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影响了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而且威胁到他们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土壤、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本文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找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17-19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环境管理决策支撑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目标:综合分析环境污染所致健康危害的类型和特征,提出环境污染导致健康危害调查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结合典型案例研究,提出适合我国特点的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调查方法与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环境污染事故航空遥感应急监测技术的系统组成,阐述了系统中无人机应急监测技术的标准以及无人机遥感应急监测平台、有效载荷配置、图像实时传输、图像处理、信息快速提取等关键技术以及利用该系统开展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并分析了其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5,(15):62-63
2005年1月1日,国家建设部发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整整3年了.3年前,中消协在全国开展"绿色消费"年主题活动,倡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避免环境污染.3年来,国家对由于建筑、装饰和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完善了室内环境行业管理规范,保护了消费者的室内环境权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室内环境意识,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介绍了3年来我国发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十大典型案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环境污染事件防范与应急技术体系分为指导理论、“三制”(法制、体制、机制)、管理技术和各种具体技术与装备四个层次,指出尽快完善污染事故环境管理所需的相关导则、指南、规范和标准十分必要,提出由政府总负责、环保部门负具体责任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机制,择要介绍了以应急指数为标尺的环境事故危险源识别与评估方法及危险源数据库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等支撑技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和农业综合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乡镇工业对资源利用强度的日益增加,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形成“点源与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有悖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压五大制约因素,强调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眼下一说起环境污染,不少人往往只想到城市, 而顾不到农村。诚然,相对于地域狭窄而又人口拥挤的城市来讲,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农村污染可以不予关注。恰恰相反,由于我们赖以果腹生存的粮、油、菜、果等都产自农村,因而对于农村污染的关注不但不能逊于城市,而且要甚于城市。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65-67
随着北京人口急剧增加,经济飞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北京地表水来自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最主要由氮、磷富集诱发了富营养化,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源;密云水库活性磷呈持续增长趋势,正面临着重蹈官厅水库覆辙的危险.占水资源主流的城、郊浅层地下水也受到污染,出现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和氯代烃类等有机污染物超标.  相似文献   

9.
施密特、俞吾金教授等所论证的马克思与恩格斯自然观的对立并不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概念都具有外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种意涵。马克思恩格斯自然概念的双重意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对外在自然的承认,有助于告诫我们不要走入或者说必须走出强人类中心主义,从而能够敬畏自然;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对人化自然的强调,有助于告诫我们重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并在这种内在关系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保护和完善自然;最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概念的双重意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生态文明双重内涵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64-64
由环境污染导致的水质恶化、土壤质量下降已对我们生存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已成为我国地质调查中新的工作内容.然而,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年美国(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日本就分别实施了水质评估计划和全境内环境污染调查等,宗旨在查清污染状况、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对此,中国至少落后15年.  相似文献   

11.
环境文化与环境文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文化是一个表征着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历史范畴,包含环境技术文化、环境行为文化、环境规范文化和环境心智文化四个子系统。环境文化学是以环境文化作业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极为丰富,环境文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能够促进环境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协同和融合,其研究成果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7):123-128
环境科学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学科群,其性质体现在"应用科学论"、"交叉整合论"、"社会建构论"和"新范式革命论",其新意不仅在于"它应用整体观和系统论",也不仅在于"对旧有学科研究范式的同化、综合从而产生新质的过程",而且还在于新范式中体现的"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揭示的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由此,考察环境科学的体系结构论,发现"1+4+X"的环境科学体系结构论,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首先,它的建构,基于自然科学分类的类比,没有考虑哲学门类。其次,根据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自然学科"的分类类比,把环境科学体系概括为"I+II+III",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自然科学和环境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层次和结构,其发展有五大特征。由此,建议建立"大环境科学学术共同体",形成"跨范式"的环境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传播》(季刊)是国际环境传播学会的官方杂志,该刊致力于发表世界范围内与环境有关的理论、实践和传播过程的学术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传播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以该刊2007年到2014年所刊载的原创性论文为对象,使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对论文作者特征、研究议题、采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环境传播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我国环境传播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范式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环境正义:环境伦理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伦理是实践哲学的一部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与此同时,作为对传统的环境保护运动的补充和社会正义这一永恒主题在环境领域的延伸的环境正义运动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环境正义实际上是对传统民法原则的讨论和校正,其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也是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与环境保护--从建设性的后现代角度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激进的后现代主义通过否定作为中心的理性主体 ,解构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对此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出现了难以化解的矛盾。为此 ,需要我们结合科学的发展 ,从建设性的后现代视角出发 ,建构新的主客体之间的不可分离性。如此 ,才能真正支持环境伦理学的完善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平制度建设首先应基于一个底线要求——公民健康不受侵害原则,即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权利以任何方式损害他人的健康。为了维护这一底线,必须对破坏底线的行为进行惩戒,责成造成污染或损害的加害方对受害方进行完全填补性赔偿,并依法追究加害方的刑事责任。在受害者难以获得应有赔偿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对受害者进行快速直接的公力救济。其次,行政规划项目的货币补偿并不能完全弥补受影响群体的全部损失,应坚持"完全覆盖性"补偿原则,注重对受影响群体可持续生活能力的保护和培育。再次,还应考虑两项补充性原则:企业环保行为鼓励原则和弱势群体恶意行为预防原则。  相似文献   

17.
自然价值与环境伦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环境伦理研究引发出的自然价值问题,反过来又成为不同的环境伦理观立论的依据和我们划解它们分野的症结。在环境伦理学讨论中,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关于自然价值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解决“双重失灵”是当今一大难题,“温州模式”作为市场化改革的代表,其需求诱致机制应能成为解决环境问题“双重失灵”,促进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衡平的一个上佳链接。本文通过分析“温州模式”需求诱致行政指导机制运行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以求能为解决环境问题“双重失灵”提供“模式研究”范式。同时也从环保角度反思“温州模式”内涵,突破以往“经济领域”研究视角的锁定,真正发挥温州“体制与发展模式”的示范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20年来中国学者围绕这一学科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争论,取得了许多有价值、有特色的研究成果。总结这些年来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认识中国环境伦理学发 趋势,以便在更高的层次上殿开对这门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现代环境设计观的人文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功能主义的设计现受到了批判,设计界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随着生态心理学的诞生,环境设计的人文评价标准与生态标准得到了链接,环境设计需要从广义的生态观点出发,满足人的深层生态需要,创造符合自然界内在价值的人工环境。这一环境设计观的变化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已经受到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冲击,对此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环境设计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