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蛀牙食品     
日本研制成一类新型的防蛀牙的甜味食品。这类甜味食品由两种甜味剂组成。第一种甜味剂可从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肌醇、木糖醇中选择一种;第二种甜味剂可从葡萄糖、砂糖、果糖或乳糖中选一种。甜味料的添加量为食品重量的40—100%。其配方实例如下: 颗粒糖配方:山梨糖醇72.4份,葡萄糖24.1份,赋香剂、着色剂0.5份,已二酸3.0份。烹饪用硬糖配方:70%山梨醇溶液89.0份,果糖9.9份,维生素C0.8份,赋香剂、着色剂0.2份。乳脂糖配方:70%山梨糖醇溶液70.1份,葡萄糖16.3份,已二酸l.7份,45.27%蛋清溶液2.4份,92度椰子油8.9份,藻酸钠0.3份,醋酸钙0.1份,悬浮剂0.1份,赋香剂、着色剂0.2份。  相似文献   

2.
采用差热分析法(DTA)对28批珍珠粉与珍珠层粉进行热谱扫描分析,为珍珠粉与珍珠层粉的快速鉴别提供方法。结果显示珍珠粉与珍珠层粉的DTA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可将淡水珍珠(层)粉与海水珍珠(层)粉鉴别开,也可作为淡水珍珠粉与淡水珍珠层粉的鉴别依据。根据珍珠粉与珍珠层粉差热图谱的差异,差热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珍珠粉和珍珠层粉的快速区分和鉴别。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常见甜味剂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味剂是现代食品生产加工业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可应用于多种食品中。尽管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标准和监管体系不断发展,但由于甜味剂产业发展较快,一些企业生产者盲目逐利,在生产加工过程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违规使用甜味剂的问题,主要包括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甜味剂、滥用复合甜味剂、重复使用甜味剂、标识不符合规定、甜味剂质量不合格和用甜味剂掩盖食品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而使用等。食品生产者应合理规范生产和使用甜味剂,以免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消费者也应理性认识甜味剂,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热量高的砂糖消费量下降,高甜度或低甜度、不龋齿、热量少等功能性甜味剂则应运而生,不断被开发,以迎合消费者的需要.在日本开发的低甜度甜味剂分一般糖类及低聚糖类,一般糖类有砂糖、异构糖、葡萄糖、淀粉糖浆、果糖、乳糖、麦芽糖、木糖等,年需求量达五十七万吨以上,低聚糖类有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低聚半乳糖、低聚麦芽糖、低聚木糖、乳果低聚糖、二蔗酮糖、环糖、帕拉金糖等,年需量达4.11万吨.低甜度的麦芽糖醇、山梨糖醇、赤鲜糖醇、木糖醇、乳糖醇等年需求达10.35万吨.高甜味剂有甜菊糖、甘草甜精、天冬甜精、糖精等,年需求量1000吨.  相似文献   

5.
智能绷带     
日本研制出一种"智能”绷带,它能根据伤口感染情况"自动”用药,大大提高绷带中抗菌素的利用率.这种绷带中除含有一般抗菌素外,还加入了缩氨酸.缩氨酸在正常情况下能抑制抗菌素发挥作用,当伤口组织感染发炎、释放出氧气时,缩氨酸与氧气发生反应,这时抗菌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珍珠养殖业发展迅猛,但在珍珠采收季节,大量的蚌肉得不到利用,既增大了珍珠的成本,又浪费了食品加工原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成功地研制出了色香味俱佳的新产品——酒糟蚌肉。 蚌肉是一种营养极为丰富的软体蛋白食品原料,含蛋白质75%,脂肪5.9%,碳水化合物1.1%,以及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但由于  相似文献   

7.
正提起甜味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这些天然存在的单糖或双糖,以及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这些人造甜味剂。其实还有一类天然的甜味剂现在使用得越来越多了,那就是糖醇。它们是单糖的衍生物,单糖有一个氧原子被氢原子和羟基取代,变成了醇,所以叫糖醇。糖醇包括木糖醇、甘露醇、山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等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木糖醇。木糖醇在许多果实、谷物、蔬菜中都有,不过量不多。工业上使用的木糖  相似文献   

8.
甜味剂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可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两大类.一些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由于有致癌等副作用,已相继被停止生产,只有糖精还在有争议的暂时使用着.因此开发安全性高,资源丰富的天然甜味物质就更为重要了,而植物是最重要的甜味剂源.糖与糖醇天然甜味剂从植物中提取的最常见的天然甜味剂,莫过于我们经常食用的"糖"了,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蔗糖是以甘蔗和甜菜为原料生产  相似文献   

