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Willemite is a common component of zinc and lead metallurgical slags that, in the absence of effective utilization methods, cau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increase zinc recovery, we proposed a novel extraction method of zinc from willemite by calcified roasting followed by leaching in NH4Cl-NH3·H2O solution. The thermodynamics and phase conversion of Zn2SiO4 to zinc oxide (ZnO) during calcified roasting with CaO were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mineralogical phase conversion and the effects of the CaO-to-Zn2SiO4 mole ratio (n(CaO)/n(Zn2SiO4)), roas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roasting time on zinc-bearing phase conversion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Zn2SiO4 was first converted to Ca2ZnSi2O7 and then to ZnO. The critical step in extracting zinc from willemite is the conversion of Zn2SiO4 to ZnO. The zinc percent leached in the ammonia leaching system rapidly increased because of the gradual complete phase conversion from willemite to ZnO via the calcified roas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2.
Mg3Sb2材料是优秀的中温区热电材料,具有极低的热导率,然而其载流子浓度偏低。通过机械合金化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n型Mg3.2Y0.05Sb1.5Bi0.5Teδ样品,并研究了其热电传输性能。结果表明阴离子位掺杂元素Te可以进一步提高阳离子位掺杂的Mg3.2Y0.05Sb1.5Bi0.5材料的载流子浓度。载流子浓度从5.02×1019 cm-3增加到9.76×1019 cm-3,接近理论预测的最佳值,同时功率因子也从10.89μW·K-2·cm-1提高到15μW·K-2·cm-1.此外,Te元素进入晶格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也有大幅的降低,从0.92 W·m...  相似文献   

3.
运用传统工艺制备不同质量分数Co2O3掺杂的ZnO压敏电阻阀片.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Co2O3掺杂质量分数对ZnO压敏电阻显微结构的影响,讨论了其电学性能与Co2O3掺杂摩尔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Co2O3摩尔分数的增大,晶粒尺寸越来越小,衍射角变大,晶面间距减小;压敏电压升高...  相似文献   

4.
以Fe(NO3)3·9H2O与Zn(NO3)2·6H2O为原料, 与适量的柠檬酸配制成溶液, 采用溶胶\|凝胶(so|-gel)法合成干凝胶前驱体, 将前驱体在空气及氩气气氛中烧结得到Zn1-xFexO样品, 并用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氩气中烧结时, Fe在ZnO中的掺杂摩尔分数小于4%,  在空气中烧结时, Fe在ZnO中的掺杂摩尔分数约为10%, 在两种气氛下制备相同掺杂摩尔分数样品的磁性不同, 是由于Fe在样品中所处的价态不同, 从而影响了样品的结构及磁性. 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 凝胶法和常压烧结技术, 制备一系列钴基氧化物热电材料Ca3Co2O6和Ca2.85M0.15Co2-yCuyO6(M=Ag,Er; y=0,0.1,0.2), 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样品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 在300~1 000 K测定样品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 分析掺杂不同元素对复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制备的所有材料均为单一物相, 结构致密; 不同双掺杂元素对材料的热电性能均有提升作用; 当Ag+和Cu2+的掺杂量分别为0.15,0.2时, 可获得最优的热电性能, Ca2.85Ag0.15Co1.8Cu0.2O6在965 K时的功率因子为71 μW/(K2·m).  相似文献   

6.
测量了Pr3+∶Y2SiO5晶体的吸收谱, 标定了室温下Pr3+在Y2SiO5晶体4f2组态内的能级. 利用579 nm激光激发Pr3+∶Y2SiO5晶体, 观察到480~515 nm上转换荧光带. 运用时间分辨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3P0能级的上转换荧光衰减曲线. 通过研究上转换荧光的衰减曲线、 吸收谱、 激发谱和上转换荧光强度与泵浦激光单脉冲能量的关系, 确定了以1D2为中间态的能量转移上转换主要是上转换机制.   相似文献   

