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和外环绿带人工林为对象,于2007—2009年采用法瑞学派调查法和每木调查法相结合,共计调查典型样地908个,测定记录林下更新层木本植物的种类、数量、盖度及其生境特征,分析更新层物种组成及出现频率、不同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多样性格局的主要限制因子.结果表明:①人工林样地更新层木本植物丰富度普遍高于林木层,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更新层多样性较最高,乔—灌—草结构和乔—草结构更新层物种多样性高于灌—草结构;②林下更新层共出现木本植物101种,占林木层总种数的65.1%,其中常绿树种33种,落叶树种68种,出现频率≥1%的有36种,生活型以落叶阔叶乔木为主,乡土物种占75%,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58.6%和53.7%;③种源、种子散布方式、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和草本层盖度等生境因子是人工林林下自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城市森林中校园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森林的组成、分布和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校园森林植物群落主要有91科、245属、603种(含29变种),12变型种,15栽培变型种。与1952年、1976年和198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植物种类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人工林的植物种类较少,且层次简单;草本植物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以草本层较高,灌木层次之,乔木层较低,树木径级主要集中在8~24径阶。在此基础上提出校园森林的发展对策:(1)丰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2)完善校园绿化主要功能的针对性和整体协调的统一性;(3)提高绿地系统质量,发挥校园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4)通过高效优质的管理实现校园森林空间格局的优化与校园周边区域城市森林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山西省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种不同起源类型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径级和林层特征,并对落叶松种群空间分布点格局特征和种群对邻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g(r)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优势种群落叶松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小树、中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点格局进行研究; 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mISAR模型)分析样地中乔木树种对局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起源的落叶松林内落叶松种群呈正态分布,根据林木胸径(DBH)将落叶松分为小(5 cm≤DBH<10 cm)、中(10 cm≤DBH<30 cm)、大(DBH≥30 cm)3个阶段。人工林和天然林小、中、大3个不同阶段的株数比分别为10:3:4和10:3:6,树种多样性分别为0.96、0.54、0.52和1.27、0.94、0.63。两种起源落叶松林空间点格局分布总体均表现为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和中大尺度上的随机分布。此外,两种起源的落叶松林内物种在调查尺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单物种所有个体对邻域全部树种的丰富度起到促进作用。【结论】研究区长期的干扰使两种起源类型的落叶松林具有较为相似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中径级林木个体多但小径级和大径级较少,种群难以实现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4.
基于植物多样性的武汉市道路绿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武汉市区道路绿化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市道路绿地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频度及植物多样性组成.结果表明:武汉市区道路绿地植物种类共有64种,其中木本植物55种,占总数的85.9%.木本植物中常绿树种37种,落叶树种18种;乔木19种,灌木36种.在乔木层中,桂花、二球悬铃木、樟树、欧美杨、雪松、广玉兰等的出现频度及丰富度均较高;灌木层中出现频度及丰富度较高的植物有:红花檵木、海桐、石楠、月季、紫叶李等,并针对城市绿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道路绿地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道是城市生态系统与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对绿道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马鞍山市环雨山湖中心绿道为例,选取其中雨山湖公园、南湖公园、儿童公园、其他绿地4片样地中25个代表性植物群落,对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外貌特征及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共计52科83属94种,乔木∶灌木∶草本种类比为1∶0.69∶0.40,应用频率较高的植物有樟、棕榈、二球悬铃木、木樨、鸡爪槭、卫矛、红花檵木等;(2)绿道植物群落外貌特征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树种为主,针叶树种类较少;(3)绿道内乔灌木的径阶和高阶分布范围较广,群落层次丰富,整体来看仍处于生长阶段;(4)4片样地中,雨山湖公园段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其他绿地段的相对较低.因此,采用多色彩、多形态的树种,营造出多种类、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建议环雨山湖中心绿道增加乡土树种,提高草本层植物的多样性,形成稳定的低维护群落,减少人工成本,营造景观优美、适宜市民游憩的城市绿道空间.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为了理解马尾松人工林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响应特点和分布特征,以中国广西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的幼龄林、中龄林和过熟林阶段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7个林分类型中,共记录到木本植物229种,隶属56科127属,随着中亚热带气候条件向北热带气候条件过渡,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热带分布物种占比增大,温带分布树种逐渐减少;(2)在幼龄林阶段,与南亚热带气候条件相比,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及木本群落整体的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在中龄林阶段和过熟林阶段,北热带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最高,但优势种集中性较低;(3)在幼龄林阶段,南亚热带与北热带气候条件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差异性最大,在中龄林阶段,中亚热带与北热带气候条件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相似程度最高。气候条件变化对林下乔木层建群种有着明显影响,而且由于生境条件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物种构成明显不同,在幼龄林阶段不同气候条件对林下木本群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2017年12月对遵义市主城区常见的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2种行道树树皮着生藻类进行采集、鉴定和统计分析。初步检出树皮着生藻类共18种,以蓝藻和绿藻种类为主。其中,二球悬铃木检出15种树皮着生藻类,种类组成表现为蓝藻>绿藻;香樟检出10种树皮着生藻类,种类组成表现为绿藻>蓝藻。2种行道树树皮着生藻类优势种均为颗粒粘球藻(Gloeocapsa granosa)和点形粘球藻(Gloeocapsa punctata)。树皮着生藻类平均密度为(1.05±0.17)×10~5 cells·cm~(-2);其中,在二球悬铃木和香樟树皮上分别为(0.94±0.10)×10~5 cells·cm~(-2)和(1.16±0.11)×10~5 cells·cm~(-2)。树皮着生藻类密度在不同树种之间和采样朝向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球悬铃木和香樟树皮着生藻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指数(H′)分别为1.13和1.33;向水侧和背水侧的H′分别为1.11和1.19。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松阳和莲都山地的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组成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分析其属的地理成分,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递减.  相似文献   

9.
