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桃树不同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桃树‘21世纪’,‘96-3-4’,‘华玉’,‘农字6号’,‘瑞红一枝’,‘迎霜’和‘早霞露’等7个品种叶片光强依赖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各个光强[PAR,0~1 856μmol·(m2·s)~(-1)]下,表观电子传递速率r(ETR)、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和光化学淬灭qP在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基本上按照‘96-3-4’,‘21世纪’,‘华玉’,‘瑞红一枝’,‘农字6号’,‘迎霜’,‘早霞露’的顺序由小变大。‘96-3-4’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r(ETR)值均高于其它6个品种。表明‘96-3-4’有较高的PSⅡ活性和较强的光合生理功能,而‘早霞露’,‘迎霜’等则光化学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以分别采收于云南、青海的12个常规苦荞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其种子的千粒重、纯度、穗萌发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平均发芽时间,并评价其种子质量。结果显示:青海和云南的12个品种纯度均高于96%;青海的10个品种千粒重大于20 g,云南的只有6个品种千粒重大于20 g;青海有5个品种存在穗萌发现象,云南有9个品种存在穗萌发现象,其中穗萌发最严重的是‘六苦04’,两地种子穗萌发率均在4. 0%以上;贮藏半年后,青海采收的‘黔苦6号’、‘黔苦5号’、‘苦荞1307-893’、‘晋苦荞6号’、‘云荞2号’、‘六苦04’、‘云荞1号’、‘川荞3号’、‘酉苦1号’和‘晋苦荞2号’仍具有种用价值,而采自云南的‘黔苦6号’和‘六苦04’则失去种用价值。结论:模糊隶属函数法可用于苦荞种子质量分析,多数苦荞品种在青海种植时种子质量更佳,采自云南的‘酉苦1号’表现最好,两地种植时评分均较高的品种为‘晋苦荞2号’和‘酉苦1号’。  相似文献   

3.
耐低钾水稻的幼苗生长及其营养吸收状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耐低钾水稻品种“湘早糯1号”比需钾品种“黑优-24”和“双桂-36”幼苗根长、根数多,根鲜重较重。缺钾营养液条件下,“湘早糯1号”幼苗(含根)干物重与完全营养液条件的相近,根吸收~(32)P效率较高,比活性强,地上部~(32)P总脉冲数多,根呼吸强度也较强。缺钾条件下植株积累钾量,“湘早糯1号”比其余两个品种增加2~3倍。缺钾比完全营养液条件下,“湘早糯1号”植株地上部积累Na,Mg,Fe,Mn和Zn等明显增多。文中讨论了水稻在缺钾营养条件下可以吸收较多的Na,Mg和Fe等,以作为补偿及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梓树(Catalpa ovata)和滇楸(C.fargesii)嫁接苗第1年各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探究不同砧木对楸树(C.bungei)嫁接苗生长的影响,为初步筛选适宜楸树嫁接的砧木以及楸树良种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梓树和滇楸为砧木,以‘南林1号’(‘Nanlin 1’)‘洛楸’(‘Luoqiu’)和‘苏楸1号’(‘Su 1’)为接穗,进行芽接,共6个嫁接组合,测定嫁接后128、141、155、174和189 d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并统计嫁接6个月后的成活率,测定接穗当年的高生长和径生长量及生长1年后嫁接口上下径粗度比。【结果】6种砧穗组合中‘南林1号’/滇楸的成活率最高,达76.91%,‘苏楸1号’/滇楸成活率最低,仅有32.05%;‘南林1号’/梓树的接穗高生长和径生长量最大,分别为165.51、2.89 cm,‘苏楸1号’/滇楸的接穗高生长和径生长量最小,分别为83.43、1.63 cm。各嫁接组合嫁接口上下径粗度比均小于1,嫁接生长第1年,均未出现“大小脚”现象,但‘苏楸1号’/滇楸亲和性最差。在整个生长测定期,除以‘苏楸1号’为接...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条件下,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控制灌水量和施氮量,研究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氮素和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叶绿素质量分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及光化学淬灭系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热耗散速率先降低后升高,但升高幅度较小.抗旱品种和尚头与西旱2号、不抗旱品种宁春4号在施氮量分别为150、225 kg/hm~2时,叶绿素质量分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最高,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热耗散速率最低.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抗旱品种和尚头与西旱2号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灌水量响应的差异不显著,宁春4号充分灌水条件下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均显著高于有限灌水,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热耗散速率则显著低于有限灌水.3品种小麦叶绿素质量分数与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呈正相关关系,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热耗散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增施氮肥有助于提高小麦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和光化学效率,但施氮量过高(和尚头与西旱2号超过150 kg/hm~2,宁春4号超过225 kg/hm~2)导致小麦叶片将更大比例光能向热耗散分配,热耗散速率升高.抗旱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受水分的影响小于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6.
