相流流量测量。实验中采用的小通道内径为5.0 mm。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将PVT法应用于小通道气液两相流段塞流流量测量的方法是可行的,两相流互相关流速测量最大相对误差在6%以内,两相流液相流量测量最大相对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垂直管道中气/液两相流截面相含率测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以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为检测工具,提出了提取原始测量数据边界特征值的方法和描述气/液两相流截面相含率的特征函数,得到了气/液两相流的截面含气率,仿真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研究导电的液相为连续相的气/液两相流情况下的分相含率时,上述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5.
两相流是现代诸多工业过程中的常见对象,对两相流流动参数与流型的准确检测对优化生产策略、安全高效生产、工业过程准确控制意义深远。作为一种非侵入、不辐射、防爆、安全可靠的检测手段,基于电容法的两相流流动参数与流型检测技术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是解决该测量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围绕电容法在两相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从电容法两相流参数测量的原理、电容法在相含率测量、流型识别中的应用,以及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两相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等几方面,对以往国内外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讨论了电学法两相流参数与流型检测技术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孔板在两相流中的相分离效应与两相流湿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相流流过孔板产生相分离。文中用假设的理想化相分离模型和孔板两相流分相模型,论证了孔板的相分离效应产生两相流测量中的孔板差压脉动噪音,孔板差压方根的脉动幅度正比于液相流量。根据这一论证推导了孔板差压噪音法测量两相流质量含液量(湿度)的理论公式。在相比份(干度或湿度)已知的条件下,使用孔板测量两相流的流量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中论述的用孔板差压噪音测量湿度的方法与孔板测量两相流量的方法相结合就有可能用单一孔板实现两相流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无相变两相流系统的各种测量技术,并依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将两相流测定技术进行分类,进而进行系统的比较与讨论。文中对两相流系统中的局部测量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利用节流装置噪音测量两相流流量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相流流过节流装置时产生的差压测量噪音是人们熟知的现象。这一噪音是由于相浓度在空间的随机分布所引起的。当流动遇有阻挡体(例如孔板)造成扰动时,噪音的临度将进一步增强。假设分散相浓度分布的方差正比于其平均相浓度,在不考虑阻挡体扰动的条件下,应用两相流分离流理论模型论证了节流装置差压方根噪音的方差近似正比于分散相流量。进而推导出利用噪音测量两相流流量的理论模型。这一论证预示了可以根据简单的理论模型用单一节流装置实现两相流流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各种两相流离散相浓度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分析和总结了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电容法测量两相流相浓度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给出了电容式相浓度传感器的设计准则,阐明了该传感器用于相浓度测量的优越性及其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两相流固体速度测量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气、固两相流的流速测量新方法.首先通过对两个传感器之间的流动噪声输送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两个传感器信号之间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流速测量的改进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两相流流速测量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快的软件运行速度,为两相流流速的在线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湿蒸汽两相流流量及干度的双参数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孔板及均速管组合形式,对汽-水两相流的流量及干度的双参数测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测量方法可以满足高干度湿蒸汽测量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工业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flow in spinning devices are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new-type spinning.In this paper the vortex flow in interior of the shell-case was studied by usingexperimental methods,which include flow visualization and laser doppler techniques.The flow sur-vey by measurement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at photographed by flow visualization method,andshows a fairly good conformity.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are similar to those by numerical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均速管流量计在气(汽)液两相流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两相流速分布规律重新确定总压孔开孔位置的改进方法。针对垂直上升圆管中气液两相流的速度分布式,具体给出了开孔位置的计算方法及结果,由此得到的均速管如被用于两相流测量,在测量精度、测量范围上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均速空在空气-水、蒸汽-水两相流流量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导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和修正。采用了两种型式的均速管,并简单讨论了在两相流应用中均速管的开孔方法。实验结果证明,均速管在两相流测量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液滴交换模型计算了水平圆管内环状流液膜厚度沿管周的分布及液膜流量。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参数测量方案,这种方案对流动的阻力很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PV型旋风分离器流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五孔探针和热线风速仪对高效PV型旋风分离器流场进行了全面的测定.依据流场测定结果,运用平均速度场模式简化雷诺方程,并依据热线风速仪测定结果,给出了涡动粘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在将分离器分离空间流场简化为轴对称流场的前提下,对简化了的雷诺方程进行数值求解,讨论了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分布与径向速度分布的关系,并给出了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的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静压的理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利用圆缺孔板和罗兹流量计组合进行油气双相流量测量的研究。在被测介质干度x=0.001~0.752范围内,采用分相动量模型和修正能量模型进行数据整理。试验结果表明,在上述范围内,各项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且采用动量模型整理数据的结果要优于修正能量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法一有限块法,来处理板材挤出模具流道中三维非牛顿溶体流动,它可把三维问题化为二维,比三维有限元法简便很多,既节省了计算机内存也缩短了计算时间,显示出该法在工程应用中有着很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用超声互相关测量油井流量的方法 ,设计了专用超声传感器和互相关器。试验结果证明 ,用该方法测量油井流量是可行的 ,但在获得工业应用之前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进行超高增压旁通补燃发动机补燃室的试验分析与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提出用一种新的方法一“能量法”来间接地测量燃烧室内气体流量的分配,既解决了直接测量的困难,又避开了模拟计算中的某些假设。本文对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理论依据及用途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列举了应用实例,并分析了优缺点及其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