以东平湖湿地展营人工林和老湖人工林、展营原生湿地和陈山口原生湿地、展营弃耕地和稻屯洼弃耕地为研究对象,以样方法调查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植物群落,分析各个利用方式下的物种组成、优势种变化以及各个物种的盖度、密度和高度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东平湖湿地共有51个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分别隶属于20科38属,其中展营原生湿地物种数最丰富,展营人工林次之,弃耕地最为贫乏.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优势种不同,且主要伴生种也差异较大.草本植物的盖度、密度和高度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亦均有明显差别,原生湿地下草本植物的盖度、密度和高度都最为优势.由此可知,东平湖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利用程度严重影响着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其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井冈山观光木所在群落3个样地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有维管植物34科47属52种,其中蕨类植物有8科8属9种,被子植物26科39属43种;区系分析显示该群落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性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性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该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各样地问多样性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测度观光木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各种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总体来看,该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封育时间、不同坡向的蒙古栎林主要乔木树种径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封育5年样地内,蒙古栎、糠椴和黄榆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在封育16年以后,糠椴和黄榆种群成为蒙古栎种群的伴生种群;封育24年样地中蒙古栎种群明显成为优势树种。在阳坡随封育时间延长乔木层盖度增长较快,而阴坡乔木层盖度增长较慢;糠椴和黄榆种群随封育时间延长逐步衰退的现象在阳坡比阴坡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行道树生态经济价值分析,了解城市森林中树木发挥的各类生态效益,为校园行道树种植规划以及道路的合理分布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南京林业大学校园5个区域行道树树种组成、胸径和树高结构以及树木类型,共取得2 350株立木资料,分析研究校园行道树结构组成,并运用i-Tree模型对对校园行道树进行定量的森林效益评估,包括节能效益、净化空气效益、吸收二氧化碳效益、截留雨水效益和美学效益5个方面,并将效益值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价值。【结果】研究区行道树属于31科49属54种,树木种类多为落叶阔叶型乔木,其中樱花、二球悬铃木、马褂木、樟树和银杏的数量最多; 以胸径为≥8~46 cm的树种为主,其中胸径为≥8~15 cm的441株,占18.77%; ≥15~30 cm的1 132株,占48.17%; ≥30~46 cm的507株,占21.57%。通过i-Tree模型对南京林业大学行道树的总生态效益评估可得,研究区主要道路上的2 350株行道树年创造总效益值为1 023 101.29元,其中校园行道树的美学效益最高,占总效益的65.67%; 其次是截留雨水效益,占总效益的17.05%,节能效益占总效益的13.02%; 减少CO2效益与改善空气质量效益比分别占总效益的2.65%、1.61%。各个区域中,教学区为行道树主要种植区,效益最高,占总效益的43.62%; 其次是居民区,占总效益的19.43%; 行政区、活动区和生活区分别占总效益的15.17%、11.21%和10.56%。不同的树种在各生态效益上的贡献率不同,二球悬铃木、银杏、马褂木、樟树的总生态效益贡献率最高,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1.97%、18.09%、14.50%、8.57%,共占生态总效益的63.13%,超过了总效益的一半。【结论】研究区总树种类型丰富,多样性高,但在活动区缺少高大乔木。生活区节能效益和改善空气质量效益低,建议种植枫杨、七叶树等树种。居民区水杉、银杏和二球悬铃木树种分布均匀度最高,所得到的单株效益和总效益均为各区首位。行政区尽管面积和道路长度最小,但杨树种植多区域单株效益较高,区域截留雨水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封育时间、不同坡向的蒙古栎林主要乔木树种径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封育5年样地内,蒙古栎、糠椴和黄榆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在封育16年以后,糠椴和黄榆种群成为蒙古栎种群的伴生种群;封育24年样地中蒙古栎种群明显成为优势树种.在阳坡随封育时问延长乔木层盖度增长较快,而阴坡乔木层盖度增长较慢;糠椴和黄榆种群随封育时间延长逐步衰退的现象在阳坡比阴坡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4.