玉米苗期磷效率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3个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其6个相对生物性状和苗期磷效率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磷效率与相对主根长、相对地下部干质量、相对须根数、相对地上部干质量、相对株高和相对叶龄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相对地下部干质量对苗期磷效率的正向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141.9177;相对株高对苗期磷效率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142.973.其它性状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相对叶龄(1.6514)、相对须根数(0.1208)、相对地上部干质量(0.1109)和相对主根长(-0.0567).  相似文献   

7.
钾营养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及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气候室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浓度钾素营养处理,通过测定不同钾营养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片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探讨钾营养对棉花光合能力及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为棉花施用钾肥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新陆早13号、新陆早33号、新陆早45号共3个陆地棉品种,设置3个钾素营养浓度梯度,测定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等光合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钾营养能影响棉花叶片光合能力,钾素缺乏降低了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光系统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P)也有所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花青素含量却有所升高;钾素缺乏导致棉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NPQ),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因此,钾素营养对叶片保护性酶系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亚适温弱光下4个小型西瓜新品系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变化,比较和评价小型西瓜新品系对亚适温弱光逆境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亚适温弱光胁迫使小型西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光合量子效率、光化学猝灭、非光化学猝灭下降。不同品系相比,处理前后均以‘W005×M04’和‘S-12×X-4’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W005×M04’幼苗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值最小,以‘S-2-6×T10’和‘新5×X-4’2个品系的净光合速率最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值最大;处理前4个新品系幼苗叶片胞间CO2浓度、光合量子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非光化学猝灭无差异,处理后以‘W005×M04’和‘S-12×X-4’幼苗叶片的光合量子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非光化学猝灭值最大,降幅最小;‘W005×M04’的胞间CO2浓度最大,‘S-2-6×T10’和‘新5×X-4’最小。因此亚适温弱光逆境的适应性差异由强到弱依次为:‘W005×M04’>‘S-12×X-4’>‘S-2-6×T10’和‘新5×X-4’。  相似文献   

9.
将中性盐NaCl、Na_2SO_4和碱性盐Na_2CO_3、Na HCO_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6种不同p H的盐胁迫对大麻幼苗进行处理.通过形态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混合盐胁迫对大麻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地上部干重、根长随p H的升高显著低于对照,而根冠比、地上部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SOD活性、丙二醛含量均大幅度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且‘巴马火麻’中含量显著高于‘云麻5号’;大麻的伤害程度随p H胁迫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由权重分析可知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地上部含水量可作为大麻苗期耐盐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以上结果可为大麻的实际栽培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蒙冠1号’和‘蒙冠2号’是从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树势强,树冠开张,丰产,抗逆性强。其中,‘蒙冠1号’结果枝粗壮,花瓣离生,花瓣上部白色,下部紫红色。花柄长,以顶生花序为主,孕花比例高。果实为柱形果,单果种子数18粒,单粒种子大,种子千粒质量1 580 g。‘蒙冠2号’花瓣褶皱,呈倒卵形,花瓣上部流苏状浅裂,花瓣上部白色,下部红色。花期比同一物候地区其他文冠果晚7~10 d。果实圆柱形,单果种子数21粒,种子粒中等,种子千粒质量1 080 g。适宜在年降水量300~400 mm、年均气温3.5~14.0℃、无霜期140~220 d、年日照时间1 900~3 100 h的地区栽植。栽植后应及时灌水,生长期按需灌溉和施肥,注意防涝,每年的冬季或早春进行修剪。  相似文献   

11.
