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681-6685,6691
分析了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测试技术原理、震源定位计算方法及现场测试方法。介绍了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区块煤层气井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测试解释结果。通过对监测解释结果分析,认识到柿庄南区块煤层压裂裂缝形态复杂,空间展布显现出网络裂缝及非对称裂缝的特征,裂缝延伸方位为北东向或东南向,与断层走向平行或垂直,各种压裂工艺形成的裂缝形态及几何尺寸差异较大;结果对压裂工艺选择、施工参数优化设计及井网部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帅培勤  刘建中 《科技咨询导报》2010,(34):101-101,103
无源微地震监测技术分为二种类型:地面(或浅埋)监测技术,井下监测技术。本文叙述了几种用于资源开发,开采及矿山安全监测采用的微地震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宝浪油田为例,通过吸水剖面资料分析、井间无源微地震技术,监测分析了油水井裂缝的配置关系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指出了实施注采动态调配的方法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中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一类储层内产生大孔道,注采低效循环问题突出.为提高驱油效率,开展了大孔道识别方法及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根据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和测井曲线的响应关系,建立了大孔道综合判别方法,进行聚合物微球调驱室内实验.现场应用证明,聚合物微球注入地层后,有效封堵了地层深部的窜流大孔道,实现了注入液体的微观改向,有效缩减了层间渗透率级差,启动了新层,实现了控水稳油,减缓了自然递减.  相似文献   

5.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藏动态监测、水力压裂监测、地热动态监测、煤田动态监测等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非常规油气田的开发进入大发展阶段,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也成为学术界及各大石油公司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述,对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地震反演是根据微地震监测数据反演推测震源位置、发震时刻、真震级、震源初始振幅、震源机制以及介质参数等信息,进而完成微地震监测主要任务的重要途径。为通过对微地震反演技术的研究,获取更精确的微地震信息,进而提升对储层压裂评价的可靠性、降低开发成本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从微地震震源定位、震源机制以及多参数联合反演3个方面对微地震反演进行综述。回顾了近年来微地震反演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反演方法的原理与优缺点,总结了各种反演技术的改进以及应用情况,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为今后微地震反演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无源微地震技术根据其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将其划分为地面监测技术和井下监测技术,对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便对用于采矿安全检测中的微地震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澈 《科技资讯》2013,(14):89-89
随着页岩气开发的兴起,微地震监测技术作为与之紧密相关的一项地球物理技术受到了日益密切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随后列举了三项国外成功应用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实例。最后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太190区块位于大庆长垣二级构造带上的两个三级背斜构造的鞍部,是被断层复杂化的小断块油田。三维高分辨率开发地震技术研究表明,构造形态复杂、局部隆起的微幅度构造及小断距断层十分发育。应用储层综合反演技术进行沉积微相、储层分布及剩余油预测,基本弄清了剩余油分布与局部构造、断层、相带等之间的关系。针对剩余油富集区的加密调整、注采系统地调整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王集油田西区储层薄,分布不稳定,确定该区储层展布是实现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该区地质特点及资料,在岩电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波阻抗反演确定了该区核三段Ⅳ~Ⅶ油组砂体分布;采用地震波频率吸收处理技术,提高了纵向分辨率,确定了单砂层的展布规律.储层预测结果应用于该区滚动勘探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增150×104t石油控制储量.  相似文献   

11.
