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套袋和膨大剂对黄冠梨钙、果胶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套袋和膨大剂是黄冠梨生产中常用的技术措施,常影响果实品质,导致果面产生褐斑.为揭示套袋和膨大剂对黄冠梨果实的影响机理,本文通过发育早期对黄冠梨幼果进行套袋和果柄涂抹膨大剂处理,结果表明,套袋和使用膨大剂均明显增加果实单果重,分别增加了0.434 2倍和0.7239倍,明显促进冷藏期间果面褐斑的产生,褐斑面积分别是对照的3.85倍和4.38倍.除套袋果实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外,套袋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影响不显著.套袋后使用膨大剂则明显降低硬度、可滴定酸和淀粉含量,增加固酸比,促进果实成熟.套袋还明显降低果实(主要是果皮)Ca含量,降低果皮中的细胞壁物质、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膨大剂则加剧了这些变化;同时,套袋果实果肉中的细胞壁物质、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较高,膨大剂降低套袋果实果肉中细胞壁物质和原果胶含量,增加可溶性果胶含量.总之,套袋和膨大剂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中Ca含量,可能是套袋和膨大剂导致果皮褐斑发生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2.
酥梨套袋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梨产品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不仅保护梨免受病虫害、鸟害,而且减少污染,从而完善品质.本研究通过实验,探讨了套袋对梨幼嫩果实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粗纤维含量与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在初期发育生长过程中,果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及粗纤维含量,均有阶段性显著降低,但后期则趋向接近.这说明套袋处理使果实内部一些酶活性和物质含量发生了变化,对果实的生长发育及最终的果品质量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套袋对梨果实矿质营养的影响,采用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对黄冠梨、早魁和西子绿3个梨品种的幼果进行套袋处理.结果表明,套袋不显著影响果实单果重.除2006年套袋显著降低黄冠梨果皮Ca含量、Ca/K和Ca/Mg比值,2006、2007年套袋降低西子绿果皮Mg含量以外,其余套袋处理对果皮和果肉的Ca、Mg、K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套袋影响梨果实对Ca、Mg的吸收,并且套袋对梨果皮Ca、Mg含量的影响大于对果肉的影响;主要降低黄冠梨果皮的Ca含量、Ca/K和Ca/Mg比值,但对果实K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就凤凰柚套袋处理对果实的外观、内质及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袋处理的果实较未套袋的果实表面光滑、金黄、色泽均匀,病虫斑果、污染果显著减少,其中病虫果减少了31.5%、畸形果及污斑果减少了49%,裂果率降低52.8%,商品率提高了22.5%,且极大减少了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量.套袋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没什么差异,但含糖量提高了14%,含酸量提高了6%,糖酸比提高了9%.  相似文献   

5.
水果套袋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套袋栽培是生产优质无公害水果的有效措施.对目前水果套袋栽培中的果实袋质量、套袋技术、套袋果实的管理及套袋果实的品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果实袋生产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方法、果实袋选购的方法与要求、套袋的适期与规范的套袋技术、套袋前、套袋中与摘袋后的管理技术以及提高套袋果实品质等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葡萄套袋栽培,可使果实着色均匀,颜色鲜艳,减少农药污染,是生产无公害果品乃至有机果品的有效生产措施之一。近年来,洋县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引进葡萄优良品种,在谢村、洋州、贯溪等镇(乡)进行葡萄套袋栽培试验示范,成效显著。为了进一步提高套袋葡萄产量和质量,增加果农经济收益,现将葡萄套袋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套袋对三类柑橘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7种不同果袋、3次不同摘袋时间对北碚447锦橙、尤力克柠檬、1232橘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因不同的果袋类型、不同的柑橘品种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套袋减缓果实的生长发育,平均单果重减少15~30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TSS)降低或上升0.5个单位左右;对于维生素C含量,北碚447锦橙降低或上升4~8mg/100mL,而尤力克柠檬、1232橘橙降低或上升1~3mg/100mL;固酸比有升有降,北碚447锦橙降低或上升0.5~1.5个单位,尤力克柠檬基本不变,而1232橘橙降低或上升4~6个单位.采前摘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套袋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提高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和固酸比,降低果实可滴定酸的含量.遮光性强的果袋对果实的品质的不利影响大于遮光性弱的果袋.  相似文献   