9.
用鸡蛋壳膜生产高级化妆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东洋化妆品公司,用鸡蛋壳膜(凤凰衣)生产高级化妆品。其工艺是:将蛋壳碾碎成颗粒状,用一公斤蛋壳渣,浸泡在24升浓度为5%的醋酸水溶液里,浸泡24小时后,再加入10%的醋酸水溶液6公斤,浸泡24小时后,蛋壳渣溶解沉淀,壳膜(卵膜)则浮在溶液的表面,用过滤法,得到表层的卵膜,经干燥磨粉,可得到85克卵膜粉。这种卵膜粉溶于水,用来调成护肤霜,具有使皮肤细腻光滑等功效,比用珍珠粉可降低成本85%。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最近查阅了五年日本食品方面的专利,发现生物技术在食品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把有关情况汇集如下: 在葡萄糖的异构工艺、葡萄糖生产工艺、低聚糖、酱油、清酒、香蕉葡萄酒、白兰地酒、高转化糖浆、凝乳、调味液、食醋、高糊精淀粉水解产物的制造工艺和柑桔果汁的脱苦工艺中采用了固定化微生物和固定酶的制造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项技术可望在发酵和酿造工艺中获得广泛应用。细胞融合、基因工程和组织培养法已在有关食品专利中得到了应用。在白葡萄酒、酒精饮料、酱油、紫菜等专利中采用了细胞融合技术;在甜味剂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  相似文献   

11.
甜味剂在食品加工业中是一种最重要的添加剂,长期以来砂糖一直作为最主要的甜味剂应用于各种甜味食品中。虽然砂糖具有成本低和味道好的优点,但过量摄食,会使人发胖,并容贸产生龋齿,尤其对于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是不宜吃这种甜味剂的。因此,目前已开发了多种甜味剂,可以适应各种食品加工和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其中包括糖质的和非糖质甜味剂。作为一种理想的甜味剂,应该满足这几个条件:(1)安全,无任何副作用;(2)味正,无异  相似文献   

12.
国外科技     
日本将艾蒿用于食品保鲜 日本“清洁地球公司”利用艾蒿制造出一种新型食品保鲜袋,这种保鲜袋可反复使用,用完后还能够被生物分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科学家又回到大自然的资源宝库中去寻找新的糖源,于是乎甜味剂、甜调料、增甜物、代用糖……应运而生。这是因为,在软饮料和保健食品中,使用新的植物增甜剂,是食品生产的新趋势。古老的甘草可以说,甘草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甜味剂。这种植物的根嚼在嘴里有一种清甜的味道。民间在梅季做酱的时候,也往往放几段甘草,晒出的酱不但甘饴可口,据说还有解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珍珠超细粉体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珍珠为研究对象 ,用高频振动磨进行干式超细粉碎 ,简要介绍了珍珠超细粉体的制备过程和特点 ,考察了超细粉碎过程中珍珠粉体的色泽变化 .采用激光衍射法分析了粉体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比表面积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可获得 5~ 10 μm的珍珠超细粉体 ,细度达到了所需要求 ,且色泽好、品质高、无污染 ,是一种制备珍珠超细粉体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将流行六种新型食品6种新型食品将在我国市场流行。人造奶酪:是经过加工的豆粕粉,可配制多种食品。寿翁食品: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配入花生米、何首乌、芝麻、大枣等制成,具有低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等特点。乳清蛋白食品:含有80%的蛋白质和少量乳糖,适于...  相似文献   

16.
《天津科技》2005,32(3):52-52
基因疗法是遗传工程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任务是将基因准确引导到所需要的细胞中去,并确保所引导的基因在那里有效工作。俄罗斯科学院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研制出的用于准确引导DNA基因到细胞的载体缩氨酸,引导基因的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了几百倍。研究人员根据细胞之间与细胞内部DNA的移动依靠蛋白质的原理,通过分析计算认为缩氨酸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基因载体。为此,研究人员人工合成了这种缩氨酸,  相似文献   

17.
人造甜味剂由于其甜价比高、热量低而备受食品制造行业及消费者青睐。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人造甜味剂共9种,可应用至十几大类食品和饮料中。然而已有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人造甜味剂的长期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高血糖、葡萄糖耐受不良、肥胖等代谢系统性疾病,易怒、抑郁、记忆衰退、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系统异常。人造甜味剂甚至被报道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考虑到人造甜味剂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需对其摄入量进行控制,或有倾向性地选择新型人造甜味剂,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新型人造甜味剂的安全性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食品企业和化工企业都致力于从植物源中提取高效全天然甜味剂,并已获得进展。目前,已从植物源中提取的高效全天然甜味剂主要有: 甘草酸苷 比蔗糖甜100倍,无热能,有极佳的发泡及乳化性能,高温下短时间内性能稳定。美国已将其用作天然香味剂,而不用作无营养甜味剂。日本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比较了营养性甜味剂蔗糖、果糖、蛋白糖、木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糖精、甜菊甙、甘草甙的特性和优缺点、然后重点介绍了新型甜味剂卤代糖的历史及其优点,介绍了合成4,1',6'——三氯——4,1',6'——三去氧半乳蔗糖(TGS)的不同方法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展望了这种新型甜味剂的研制、生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在饮用牛奶后出现腹部不适诸如腹胀、腹痛、甚至腹泻等症状,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乳糖不耐受。低乳糖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乳糖酶以一定的生产工艺降低乳糖的含量,因此低乳糖奶既能满足有乳糖不耐症人群的营养需要,又可解除他们喝奶后的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