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张爱玲的创作一直围绕着男女之间的婚恋问题展开,在她的小说中往往具有"灰姑娘情结"这样一个叙述模式。在剖析两性关系的时候,张爱玲的小说往往编织出一个个爱情美梦,又亲手将这爱情童话打破。通过剖析张爱玲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可以看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她在小说中对男权神话发出批判和冲击,努力揭示男权社会中婚恋关系的虚伪和不堪,通过对时代女性生存环境的复刻还原,对"灰姑娘情结"进行了一次张爱玲式的书写。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小说中出现的"灰姑娘情结"进行一次剖析,挖掘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以《北极村童话》为代表的早期小说基本属于故乡题材小说,从90年代初开始,迟子建的小说题材日趋扩大,由从前单纯描写故乡风情逐渐转向关注都市社会,风格也由单纯明净趋向浑厚成熟;题材的扩大没有改变迟子建的文学理想,在小说中建构温情与爱意的家园是她对理想的执着坚守;迟子建的小说包含对人性最深刻的洞察,她笔下人物浓郁的忏悔意识体现了最丰富、最真实的人性。  相似文献   

3.
论墨白的颍河镇情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情结,本文把墨白的创作情结归结为颍河镇情结。颍河镇情结对墨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它使墨白的小说自觉不自觉地以颍河镇为场景或背景,这使他的小说始终洋溢着一种浓郁的豫东地方气息;它使墨白的小说带有浓郁的自卑倾向;它使墨白的小说始终具有一种浓郁的自传色彩。  相似文献   

4.
林白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最具有代表的作家之一,她以“女性文学”、“个人化写作”等标签受到关注。目前,学术界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林白小说进行解读的文章很多,但深究其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论者却很少。林白在许多小说中都展现了桂东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其语言也掺杂了当地的方言俗语,她通过对故乡的回望,向大众展现桂东南地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长江三峡的地域文化书写,是聂华苓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就是她书写三峡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对三峡风景、民间风俗和抗战时期三峡地区的社会人生展开了多维描写,对特定时代的三峡文化尤其是三峡乡民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深度透视,不仅使她的小说具有了丰厚的地域文化内蕴和鲜明的时代色彩,而且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摇曳着独特的艺术风姿,显现了这位著名海外华文作家深深的故土情结和民族情愫.  相似文献   

6.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具有深沉的哲学思辨能力和艺术欣赏力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是丰富而变化的,从早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写实到中后期的具有自然主义倾向及现代因素的现实主义风格,从对童年故乡农村生活的描写到对复杂城市中产阶级社会生活及矛盾的刻画,从单纯的外貌描写到描写复杂的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等等。但她的创作有一个主题始终未变,那就是小说中对伦理道德的关注与诠释。并与女性文学结合,塑造了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对道德主题的探索对女权主义文学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女性伦理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预见性的,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7.
在丁玲的早期小说中,疯癫、死亡与父亲的意象频繁出现,这使她的文本茏罩着一层女性主义的忧郁和绝决。她从小失去父亲,她的文本中父亲意象却经常出现,充盈着慈爱的光辉。这种看似不可理解的现象背后却有着合理的因果关系。现实生活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对她性格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导致这三种意象形成的原因,是她沉重的心理情结。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特别是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挖掘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强烈的乡土意识,哈代创作中的乡土意识主要表现在自然情结、宗法情结、和民俗情结等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乡土情结是中外文学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母题。文章主要从月是故乡明、适彼乐土、人离乡贱、衣锦还乡这四句主题话语入手,分析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0.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科举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藜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3-16
才子佳人小说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小说流派,这些小说中彰显了浓重的科举情结。这种情结是明清科举社会在文学中的直接反映。这批小说的作者多为郡郁不得志的中下层文人,他们多半是科场的失利者;而小说描写的对象——才子,却都是少年进学的英俊。在这一对矛盾中,彰显着小说作者自身对科举的痴迷、对功名的向往;也彰显着小说作者的理想——在才子的风流倜傥、少年得志中寄托自己的黄粱美梦。  相似文献   

11.
孩子、父亲与母亲--曼斯菲尔德小说形象的文本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曼斯菲尔德众多的以新西兰为背景的短篇小说中,父亲、母亲和孩子形象出现的频率最高,形象也最鲜明.在他们身上既寄寓了作者的思乡情怀,也隐藏着某种象征性话语.这些话语反映了作者的私人写作立场,体现了作者精湛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2.
菲华作家90%来自闽南农村,他们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因此,他们表述了浓烈的怀乡之苦,及对故国母怀的深深依恋.而随着他们家国意识的转变,菲华文学中的乡愁也逐渐由地域乡愁转化为文化乡愁,由此构成了菲华乡愁文学的多层次性、多流向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与安徽芜湖有关的翻译家特别是外国文学翻译领域的著名翻译家中,有的出生于芜湖,是地道的芜湖人,一辈子乡音不改,情系家园;有的在芜湖学习和生活过,接受教育,度过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岁月,对芜湖怀有深厚的感情;有的长期在芜湖生活工作,始终把芜湖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永志不忘。他们都以自己在文学翻译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为我国翻译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江城芜湖争得了荣誉,留下了美谈,成为芜湖难得的人物史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浪漫小说的怀乡是向并不存在或业已逝去的理想境界注目凝眸,以抒情笔法追寻与展现自然人性之美,以想象另一个桃源世界来表达对于现实社会的抵制与否定。以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为例进行论述,认为郁达夫的怀乡体现着从儒子到名士的转变;废名、沈从文两人回首乡关时的理想家园同中有异;萧红则以向童年回眸的形式开始怀乡之旅。这些差异反映了浪漫评论小说作迥异的文化身份及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都市异乡人的沈从文所体验到的浓郁乡愁,是其创作湘西系列小说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心理动因。在经过了乡愁的过滤后,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既保留了湘西前现代社会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原生态,平凡而苍凉,又在一定程度上将其净化、诗化了,使之成为了时间无法伤害的美。这种艺术之美不仅能够抚慰技术时代人类的心灵,更可引导人类踏上回归精神家园之途。  相似文献   

16.
离别相思的主题在每个时代都有深情的体现,到了西晋文人五言诗中,这个主题更因动乱之时代、浮竞之风气而格外凸现出来。在这些充满离情别绪的动人诗篇中,有夫妇之间的深情挂念,有兄妹朋友之间的关切,也有疲倦的游宦诗人对于故乡的无限思恋。总体上说,西晋文人五言诗情感的真挚性和五言诗形式的自由性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刮起了"留美"的热风,在许多人心中,美国是个先进、文明、富裕、自由的国度,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置身于其中的复杂滋味。以白先勇、於梨华等为代表的作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留学生文学系列作品,展现了在异域生存的中国留学生因孤独感与危机感交加而产生的内心空虚和被放逐的心灵实事,本文从《芝加哥之死》和《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这两篇代表作品入手,选取两位不同典型的人物,对这一文化现象加以理解及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资平以客家为题材的小说描绘了居住在山乡和侨乡的客家人,特别是客家妇女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客家文化的价值观念,表现了客家人既保存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虽然英国女作家乔治·爱略特一直以来被列为经典作家,但她的经典小说也具有通俗特色:一,她的小说取材于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反映了通俗小说的大众化品格;二,其主题主要围绕当时女性感兴趣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等问题展开,反映了通俗小说的世俗化审美观的特点;三,她所运用的文化模式和情节模式也体现了通俗小说的模式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