老芒麦地下根系数量特征与分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田间表现优异的3份老芒麦(E.sibiricus)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老芒麦地上分蘖数与不同土壤分层中的根系重、根系长及根系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地下根系特征与分蘖特性的相关性,以期获得老芒麦地上生物量的最大化.研究结果表明:0-10cm土层内的根系分布及根长对老芒麦地上分蘖影响最大;X16老芒麦品种0-10cm土层内的地下生物量最高,根系分布、密度、根长与其它2个品种差异性显著,地上分蘖株也最多,达到525株/m,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增施铁对镉胁迫下柳树生长及光合生理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d胁迫及增施Fe对不同柳树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探讨增施Fe对降低柳树Cd毒害和提高Cd耐性以及对柳树Cd修复的Fe调控作用。【方法】以旱柳‘Levante’和蒿柳无性系79026及790260为材料,利用1/2 Hoagland营养液(含25 μmol/L EDTA-Na2Fe)培养法,以不同Cd浓度(0、10、50、100 μmol/L)(不增施Fe)和上述Cd浓度下增施Fe(25 μmol/L)两组处理,培养42 d后测定不同柳树生长量(苗高和地径)、干物质量(根、茎、叶)、光合作用指标(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和Cd、Fe含量(根、茎、叶)。【结果】①随着Cd浓度增大,3个无性系/品种生长量、干物质量、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Fe含量(茎、叶)减少,叶绿素a/b、胞间CO2浓度、Cd含量(根、茎、叶)增大,但根Fe含量在低中浓度Cd(10、50 μmol/L)时逐渐增大,在高浓度Cd(100 μmol/L)时减少。在相同Cd浓度胁迫下,3个无性系/品种Cd和Fe含量大小为根﹥叶﹥茎,旱柳根Cd含量大于蒿柳,但叶Cd含量小于蒿柳。②与低浓度Cd时增施Fe相比,在中高浓度Cd时增施Fe后,3个无性系/品种叶绿素a、b含量、旱柳‘Levante’和蒿柳79026生长量和干物质量(旱柳‘Levante’茎除外)、旱柳‘Levante’叶绿素a/b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显著减小,而3个无性系/品种Cd含量增大,Fe含量减少。在高浓度Cd时增施Fe后旱柳‘Levante’和蒿柳790260叶Cd含量均小于中浓度Cd时增施Fe的,且旱柳Cd含量(根、茎、叶)和Fe含量(叶)均小于蒿柳。③增施Fe提高了Cd胁迫下柳树生长和干物质量、叶绿素a、b含量、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特别是在高浓度Cd时增施Fe后降低了3个无性系/品种根和叶Cd含量,增加了茎Cd含量,旱柳Cd含量(根、茎和叶)均小于蒿柳。【结论】Cd胁迫抑制了柳树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以及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在中、高浓度Cd胁迫时,对旱柳生长和干物质量积累的抑制作用大于蒿柳; 柳树根的Cd和Fe积累能力大于茎和叶,蒿柳Cd积累能力大于旱柳。增施Fe提高了Cd胁迫下柳树生长量和干物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不同程度地增加了Cd含量和Fe含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d胁迫对柳树光合作用的影响,且对旱柳的影响作用大于蒿柳,这证实了Cd胁迫下增施Fe改善Cd胁迫下柳树对生长和生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砧木对薄壳山核桃嫁接苗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砧木类型薄壳山核桃嫁接苗光合及荧光特性差异,为选育优良砧木、改进栽培管理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Elliott’、‘Sauber’和‘Podsednik’实生苗作砧木,嫁接品种‘Pawnee’为接穗,研究3种不同砧木1年生‘Pawnee’嫁接苗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结果】‘Elliott’嫁接苗(砧木‘Elliott’,接穗‘Pawnee’)在高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对光照的利用范围高于‘Sauber’嫁接苗(砧木‘Sauber’,接穗‘Pawnee’)和‘Podsednik’嫁接苗(砧木‘Podsednik’,接穗‘Pawnee’);‘Podsednik’嫁接苗的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最大,在弱光下消耗有机物最多;‘Sauber’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利用弱光能力最强;水分利用效率(RWUE)与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正相关,‘Elliott’嫁接苗的RWUE最大,生产有机物效率更高。荧光分析表明,‘Sauber’嫁接苗的热耗散最大,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以及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初级醌受体(QA)之后受体的概率(ψo)最小,‘Podsednik’嫁接苗的质体醌大小(Sm)、QA被还原次数(N)和质体醌还原速率[Sm/t(Fm)]最高,电子传递效率最高;‘Elliott’嫁接苗的3项荧光性能指数均为最高,‘Sauber’嫁接苗的最小。【结论】‘Elliott’嫁接苗具有更好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好,‘Podsednik’嫁接苗的光反应能力更强,‘Sauber’嫁接苗光合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镉胁迫下玉米生理生态反应与抗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镉对玉米(3个品种)根长,根鲜重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POD,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镉对根分泌物溶液电导率的影响,以及镉污染期和恢复期幼苗生长情况,POD活性,根分泌物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在镉胁迫下3个玉米品种抗性的差异。