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存在着诸多分歧,皮亚杰侧重于从生物学角度来论述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而维果茨基则注重外在社会文化的作用,强调客观的因素。两者对个体自我中心言语的不同理解是其理论的主要分歧之一。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语言是一种无目的性的语言,维果茨基则认为自我中心语言是具有社会功能的。从自我中心言语角度来看,能发现二者理论的一些互补性: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互补;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互补;不同客体对象对个体认知发展影响的互补。  相似文献   

2.
自我中心是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也是人类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一个自然必经阶段.孩子约在2至3岁时自我意识发展到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思维会影响幼儿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影响幼儿与他人的友好关系.因此,要帮助4岁以上的幼儿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思维;如果听任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延续到儿童期甚至更远,将不利于他们认识能力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3.
内隐自我中心的概念由Pelham等提出,指人们偏爱与自我有联系的对象的倾向,它建立在自我积极联系基础上。这种偏好不仅影响人们事物的喜好,还会影响到人们的重大生活决策。内隐自我中心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内隐自尊的本质。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内隐自我中心概念、机制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永莉 《科技资讯》2010,(21):203-203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5.
他心知问题哲学探讨张文喜一、问题的缘起和探讨的意义“自我中心困境”是新实在论者用来批判唯心主义的专门术语。培里认为,“自我中心困境”是指一个人不能离开他和事物的认识关系来认识事物,或者说不能和任何不依赖于他的意识的对象发生关系,因为当他意识到对象时,...  相似文献   

6.
以自我为中心的英雄——读《奔跑啊! 梅洛思》有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沛 《科技信息》2008,(21):139-139
对太宰治的短篇小说《奔跑啊!梅洛思》(“走れメロス”)中的主人公梅洛思的作为持肯定态度的读者是大多数的,但笔者欲以文中实例颠覆这一观点,重塑梅洛思的自我中心主义形象。  相似文献   

7.
指称现象一直是语言哲学家、传统语义学家、语用学家、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语篇分析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指称词语的变异也得到了语言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运用心理空间理论,从人类认知和心理表征的普遍规律出发,对指称词语的变异现象,尤其是对指称词语使用中自我中心转移和语境变换等现象作了尝试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期,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一下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古代曾经达到当时世界文明之巅。但是漫长的封建社会使中华民族产生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思想,排斥外国文化。宋代的石介在《中国论》中写道: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的学生观与教学目标的价值选择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江涛 《西藏大学学报》2003,18(4):47-50,62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所技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和认识不同,会导致四种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价值选择,四种教学目标选择指任务中心、知识中心、自我中心、学生中心,教学目标的选择不同,所导致的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与方法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刘宗贤 《开封大学学报》1999,13(4):36-42,78
儒学是包含着中国人生命气质的一种世界性文化资源。面对新的世纪,儒学研究必须走出中国,走到世界的大文化氛围之中。首先,儒学研究的发展应该面向全人类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儒学研究应打破自我中心的心态,确立在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最后,儒学研究要重视与其他文化系统的交流和对话。儒学的生命力在于普及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一、自尊与自卑的心理条件1、自尊心理在学习中的地位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自我中心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在自我中心因素中,自尊心尤为重要。自尊之心人人皆有,但强弱因人而异。它既产生于社会的需要,又来源于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时期的自尊意识表现非常强烈。一方面对平等和尊重产生了强烈的要求,渴望表现自己,希望得到社会和别人的承认,因而对自我形象特别关心,并常常具有掩盖自己的弱点和缺点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姚纯静 《科技信息》2010,(3):166-166,183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成名作,这部作品承载了劳伦斯对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思索与探寻。可以说是一部包涵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作品。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平等地对待与自然和女性。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3.
自尊是健全人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要素对残疾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自尊心未受到伤害的孩子是富有朝气的,是机智的,是善于与人交往的。相反则较容易形成自卑退缩、不合群等性格特征。自尊心强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4.
皮亚杰和维果蒋基在学习和发展的关系、自我中心以及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上具有较大的分歧。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图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发展是学习的必要前提;儿童的言语都具有自我中心性质;语言源于思维,语言对思维不起作用。维果茨基认为,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从我向/自我中心开始的,而是现实性和社会性;语言在思维中起重要作用。两们大师分歧的实质是否为发展找一个基本的原因,皮亚杰主要从个体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与探讨,维果茨基努力想要将个体乃至人类的发展都归因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我们应该以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的形式看待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熊庆秋  胡林  王学民 《科技信息》2009,(33):I0042-I0042,I0077
探讨个体的心理发展一般从社会性发展、道德水平的发展和认知发展三块入手:皮亚杰将2~7岁幼儿的认知发展划为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单维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相对具体性。但现有研究对皮亚杰理论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本文以鲜活的事例注释这一阶段思维发展的各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如何超越价值信念上的自我中心主义而逐步达成不同形态的哲学间的良性对话格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的“现代性课题”之一。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在教科书上的对话就是这一“现代性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以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派——实用主义作为对话的切入点,通过价值信念层面的沟通,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富有成果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黄火明 《科技信息》2010,(20):64-65
针对当代大学生缺乏修养、自我中心、缺乏实践等个人素养方面存在的缺失,文章提出了严、情、志、炼、和的解决方法,从而探讨了如何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8.
任民 《科技信息》2012,(20):22-22
教师要处理好与后进生的关系,必须建立正确的工作规范。《论语》中说到孔子"绝四",即他能克服四种常人易犯的错误:凭空揣测、绝对化判断、固执己见、自我中心主义,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的"绝四"或"四毋"能给当代教师树立正确对待后进生的工作规范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自我欣赏听起来很棒,并且是现代美国文化的一条核心原则。但是,过度的自我欣赏却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自恋,以及随之而来的消极行为。"自恋"虽然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但即使是从未上过心理学课程的人,在看到这个词时也会知道它的含义。关于自恋,一些其他常见的名称包括傲慢、自负、虚荣、浮夸以及自我中心。自恋的人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自以为是,爱吹牛,只喜欢倾听自己的声音,或者自认为是个传奇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现代独生子女人格形成发展中的7种类型的人格心理缺陷,至高至尊的心理倾向,自我中心的品行追求,博而难专的意愿志趣,怯懦脆弱的意志缺乏,执拗不驯的性格特征,孤寂冷峻的情绪类型,“望子成龙”的受动压力及其表现,并从社会环境,教育,个性社会化各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