7.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烷前驱体,以氯化锶(SrCl2)为Sr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掺杂的SiO2膜.通过系列表征结果证实:在水解缩合反应过程中Sr被掺杂到SiO2骨架中,形成了水热稳定的Si—O—Sr键,明显地改变了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亲水性,从而提高了膜的脱盐性能和稳定性.在优化合成条件(n(Sr):n(TEOS)=0.075:1.000)下所制备的Sr/SiO2膜的脱盐性能最佳.在60 ℃条件下,当以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为进料液时,该膜的水通量高达20.7 kg·m-2·h-1,盐截留率接近100.0%.此外,在35~60 ℃连续性温度循环测试中,该膜显示出了优异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ZnB2O4 ∶Eu3+,Yb3+近红外发光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制备条件及Eu3+和Yb3+掺杂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及Eu3+和Yb3+掺杂摩尔分数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ZnB2O4 ∶]Eu3+,Yb3+材料中的近红外发光是通过Eu3+和Yb3+间的能量传递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处理及电化学沉积,在集流体泡沫镍上原位生长出NiCo2O4@PANI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泡沫镍上均匀分布着表面粗糙的纳米棒阵列,这种结构有利于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充分接触与反应;PANI(聚苯胺)的包覆增加了NiCo2O4的导电性,降低了载流子传输的活化能,因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为2 307.15 F·g-1.当电流密度提升到20 mA·cm-2后,比电容的保留率为78.13%.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2 000次后,比电容保留率为85.46%.测试结果证明该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具有一定压敏特性的ZnO陶瓷材料,详细分析了Bi2O3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导致这一影响的具体原因,用MY3C-2型压敏电阻器三参数测试仪测试了样品的压敏电压,压比和漏流,并用BD-86型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物相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适合掺杂范围内,Bi2O3的增加有利于样品的非线性系数α及压敏电压的提高,且漏流IL随掺杂量的增加减小,超出这一范围后,样品的电学性能将会恶化,物相分析表明在添加Bi2O3,Sb2O3和BaCO3的ZnO陶瓷中,存在ZnO相,Bi2O3相,Zn223Sb0.67O4(尖晶石)相和BaSb2O6(偏锑酸钡)相。  相似文献   

