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慧 《科技资讯》2011,(19):42-4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信息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数字城市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城市壮大的新的契机,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数字三维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中重要的手段。本文以三维数字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城市中三维建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建模方式,并以实例的方式实现了三维建筑物建模,结果表明该思路能满足实际应用。全文是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信息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数字城市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城市壮大的新的契机,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数字三维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中重要的手段。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数字城市的相关工作经验,以三维数字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城市中三维建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建模方式,并以实例的方式实现了三维建筑物建模,结果表明该思路能满足实际应用。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数字城市建设意义、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数字城市建设目标和内容、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及框架等几方面论述了应用GIS技术建设数字城市的主要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三维建模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二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满足不了应用需求,三维数字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文章对数字城市中的三维建模关键环节进行探讨,并以实例的方式实现了三维建筑物建模,结果表明该思路能满足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及摄影测量技术持续发展,使得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射影像图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变得十分重要。而且现在随着数字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时,都要求制作出数字正射影像。4D产品也将随之不断的发展。由于数字正射影像图较矢量图形能更直观形象的表示地物地貌,其包含的信息量更大,更加丰富。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Inpho摄影测量系统来获取数字正射影像图,并对正射影像图的应用作了介绍。在制作过程中对成果的质量、精度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息化”在扬州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信息化建设》2010,(10):54-57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不断冲击,各级政府先后提出构建数字省份、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而在信息化建设中,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也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农村“村镇信息化”管理建设是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已成为发展村镇经济、富裕农民和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大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社区和家庭信息化正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把信息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新主题。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企业、个人和家庭对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数字办公、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的需求急剧增长,大规模的智能建筑、网络社区和数字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城市和社区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加速城市现代化的关键动力。建设部相关职能部门给数字社区的基本定义:数字社区是利用现代传感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社区内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高度集成共享,实现社区和家庭各种机电设备和安防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实现社区生活与工作安全、舒适、高效。数字社区是数字城市的单元节点,数字社区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化名为"中本聪"的人在2008年发表了奠基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区块链技术最初就是从比特币应用中衍生而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引起了其他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其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智慧城市、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将区块链定义为...  相似文献   

9.
城市数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其对数字城管监控系统的需求不断提高。本文以淮南市城管监控系统为案例,提出采用视音频编码技术、网络处理技术以及智能的应用整合技术,借助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联网架构,设计并实现了高效、便捷的远程监控一体化系统。为提高数字城管监控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和城市监管综合管理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扬 《天津科技》2015,(3):56-57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得以不断解决和突破,使原先不可能实现的艺术效果成为可能。论述了数字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介绍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发展研究,阐述了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艺术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夏翔 《广东科技》2010,19(4):89-9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房产测绘蓬勃发展,一大批房产测绘的技术人员茁壮成长。现代测绘技术的不断完善,GPS技术的运用,数字化成图、GIS系统的建立,已在全国房产测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城市建设和房产交易在我国的发展,为房产确权、发证提供服务的房产测绘变得尤为重要。数字房产测绘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房产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数字房产测绘软件的掌握与应用已成为当前我们测绘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数字地球"的构想,引起了全球各方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我国也面临着这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数字城市"的概念、建设"数字城市"的目的及技术基础等基本方面入手,探讨了建设"数字城市"过程中可以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并阐述了"数字城市"的应用和建设"数字城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打造新型数字社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育洲 《甘肃科技》2005,21(5):1-2,13
随着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日益发展和应用,以信息化、网络化切入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将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特色。本文简要介绍社区信息服务体系的功能、作用及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城市的科学管理中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不仅有利于改善传统城市管理方式的不足,而且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本文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的应用及创新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何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已成为各地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课题.该文围绕“数字城市建设”这一课题,就积极实践和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出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电气自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字技术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并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柱。本文主要对数字技术的优势极其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创新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设,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促进发展》2012,(3):104-104
一.项目概况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基础测绘、工程勘察、数字城市、数字区域建设到资源调查、国土规划、交通运输、地震监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众多领域,成为继蜂窝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大IT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图像及视频版权保护中的数字水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倩  周丽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1):2677-26782693
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数字多媒体版权保护己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数字水印在多媒体版权保护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针对水印的一般性构架,提出了对数字图像和数字视频等多媒体产品进行保护的新方法和针对数字版权应用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测绘方面的新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数字王国、数字化城市”这些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在这些新科技的发展创新和不断融合中,地籍测绘技术有了飞速发展,该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让我们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建设得更美好。在地籍测绘过程中,结合现代化的新技术使得测量的结果变得更加精确和具有参考价值,地籍测绘技术的测量模式也变得更为科学和严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城市的建设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在研究数字城市技术给人类生活、工作带来的变化之基础上,从城市、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三个层面探讨了其影响,以及建筑学在信息时代的一些发展倾向,提出信息技术帮助人类冲破了空间的制约,人类城市与建筑发生的变革正是信息时代变幻、流动与分散化特征的表现。设计者只有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才能真正把握信息时代建筑学发展的新方向。数字城市建设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一样是人类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永远是手段而并非目的。建筑师必须坚持生态观、科技观、社会观和经济观的统一,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高科技与文化共同发展,推动建筑学走向时代性、地域性与文化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