佛山市区城市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佛山市区所有独立城市绿地中的植物物种调查表明,佛山市区城市绿化中应用了338种(包括变种、栽培种)植物,隶属215属86科;其中乔木177种,隶属111属47科;乔木种类最多的5个科是桑科、棕榈科、桃金娘科、苏木科和蝶形花科。不同行政区域的城市绿地,其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很大,城区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石湾区。不同类型的绿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差别也十分显著,公共绿地的多样性高于其它绿地类型。绿地应用的乔木主要为常绿阔叶树种、乡土树种或慢生树种。绿地中普遍应用的植物或乔木仅30种左右,大部分绿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差。本文还对佛山市区城市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乔木的多样性、多样性建设与保护以及景观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大别山腹地山地落叶阔叶林群落特征,在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11.56ha(340m×340m)的动态监测样地内,对胸径(DBH)≥1cm的所有乔木和灌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监测。分析了群落树种组成、径级结构、垂直结构、树种空间分布、种-面积格局和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运用GIS软件分析重要值前12位树种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样地落叶阔叶林群落内共有乔木灌木35科57属103种;重要值前4位的树种为茅栗(Castanea seguinii)、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chinensis);群落中小径木较多,平均胸径为8.04cm,整体径级结构呈倒J型;群落乔木层分为两个亚层,茅栗、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等在第Ⅰ亚层中占优势,第Ⅱ亚层茅栗、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黄山松占优势;重要值前12位的物种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随调查范围的扩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亚热带3个地点青钱柳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亚热带3个区域青钱柳天然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种群结构以及更新状况,探究影响青钱柳种群更新的主要原因,为青钱柳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典型样方调查的方法,对3个青钱柳群落[四川沐川(群落M)、广西金钟山(群落J)和湖北鹤峰(群落H)]进行样方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和区系特征,并评价群落间的相似性。以径级代替年龄的方式分析种群结构和更新情况。【结果】四川沐川群落(群落M)、广西金钟山群落(群落J)和湖北鹤峰群落(群落H)分别有维管植物32科50属70种、50科79属96种和59科100属126种;3个群落区系特征差异不显著,均以亚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总体表现为群落H>群落J>群落M;群落结构为中等不相似,相似度表现为群落M与群落J的较高,群落M与群落H的次之,群落J与群落H的较小。【结论】整体来看,不同地理分布的青钱柳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相似性水平低,但其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乔木层树种优势显著,导致林分郁闭,林下光照减少,影响种群更新;灌木层植物种类较多,分布较为均匀;草本层占据较少空间,以蕨类植物为主;青钱柳种群天然更新在径级结构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缺现象,导致更新不连续。从天然更新的角度看,适当开辟林窗,有利于促进林下青钱柳幼苗幼树的生长及均匀分布,完成种群更新,使群落向着长久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甜槠群落6个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群落的区系组成和不同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甜槠群落中有维管植物59科85属116种(含变种);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2)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标在群落各样地间均有一定的差异;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小.  相似文献   

18.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群落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白皮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方调查,对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植物共有32科45属61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30科43属58种;从物种多度、平均胸径和重要值等指标来看,群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种;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乔木层又可分为3个亚层;白皮松种群在每一个乔木亚层中都有出现,是该群落的优势种群;样地内所有树种的径级结构呈倒"J"形,几种优势种树种的径级结构可分为3种类型:倒"J"形、双峰形和倒"W"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充市近郊浅丘区10年生典型人工林进行了群落调查,并对群落组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充市近郊的人工林群落均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乔木层主要由重阳木和白杨构成,物种多样性最低,Shannon-Weiner和Simpson’s指数分别是0.49和0.62,乔木郁闭度较高.灌木层和草本层虽发育略差,但组成物种多,多样性较高,均在0.7以上.(2)从群落发育来看,主要的乔木和灌木物种基本上能够实现自我更新,但乔木层建群种单一,群落易受病虫害侵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宜溧山地是江苏植物多样性及植被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江苏宜兴龙池山固定样地的物种组成及群落垂直结构等基本特征,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恢复策略制定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等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的建设标准,在江苏省宜兴市龙池山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100 m×100 m)的森林监测固定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详细定位调查,并对其挂牌标记、定位和记录,并就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重要值、群落垂直结构和径级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 该固定样地内DBH≥1cm的木本植物共有4 944株,隶属于40科66属87种;其中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漆树科等占有较大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温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51.51%,热带区系成分占45.45%,区系具有过渡性。重要值≥1.00%的物种共有25个,占重要值总和的90%以上,其中山鸡椒、檵木、枹栎和野漆树的重要值较为突出,分别为12.65%、11.00%、7.89%和7.39%。根据群落高度可划分为4层,其中乔木Ⅱ层是当前群落的主体,乔木Ⅲ层较为拥挤。群落径级结构接近倒“J”形, 表明群落更新良好。结论 样地内木本植株数量较多,物种组成丰富,具有天然次生林特征;区系成分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植被正由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减少人为干扰和生境破坏,是促进当前群落健康发展及物种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