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试验数据表明,SNCR+SCR联合脱硝系统,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使进入SCR催化剂入口截面的NH3、NOx浓度分布尽量均匀,达到提高SCR催化剂的使用功效,即试验目的是提高SNCR+SCR整体脱硝效率,而不是单独提高的SNCR或SCR脱硝效率,SCR充分利用SNCR的没有反应的逃逸氨气,进一步提高了脱硝效率。这种SNCR+SCR联合的脱硝工艺的成功应用,给我国脱硝领域开辟了新的技术形式。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能够有效去除机动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该文介绍了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的反应原理,基于SCR反应原理建立了双罐SCR系统建模,然后设计经典PID控制器应用于双罐SCR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经典PID对双罐SCR系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不能充分体现双罐SCR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SCR催化剂的研究应用状况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SCR催化剂的分类,探讨了现有SCR催化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SCR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氧化型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耦合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技术,对比了原机、搭载SCR、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重型柴油发动机的性能、排气污染物排放状况以及SCR入口处NO在氮氧化物(NOx)中的体积比。试验结果表明,搭载DOC+DPF+SCR系统比搭载SCR系统的发动机扭矩降低了10N·m,油耗基本保持不变;对比搭载DOC+SCR、搭载SCR以及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SCR入口处NO在NOx中的比例发现,SCR状态下基本全为NO,其余2种状态下NOx中NO的体积比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排温在450℃时该比例下降到0.86;搭载DOC+DPF+SCR的ESC试验中CO转化效率为93%,HC转化效率为70%,NOx转化效率为90%,PM转化效率为51%,相比于搭载SCR的ESC试验,NOx的转化效率降低了3%。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提升作业过程中钢悬链线立管(SCR)动力响应结果,基于时域耦合理论与有限元法,建立了安装作业船舶-缆绳-SCR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SCR在提升过程中的弯矩变化,并详细分析了不同提升速率下的船舶运动、SCR弯矩及收放(AR)缆顶端张力.研究结果表明:SCR的弯矩与AR缆顶端张力受SCR提升速率影响较大,AR缆顶端张力与悬垂段处SCR弯矩随着SCR提升速率增加而增大;当提升速率从1 m/s增大至2.5 m/s时,AR缆最大张力从2.742 6 MN增大至4.191 8 MN.  相似文献   

6.
采用筛分、洗涤、吹扫等方法彻底清除废旧SCR催化剂中的积灰,得到基本不含灰尘的SCR催化剂,利用包括酸洗、碱洗等方法除去催化剂表面残存的微量杂质,将废SCR催化剂中的砷、铝、铁、钠、钾、硫、钙、硅等有害成分降低至新产品水平.对上述处理的催化剂进行补钒实验,通过再生处理,废SCR催化剂化学成分可以达到新产SCR催化剂水平.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法是目前可以找到的脱硝效率最高、最为成熟的技术,因其脱硝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而被广泛使用。其中SCR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所在,该文主要介绍了SCR反应机理以及目前主流的SCR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针对柴油机SCR反应器结构参数的模糊特性,将CFD仿真得到的不同结构参数下柴油机SCR反应器在温度为380℃时的性能仿真结果作为训练集,采用混沌量子遗传算法对模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柴油机SCR反应器性能FLS-SVM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SCR反应器性能预测模型的相对预测误差均小于3.0%,表明柴油机SCR反应器性能仿真结果与FLS-SVM预测模型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精度。  相似文献   

9.
袁帅  王恒 《科技信息》2013,(1):140-140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是一项可靠有效的烟气脱硝技术,以其高效的特点在国外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在我国正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本文概述了SCR法脱硝工艺流程、催化剂和还原剂的特性及选择使用、SCR法脱硝反应塔布置方案及SCR系统内部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预见了该技术未来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频激励预测深海钢悬链立管(SCR)Hill不稳定性,即参量共振问题.根据Vandiver理论,将SCR等效转化为顶张力立管(TTR),以多频叠加函数模拟真实外激励,基于多频激励动力学方程得到Hill方程.分析基于多频激励的特殊情形,即双频激励预测系统参量稳定性特性,并以此评估工程中SCR的Hill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多频激励更能准确预测实际外激励,其预测是探究SCR参量稳定性的关键,相应激励函数的选取决定SCR的设计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由联电感式逆变器实现PWM波形输出的新方法,即克服了以往晶闸管逆变器输出简单方波电压、谐波成分高的缺点,又没有晶体管逆变器易出现二次击穿、短路保护难的问题,经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赵群 《科技资讯》2014,(2):112-113
利用Protuse软件进行可控硅调压电路动态波形仿真,完成对可控硅调压电路中整流、张弛振荡、可控硅调压各模块电路实际工作状态模拟,产生直观的动态波形变化过程,利于了解可控硅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单结晶体管与可控硅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菱镁石煅烧窑烟气的特点和危害以及SCR脱硝方法的原理与工艺流程,并且利用Fluent软件,采用标准湍流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对SCR反应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此反应器是以某厂菱镁石高温煅烧窑烟气为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来寻求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SCR反应器内加装整流器对流场略有改善,且整流器格子大小对流场影响不大.模拟结果还得出导流板的最佳结构和位置,可以达到良好的脱硝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利用可控硅开关实现三相有感电路“无过渡过程”接通的可能性、条件和最佳方案。指出三相零电压开关在纯阻性电路中应用,是它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三相有感电路中实现“无过渡过程”接通的可控硅开关的具体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如所予期,接通过程三相电流谐波成分很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SCR脱硝技术应用开始起步,催化剂的选型及运行经验不足,特别是对高硫、高钙灰的运行经验更为缺乏。本文介绍了在模拟高硫、高钙灰的试验烟气环境下,钒钛系中温SCR脱硝催化在NH3/NOx,SO2,空速,O2,H2O等参数变化时对脱硝效率的影响;通过试验,对催化剂的抗毒性能、再生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工业化的催化剂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软构件重用开发MIS系统方法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MIS系统成功开发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完善的方法.文章论述了基于软构件重用开发MIS系统方法论,提出了基于重用开发的框架和基于软构件重用开发MIS系统的模式,并较详细地叙述了该方法论涉及的MIS构件库及其管理,MIS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与实现.强调采用软构件重用方法的关键是对构件的重用组合技术.该方法论经过实际的MIS项目开发实践的检验,证明是一种比较高效的MIS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SCR文件的结构和特点,通过具体的实例部总结了SCR文件的为一种实用的接程序, 在图形处理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