11.
以自制SiO_2和分析纯Zn_2SiO_4为研究对象,NaOH为反应介质,考察了反应温度、物料配比和反应时间对硅提取率的影响.碱熔融焙烧SiO_2的合适反应条件:反应温度450℃,NaOH与SiO_2物质的量比2.4∶1,反应时间60 min.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先生成Na_2SiO_3,随温度升高逐步转化为Na_4SiO_4.碱熔融焙烧Zn_2SiO_4的合适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0℃,NaOH与Zn_2SiO_4物质的量比20∶1,反应时间150 min.Zn_2SiO_4与NaOH反应生成Na_2ZnSiO_4和Na_2ZnO_2,在350℃硅氧四面体反应得到Na_2SiO_3,随升温转化为Na_4SiO_4.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结构La0.5Ba0.5Co1-xCuxO3-δ(LBCC-x,0≤x≤0.4)氧化物,系统地研究了Cu部分取代Co对LBCC-x阴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掺杂La0.5Ba0.5CoO3-δ增加了晶格体积和氧空位浓度,降低了电极材料的电导率.Cu部分替代Co有效改善了LBCC-x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当温度为750℃时极化阻抗为0.043Ω·cm-2,La0.5Ba0.5Co0.7Cu0.3O3-δ,(LBCC3)表现出最优的氧还原反应活性.弛豫时间分布(DRT)分析表明,气体扩散是LBCC-x阴极材料电催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合成Mn4+掺杂的SrGe4O9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光谱仪(FS)表征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并分析其荧光性质,利用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确定Mn的化学形态.讨论掺杂不同摩尔分数Mn4+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并比较水热法与固相法制备荧光粉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SrGe4O9∶Mn4+在423nm激发下发射656nm红光,对应于Mn4+的2E2→4A2跃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二硫化钼(MoS2)完整表面和不同掺杂浓度下过渡金属Zn原子掺杂MoS2表面(Zn-MoS2)的构型、电子结构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MoS2完整表面相比,Zn掺杂单层MoS2的氢吸附吉布斯自由能(-0.09 eV)明显减小,接近理想值(约0 eV),表现出优异的析氢催化反应性能.电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Zn掺杂MoS2表面后,体系费米能级附近出现了Zn-3d轨道的带隙态,这表明有效调控了MoS2催化材料的电子结构.在费米能级附近还出现了与Zn原子相邻的S原子的3p轨道的新电子态,可有效增强S-3p轨道和H-1s轨道的重叠,从而提高吸附氢的性能、优化电催化析氢性能.进一步对不同Zn掺杂浓度下Zn-MoS2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Zn掺杂浓度仍能保持优异的电催化析氢反应性能.该文通过引入不同Zn掺杂浓度的方法,对MoS2电催化剂的电子结构进行调控,从而有效提升电催化析氢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5.
多取代茚并[1,2-b]吡喃-2-酮(C20H13NO2)是由邻苯二甲醛、2-(1-对甲苯基亚甲基)丙二腈在三乙胺条件下,在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中反应得到的.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0.773 05(8)nm,b=0.782 46(8)nm,c=1.292 82(12)nm,α=90.00°,β=102.68(10)°,γ=90.00°,V=0.762 94(13)nm3,相对分子质量Mr=299.31,晶胞密度Dc=1.303 g·cm-3,Z=2,λ=0.071 073 nm,吸收系数μ(Mo Kα)=0.085 mm-1,F(000)=312,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得,使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41 6,wR=0.066 0.最终差值电子云密度的最高峰为137 e·nm-3,最低峰为-187 e·nm-3.最后精修过程中的最大移动值(Δ/σ)max=0.000,S=1.039.新形成的吡喃环和茚环上的五元环接近共面,生成的吡喃环形成共轭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Ce(NO3)3·6H2O为铈源、Zn(CH3COO)2·2H2O为锌源、聚丙烯腈为载体,运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高温焙烧制备了Ce掺杂的ZnO(Ce/ZnO)纳米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对制得的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得的催化剂样品中C...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Co掺杂对单斜LiMnO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掺杂可缩短阴阳离子间的距离、抑制Jahn-Teller畸变、减小材料的绝缘带隙;掺杂体系中Co3+的电子组态为t62geg0,处于非自旋态,Mn3+的电子组态为t23geg1,处于高自旋态,由于过渡金属原子与氧原子间存在较强的共价相互作用,因此该掺杂体系并非理想的离子晶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钕离子掺杂锰酸锂(LiMn1.99Nd0.01O4)纳米颗粒,通过XRD、SEM、CV等表征分析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钕离子掺杂不影响晶体结构,但可减小LiMn2O4颗粒粒径,进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在0.2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25.6 mAh·g-1.在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18.4 mAh·g-1,循环1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10.4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3.2%.  相似文献   

19.
利用Material Studio2017软件中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CASTEP模块,仿真建立2×2×2的ZnO超晶胞,在相同情况下用不同比例的Cu/Al(Cu-Al、2Cu-Al和Cu-2Al)替换超晶胞中的Zn原子,得到Zn1-x-yCuxAlyO体系,对本征ZnO和各掺杂体系ZnO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上述各掺杂体系在低能区的光吸收均发生红移,体系为简并半导体.可针对ZnO的不同用途,通过控制Cu/Al掺杂比来提高该体系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吸收或光透射.在可见光范围内,Zn0.812 5Cu0.125Al0.062 5O体系的光吸收最强,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极材料等;Zn0.812 5Cu0.062 5Al0.125O体系的透光率高,可用于制作高透光ZnO半导体薄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VASP(Vienna ab-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软件包计算5种金属和非金属掺杂对二维Ga2O2晶体结构和电子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杂B,C,Mg,Si,P元素可使晶体结构发生改变, 并改变掺杂体系的电子性质; 与本征Ga2O2晶体相比, 这几种掺杂元素体系的带 隙均减小, 这是由于掺杂原子与近邻原子间电荷重新分布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