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焦化公司多种炼焦生产用煤为样本,测定其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高温塑性和成焦光学组织结构,重点对影响中等变质程度炼焦煤结焦性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单种煤成焦中,中粒+粗粒镶嵌组织、细粒镶嵌组织、完全纤维+片状组织的含量随炼焦煤变质程度的增加均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相同变质程度炼焦煤的结焦性与其高温塑性密切相关,在R—max为0.9%~1.4%的单种煤成焦中,粗粒+中粒+细粒镶嵌组分之和随煤的最大基氏流动度对数值的提高呈增多趋势,丝质和破片+各向同性组分之和随煤的最大基氏流动度对数值的提高呈减少趋势;变质程度和高温塑性是影响中等变质程度炼焦煤结焦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结合太化焦化厂炼焦煤现状,科学制定了配煤炼焦实验方案,同时扩大了炼焦煤资源,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3.
研究煤中硫的结构、赋存形态对有效脱除煤中硫的影响,节约回收稀缺炼焦煤资源,为建立煤中硫的高效脱除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稀缺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XPS测试方法对汾西高硫炼焦煤中硫的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无机硫含量较低,以有机硫为主。有机硫的赋存状态共有3类,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硫醇(醚)类、亚砜类、噻吩类。  相似文献   

4.
对某焦化公司进口的印尼焦煤、肥煤、1/3焦煤以及国内同牌号的田庄焦煤、两渡肥煤和枣庄1/3焦煤进行煤质及单种煤结焦性对比分析,并以生产常用配比为基础进行20kg实验焦炉配煤炼焦实验,探讨印尼煤与国内炼焦煤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印尼煤均是低灰、低硫、强黏结性、高膨胀性、低流动性的单一煤,其活性高,活惰比均不低于24,而国内炼焦煤有一定的混配,其活惰比为1~2,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含量较为均衡;印尼单种煤所制焦炭的强度和热性能较差;印尼煤替代国内同牌号煤进行配煤炼焦,所制焦炭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替代量越大,焦炭质量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5.
利用2 kg实验焦炉,进行湿煤炼焦和干煤炼焦的对比实验,考察产物分布特性、焦炭质量特性、焦油和煤气组成特性等.研究表明,与炼焦煤水分为10%的湿煤炼焦相比,干煤炼焦具有如下特性:炼焦煤堆密度增大,所得焦炭、焦油和煤气的产量增加,焦化水的产量减少;焦炭、焦油和煤气的收到基产率增加,焦化水的收到基产率减少;焦炭和焦油的干基产率增加,煤气的干基产率减少;焦炭的孔体积减少,强度指标明显改善;焦油中芳香烃含量增加,烯烃含量减少;煤气中氢气含量增加,甲烷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炼焦煤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我国青海、四川、新疆等地炼焦煤质量的工业指标、工艺指标、煤岩指标、焦炭显微结构组成(光学组织)和焦炭热性能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包括挥发分、黏结指数和单种煤成焦显微结构组成评价炼焦煤质量的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由质量控制指标、结焦性指标和揭示成焦质量指标组成.  相似文献   

7.
以烟煤容惰力 AI_m 为基础,提出单种炼焦煤最佳容惰力 AI_(m.0)的测定方法。先测定单种煤各比重级煤样的容惰力 AI_m 值,分别对各级煤样炭化,求得焦炭微强度指标 CMS 值。通过数学方法将各比重级煤样 AI_m 与 CMS 相关联,求出了三种炼焦煤最佳焦炭微强度下的容惰力 AI_(m.0)值,为炼焦配煤方法的简化和实用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硫对钢铁来说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元素。它会使钢铁的性能变坏。由于钢铁中含有的硫份,主要是在炼铁过程中由焦炭带入的,所以对于炼焦的煤料要求就更加严格。根据焦炭的用途不同,炼焦配煤的硫含量就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用于生产冶金焦的炼焦配煤,其硫含量不应大于1%。目前,就世界的范围来说都深感到炼焦煤的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炼焦煤的价格也愈来愈高。因此,为了扩大炼焦用煤的范围,研究利用含硫较高,但有  相似文献   

9.
对5种不同矿点的焦煤进行煤质分析和单种煤结焦性能比较,并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单种焦煤的结焦性能接近,但其工艺性质及成焦显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在配煤炼焦中,胶质体含量丰富、胶质体的流变性和膨胀性高、成焦粗粒镶嵌结构多的焦煤,与不同炼焦煤的混配性强,所得焦炭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10.
炼焦煤镜质组性质和焦炭结构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炼焦煤进行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分析,测试了焦炭的显微结构和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炼焦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变化会对焦炭显微结构产生影响,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焦炭的热性能.找出含碱大型高炉所用焦炭的合理显微结构模型,为合理配煤炼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炼焦煤的低温氧化行为,以瘦煤、肥煤和气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升温与恒温氧化实验,并采用低温氮气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氧化后的样品进行表征.恒温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设定温度(95、130、190℃)下,煤所释放的CO有少量来自煤自身的热分解,大部分来...  相似文献   