董娜 《科技资讯》2012,(2):216-216
微地震是一种小型的地震,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冲击地压是采矿诱发的矿井地震,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利用微地震监测系统是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的有效手段,分析微地震事件的分区性,指出应力积聚区域及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成功预测了该工作面的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开发地震密井网区薄砂岩预测的难题,本文从喇嘛甸油田北东一区萨尔图油层研究出发,利用初始模型对波阻抗反演进行低频恢复,同时借助拟波阻抗重构反演进行高频补偿,从而实现了宽频带重构反演。重构后反演结果不仅能够识别出大于5m的厚砂岩,同时能够识别约2m的薄砂岩储层,通过准确定位垂向上砂体间接触关系、砂体的空间展布,最终完成井震联合沉积相修正,以此为薄砂岩剩余油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够对微地震震源进行精确定位, 需要已知压裂井和监测井所在工区内准确的地层速度模型。针对这一问题, 在采用Occam反演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利用初至波的走时差信息代替旅行时进行速度模型反演的方法。利用该方法, 可以在无须已知射孔起始时间的情况下反演得到地层速度模型。通过模型数据的处理以及对结果的分析, 表明虽然受到初至到时拾取误差的影响, 采用上述方法反演得到的速度模型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利用该模型可以将射孔位置定位到其真实位置附近, 表明该速度模型可用于进行微地震震源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丁广 《科技咨询导报》2012,(20):149-149
本文从地震系统入手,对地震数据库的常用技术进行分析,并论述了地震数据库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一方面希望能够结合当前形势完善地震数据库,使地震数据库可以更好地满足地震系统的数据组织和管理要求,便于日后油田勘探开发中更有效地得出地震成果数据,另一方面希望以此为基础,能够进一步突出地震数据库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采用高精度微地震监测技术,对大同塔山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围岩活动规律、煤岩层破裂和相关的应力场变化进行监测与分析,对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为推进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延安组低幅构造油藏为延长油田主要油藏类型,在MSW地区钻探了5口探井只有一口井为工业油流井,勘探成功率很低,为精细描述微幅度圈闭部署了延长油田第一块高精度三维地震。MSW高精度三维地震针对地质任务,在采集环节运用观测系统优化设计,采用小面元高覆盖次数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和品质;在资料处理阶段,利用"三高"处理技术确保成果资料保真、保幅,具有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在综合解释方面,采用相对构造高解释和叠前反演技术,精细描述低幅构造和储层。实践证明,针对延长油田这类低幅隐蔽油气藏,综合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技术,能提高圈闭描述精度,从而提高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黄骅拗陷地处渤海湾盆地,构造活动强度大且频繁,致使该区火成岩非常发育。其中辉绿岩在该地区多有分布,受辉绿岩烘烤形成的蚀变带储集层为寻找新的油气藏类型提供了方向。以大港油田R 区钻遇辉绿岩蚀变带己知井的测井资料为出发点,总结了其测井响应及波阻抗特征;结合地震反演所得出的波阻抗反演数据体和多属性反演自然伽马数据体,对辉绿岩蚀变带的分布和厚度进行了预测。所得出的辉绿岩厚度与己知井统计吻合良好,为该区域辉绿岩蚀变带储层的下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有限(窄)方位各向异性叠前地震反演裂缝预测技术中,如何克服噪音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一直是地震反演预测裂缝中的难题。通过对Rüger公式的近似、简化与改进,有效分离地震数据中的有效信号和噪音的效果。在地震反演中,结合成像测井解释裂缝成果,选定最合理的压噪因子参与反演计算。采用该计算方法预测裂缝密度与方位分布,不仅与成像测井吻合率较高,而且为井间裂缝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塔里木盆地YB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中应用效果较好,成功预测出该区裂缝主要在断层附近较发育,在构造隆起的东北部,裂缝发育程度较高,是该区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西某矿盘区大巷受应力集中影响处于高应力状态,巷道支护困难,多次出现片帮、底鼓、U 型钢支架被推倒等动压现象,受到冲击地压威胁,将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于该大巷对其顶板岩层破断情况进行监测,共安装2 台分站和18 个测点,以实现对该区域内冲击地压灾害进行监测预警。2014 年2 月1 日至3 月16 日的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区域内每日微震事件发生0~4次,事件能量较小,微震事件集中在2 个区域,与现场采掘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微震事件密集区的监控,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停产卸压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对石油能源的重视,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石油开采监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通信技术在油田安全生产中的几种应用及其各自的特点,并对几种主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由于油田生产环境特殊性等因素,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油田安全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必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