新玉7号抗性较强,晋单36和云试3号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湖南地区1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花发育特征和开花物候期,确定适宜的品种配置.[方法]以湖南省怀化市树龄为7 a的薄壳山核桃14个品种为材料,观察群体及单花(雌、雄花)开花时间、花发育形态以及散粉期和可授期,记录并分析花发育时期气候条件.[结果]14个品种的薄壳山核桃中有4个品种为雌先型,5个品种为雄先型,5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个乌桕新品种'海滨绯红'、'海滨紫晶'夏季光合特性并进行比较,为乌桕新品种的栽培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测定2年生嫁接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CO2响应曲线,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①'海滨紫晶'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叶片功能性状特征,筛选出研究区域的优良品种,为四川盆地油橄榄的推广和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地相同生境中的9个油橄榄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形态特征、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及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和评价。【结果】9个油橄榄品种间叶片的功能性状表现出了一定的种间差异性,‘阿桑贝拉’(‘Assanbella’)、‘颚植8号’(‘Ezhi-8’)、‘莱星’(‘Leccino’)、‘豆果’(‘Arbequina’)、‘克罗莱卡’(‘Koroneiki’)和‘皮瓜尔’(‘Picual’)叶片的功能性状表现较优,其中‘阿桑贝拉’最优;‘柯拉蒂’(‘Coratina’)、‘小苹果’(‘Manzanillo’)叶片的功能性状表现较差,‘格洛桑’(‘Grossane’)最差。9个油橄榄品种叶片厚度、叶干质量和营养元素含量两两间变化趋势相同,光合特性和光合色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结论】9个油橄榄品种在相同生境下叶片功能性状差异较大,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性。9个品种中以‘阿桑贝拉’、‘颚植8号’、‘莱星’、‘豆果’、‘克罗莱卡’和‘皮瓜尔’叶片的功能性状表现较优,可在川中盆地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不出林(犃狉犱犻狊犻犪犼犪狆狅狀犻犮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出林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出林为材料,研究6种不同栽培密度下不出林的形态、生物量及其分配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除平均根长外,不同栽培密度对不出林单株的株高、地径、分株数、叶片数和根数均影响不显著;不出林根冠比和比根长均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不出林单株地下部分鲜干重、地上部分鲜干重和总鲜干重均显著增大,但每小区总鲜干重显著减小.【结论】10cm×10cm 栽培密度的不出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北美冬青的抗寒性,为北美冬青新品种苗木的推广和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以4个引进的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品种‘Red Sprite’、‘Gray’、‘Oosterwijk’和‘Winter Gold’2年生扦插苗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0、-7、-17、-27 ℃低温逐级降温分别处理24 h,研究4个品种北美冬青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差异。【结果】4个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MDA(丙二醛)含量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都在-27 ℃时达到最高。‘Red Sprite’、‘Gray’、‘Oosterwijk’和‘Winter Gold’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6.38、-24.26、-29.19和-20.04 ℃。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在处理温度>-17 ℃时都出现增加(‘Winter Gold’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点在-27 ℃),但各品种各指标峰值出现的温度点不同。H2O2含量与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同时在-17 ℃时达到最高,而CAT(过氧化氢酶) 酶活性在-27 ℃时急剧增加,说明3种酶对活性氧的清除存在温度效应。【结论】4个品种中‘Oosterwijk’与‘Gray’的抗寒性在整体水平上强于其他2个品种,通过隶属函数和权重综合分析,得出4个北美冬青品种的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Oosterwijk’、‘Gray’、‘Red Sprite’、‘Winter Gold’。  相似文献   

20.
以KOH为改性剂,利用渣碱共熔反应对攀钢含钛电炉熔分渣进行改性处理,成功地将炉渣中Ti元素从原来的重钛酸镁选择性地富集到偏钛酸钾中,同时渣中镁铝尖晶石和镁橄榄石转化为易溶于水的铝酸盐和硅酸盐.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共熔反应中煅烧温度、渣碱比(含钛电炉熔分渣的质量与KOH质量之比)、保温时间等对Ti元素迁移富集和镁铝尖晶石转化的影响.当渣碱比为1:2.1、煅烧温度700℃及保温时间1 h时,生成的偏钛酸钾衍射峰达到最强,镁铝尖晶石的衍射峰最弱,有效地实现了Ti元素的选择性富集及镁铝尖晶石的物相转化.实验证实了较高K/Ti比( K2 O与TiO2的摩尔比)是生成偏钛酸钾的主要原因.以最佳碱熔条件下得到的共熔渣为原料,经过后续处理,在850℃的条件下合成了六钛酸钾纳米晶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