12.
密度是煤的本征特性,碳是煤最主要的组成元素,氧是煤中最丰富的杂原子,采用XPS测试技术,基于不同密度解析煤中碳、氧两种元素赋存形态,对准确表征炼焦煤表面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孝义煤为研究对象,XPS结果表明:C-C和C-O是煤中主要存在的碳氧结构,且煤样中存在较多的烷基侧链。随着密度的增大,煤中不同碳、氧官能团含量略有变化,C-C、C=O和O=C-O的相对含量减少,C-O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重庆某煤矿开采的四种煤,以气煤为主,主焦煤硫含量偏高。为合理利用地方资源,采用不同配煤比与不同装煤方式的炼焦工艺,设计了20个配煤方案;用5kg试验小焦炉炼焦,对配煤方案进行优选。得出在炼焦煤种不齐全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配煤方案炼焦,可以生产优质冶金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煤密度特性的差异,探讨煤中主要有害元素硫的结构和赋存形态,有利于煤精细加工新技术的开发。采用XPS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炼焦煤主产地山西不同密度煤样中有机硫的赋存形态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煤样中有机硫形态主要有硫醇(醚)、噻吩、(亚)砜三类,有机硫形态随煤密度不发生变化,噻吩硫相对含量随煤密度增大而降低,其它两类有机硫总量随煤密度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黏结指数G值表征炼焦煤结焦性的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7组相同变质程度和黏结指数G值炼焦煤煤岩显微组分、高温塑性和成焦光学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变质程度和G值的炼焦煤高温塑性差异明显,软化温度相差3~29℃,固-软温度区间相差8~42℃,最大基氏流动度比值为1.3~1266;其炼焦煤焦炭光学组织结构差异亦明显,粗粒镶嵌结构占比相差9%~43%,同性结构占比相差2%~16%,纤维结构占比相差15%~36%。因此,G值对煤料受热所产生胶质体的数量能较好地表征,但对其结焦性的判断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一个缺乏炼焦煤的国家。为了维持和发展国内钢铁工业水平,为解决依赖从国外进口优质炼焦煤的问题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其中的一个方法,着重介绍此法的发明经过和工艺的特性,以及在解决型焦或炼焦配煤的粘结剂方面所取得的效果。这对于利用我国高硫的石油渣油或一般的渣油来生产低硫油类和高芳烃沥青提供参考;而且在研究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的确定,以及在各种规模的试验经过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炼焦煤的供应日趋紧张,在现有设备下提高焦炉的单孔装煤量成为了研究重点。由于物理试验研究不仅耗费劳动力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建立了以离散元为基础的仿真模型,研究了焦炉炭化室的装平煤过程。结果表明,由于炭化室结构造成的壁面效应,不同区域的煤料配位数和散密度相差明显,导致了机侧和焦侧缺角严重,装煤不满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通过改变不同落煤口的装煤顺序,发现在靠近焦侧和机侧的落煤口先落煤时,煤料能够为两侧减少缺角提供支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总装煤量。关于平煤过程,研究确定了一种两次长平煤和两次短平煤相结合的方式,对炭化室内煤料起到了压实、压匀的作用,并明显改善了焦侧缺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炼焦煤资源十分稀缺,但造成其稀缺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应用列联表分析方法,分析了炼焦煤煤种与成煤植物、成煤年代、沉积环境、变质动力、地温梯度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炼焦煤只存在于我国聚煤期的部分成煤年代;成煤植物中可形成凝胶体的物质是成煤的必要条件;湖泊相沉积环境具有较高的成煤概率;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变质动力和古地温条件是影响植物演化为炼焦煤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更好地预估炼焦煤储量、保护炼焦煤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煤再选工艺在选煤行业的普及,中煤再磨再选产生的高泥化、微细粒煤泥成为困扰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的一项难题.为解决中煤再选工艺煤泥水沉降困难、溢流水浊度高的问题,以辽宁某炼焦煤选煤厂的中煤再选作业煤泥水为研究对象,在对煤泥性质和生产用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以氯化钙、硫酸铁和PAC作为凝聚剂,PAM为絮凝剂进行了煤泥水沉降...  相似文献   

20.
正一、研究背景淮北选煤厂涡北分厂是一座矿井型炼焦煤选煤厂,主要入洗涡北矿原煤。涡北矿井全井田可采煤层有32、62、63、81、82、112等6层煤层,总厚度10米。全井田可采储量(-1000m以上)共计6714.5万吨。其中81煤层煤质为低中灰分、特低硫分、中等挥发份,高热值煤;82煤层为中灰分、低硫份、中等挥发份、高热值,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