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深入分析EPC C1G2标准的基础上,对UHF RFID读写器的硬件构架和软件程序流程进行了设计。该超高频RFID读写器采用高集成度模块化设计,以内部集成可配置DRM滤波器的射频芯片AS3992作为射频前端,以FPGA作为中央处理单元。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地区的RFID通信制式中,AS3992读写器的临近信道功率抑制比ACPR均符合EPC C1G2在多读写器模式下的功率谱波罩规范,并且和传统的读写器相比具有更高的读取速率,实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重大项目课题又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在该项目中,由先施科技股份公司承担研制的超高频(UHF)RFID读写器产品已经通过了美国市场准入的美国FCC标准委员会RFID设备强制认证、日本国市场准入的日本通产省TELEC标准委员会UHF RFID设备强制认证、欧洲市场准入的欧盟EN标准委员会UHF RFID设备测试认证、中国市场的工信部无管委CM UHF RFID设备强制认证。  相似文献   

3.
超高频(UHF)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性能受到多径信道的制约,为提高UHF RFID系统的可靠性,文中针对前向信道和后向信道都为莱斯分布的UHF RFID系统,给出了最大比合并(MRC)准则下系统信噪比的概率分布,导出了系统中断概率和误码率的理论表达式,并开发了多天线UHF RFID读写器的原型机,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际测试考察接收天线数、莱斯因子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天线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UHF RFID系统的性能,并且接收天线越多,系统的中断概率和误码率越低.  相似文献   

4.
车辆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应用对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读写器的灵敏度有很高的要求.读写器数字基带解码器作为接收链路的关键环节,其误码率(BER)性能直接影响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维特比解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卷积码的解码算法,利用卷积码中码元间的相互联系实现纠错解码.本文首次将维特比解码移植应用于UHF RFID系统中的FM0编码的解码算法中.该解码器利用FM0编码的记忆性,结合维特比解码的纠错能力来降低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该解码器在信噪比(SNR)为7.3dB的条件下,可以将误码率降至10-5.相对于最优接收机结构,该解码算法有2.5dB的信噪比优势.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宽带圆极化UHF RFID读写器天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超高频射频识别(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UHF RFID)技术的发展需求,设计了一款覆盖UHF RFID全频段(840-960 MHz)的圆极化读写器天线.天线采用简单的平面缝隙贴片结构,利用π型线耦合馈电,获得了良好的宽带圆极化性能.重点分析了天线的宽带圆极化辐射机理和双向圆极化波的形成过程.天线的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S11≤-13 dB的阻抗带宽为200 MHz,3 dB轴比(axial-ratio,AR)带宽达到175MHz,频段内增益均大于3.4 dBi,且顶点的右旋圆极化(right-handed circular polarization,RHCP)电平和左旋圆极化(left-handed circular polarization,LHCP)电平差值均大于17 dB,具有较好的宽带性和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良好,满足了UHF RFID读写器天线宽频带、高增益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RFID读写器的基本原理、硬件设计与实现。本文设计的RFID读写器成本低廉,稳定性高,电路无需调试的优点,便于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基于DSP技术的数据采集读写器实现,该系统进行微弱信号检测,优化硬件接收调理电路设计,利用DSP实现时域信号取样快速识别算法,有效恢复淹没于强背景噪声中的微弱信号,实现了远距离UHF射频读写器。  相似文献   

8.
基于USB-Host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低成本、便携式RFID读写器,设计中采用了基于USB-Host技术的数据存储模块,同时给出了读写器硬件的构成和数据存储模块的软硬件设计,从而大大降低了读写器的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9.
RFID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RFID技术来实现应用系统对固定读写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RFID读写器的设计方法,利用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智能读写器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使读写器具有通信能力强,组网方便等特点,并介绍该智能读写器通信接口设计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图书馆采用条形码技术的不足和不能实现24h自助还书等问题,本文引入了物联网技术,使传统的图书馆和UHFRFID技术结合,形成了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使得图书馆管理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一下RFID系统的概念和工作原理,进而按照需求分析设计了智能图书馆的功能模块和结构框图,最后设计了uHFRFID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超高频RFID协议标准在不断更新,已出现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标准。第二代标准是从区域版本到全球版本的一次转移,增加了灵活性操作、鲁棒防冲突算法、向后兼容性、使用会话、密集条件阅读、空中接口的安全性增强、覆盖编码等功能。RFID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Compared with bar code and quick response( QR) code in the storage and retailing management of textiles, the ultra-high frequency( UH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have high information capacity as well as reliability in complex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the UHF RFID tags with perfect integration with textiles are assembled with screen-printed antenna on woven water-mark nylon fabric and Alien UHF integrated circuit( IC), and their reading performance under various washing and bending conditions is evaluated by an RFID read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gs after fifty bending( both arch and sink) cycles of screen-printed antenna still have reading distance more than 5.5 m,and an average reading distance is over 4.0 m after five washing cycl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ag antenna on the water-mark fabric can be manufactured by the screen-printing technology,and a coating process on this fabric facilitates the reading performance and the resistance against complex mechanical impact.  相似文献   

14.
为复杂应用场景下的机动车电子车牌性能测试提供科学、可量化的测试方法,通过无线通信信道模型理论,针对超高频射频识别通信技术特征,通过理论验证和实验仿真,建立超高频射频识别在高速移动过程中的信道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RFID阅读器近场耦合天线,并对该天线的阻抗特性和辐射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和仿真.使用了折叠偶极子天线结构,极大减小了天线尺寸.同时在天线臂之间加入了寄生电容,实现阻抗调整的作用.在仿真的基础上,实际制作了实物,并接上UHF近场耦合阅读器进行测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HF与UHF的选择、RFID与管理系统的兼容、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建设成本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计了一款用于UHF频段近场耦合RFID读写器天线。采用弯折偶极子天线结构,极大地减小了天线的尺寸。利用商业软件Zeland IE3D进行仿真设计和优化,给出了天线的反射系数、辐射特性和电流分布。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实物制作并测试,实测与仿真吻合较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个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的基带接收机, 该芯片既支持UHF 频段的ISO 18000-6B 标准, 也能支持ISO18000-6C 标准。该数字基带接收机主要包括抽取滤波、去直流、相位恢复等基本单元, 在解码部分体现了一种新的数字基带解码器。该解码器在过零检测解码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零点”的修复, 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解码。和相关器解调解码相比, 这种方法所需硬件更少, 解码的实时性更强。不包括测试管脚, 该数字芯片在0. 18μm CMOS 工艺下的总面积为730 μm×3375 μm, 其中解码部分占总面积的1 %;整个数字芯片的功耗为32. 89 mW,解码部分的功耗为0. 23 m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