8.
对未成熟果实黄化'龟井'温州蜜柑和正常植株叶片和果实大量矿质元素如钾(K)、钙(Ca)、镁(Mg)、磷(P)、硫(S)及微量矿质元素如铁(Fe)、锰(Mn)、锌(Zn)、铜(Cu)和硼(B)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实黄化蜜柑叶片K和Ca含量(P<0.01)极显著低于正常植株(对照)、P、S和B含量(P<0.05)亦显著较低,且Ca和B均低于缺乏临界值,而Mn含量(P<0.01)却极显著高于对照;果实黄化蜜柑果实S和B含量(P<0.01)极显著低于对照,Ca和Mg含量(P<0.05)亦显著较低,而P含量(P<0.05)却显著高于对照;果实黄化蜜柑与正常植株间叶片和果实Fe、Zn、Cu及果实Mn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龟井'温州蜜柑未成熟果实黄化症状与其果实含Mg量显著较低及因Ca、B缺乏造成的叶片功能衰退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本地产玫瑰香葡萄果实为材料,研究SO_2对鲜食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糖含量及相关代谢调控的影响。结果发现:SO_2保鲜剂能够提高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的好果率,抑制果实的自溶软化,延长果实保质期。贮藏期间,对照组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果糖含量变化不明显,而SO_2组蔗糖、葡萄糖含量降幅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贮藏初期水平,果糖含量升高,致使贮藏后期SO_2组果实的葡萄糖、果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具有蔗糖分解功能的蔗糖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先升后降,中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活性先降后升,SO_2处理组果实酶活性始终低于对照组。基因转录检测发现,贮藏后期检出的编码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12个基因中9个在SO_2组下调表达,与酶活趋势一致。研究结果表明,SO_2能够从转录水平调控蔗糖代谢相关酶,抑制采后葡萄中糖的分解代谢,有效保持葡萄果实中糖分的稳定,从而维持果实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魔芋胶对高脂小鼠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建立了高脂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魔芋胶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0.5 mL/d灌胃,魔芋胶各剂量组分别以0.25,0.50和0.75 g.kg-1.d-1魔芋胶灌胃,连续30 d后,尾部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将小鼠处死,取心、肝、脑等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正常对照组小鼠饮食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魔芋胶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C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中LD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魔芋胶中剂量组小鼠肝脏中SOD活性及低、高剂量组小鼠脑中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魔芋胶低、中剂量组小鼠脑中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说明魔芋胶对高脂小鼠具有降血脂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奥冠红梨进行套塑膜袋、塑膜袋加双层纸袋和双层纸袋三种套袋处理,发现套双层纸袋的效果最好,果实着色率最高且品质最好.在套双层纸袋处理中,对奥冠红梨进行不同时期的摘袋处理,发现应选择在8月28日左右即成熟期(9月15日)之前12—15天进行摘袋,果实着色率最高,且摘袋后着色速度最快;提前摘袋则着色差,且摘袋后着色速度慢.  相似文献   

12.
以6年生黄花梨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套袋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套白色单层塑料袋和对照相比,在5月中旬黄花梨果实套双层纸袋后果面光洁度显著提高,病虫果发生率降低,着色趋于一致,果点变小、数量减少,明显改善了果实的商品外观,增加了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的含量.尽管果实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略有降低,但不影响果实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果蔬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性,总结了试验结果,采用了在常温下利用保鲜袋和保鲜剂的技术,对局部环境中影响果实寿命的几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控制,达到了抑制果实呼吸、延缓果实成熟期,並起到防霉、杀菌的作用,采用此项技术聍藏保鲜的果实可达5~6个月以上,最大烂果率低于5%,果实风味正常,方法简单,投资少,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播种期(B1、B2、B3)和不同施肥方式(F0、F1、F2)对3种不同夏枯草品种(湖北蕲春品种,Q;江西樟树品种,J;河南确山品种,H)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合蕲春地区的品种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施肥方式F2中,(1)在B1期,品种Q的鲜果球重、有效果球总数和干果球重都高于J和H品种(P﹤0.05),而迷迭香酸含量在3个品种中基本一致(0.36%以上),表明品种Q在B1期表现最佳;(2)在B2期,品种H的鲜果球重、有效果球总数和干果球重都高于其他2个品种(Q和J)(P﹤0.05),表明H品种在B2期表现较好;(3)在B3期,3个品种所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施肥方式F1和F0中,3个品种的迷迭香酸含量在不同播期总体低于F2施肥方式。综合评价表明,品种Q为优先培育品种,其播种期为B1期,施肥方式为F2,而品种H可适度种植。  相似文献   

15.
AP番荔枝果大,品质好,耐寒力强,易抽梢开花,番荔枝通过修剪促梢开花的产期调节技术,包括矮化密植、授粉、套袋等综合管理技术的问题,很适合进行产期调节使其反季节结果,均衡市场果品供应.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黄桃的冰点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5个代表性黄桃品种为材料,测定了黄桃果实活体冰点温度,同时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密度、单果质量和果实体积,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黄桃果实冰点温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黄桃果实冰点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黄桃5823的冰点温度最低,为-1. 40 0C ;罐桃5号的冰点温度较高,为-1. 20 0C;金童8号、红王子和菊黄的冰点温度比较接近,分别为-1. 32,-1. 33,-1.30 0C. 5个品种黄桃果实的密度均小于1. 0 g/c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黄桃果实冰点温度影响最大,密度、果实体积和单果质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可根据溶液中浓度的大小与结冰点的关联度,通过测定果实组织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黄桃果实的冰点温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20℃下贮藏过程两个枇杷品种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解放钟与早钟6号枇杷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在贮藏前10d,果实硬度变化不明显,早钟6号枇杷果实硬度还略有增大现象;贮藏后期,枇杷果实硬度逐渐减小。类胡萝卜素与木质素含量在贮藏期内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逐渐下降趋势,而在采后前期果实PAL和POD活性均持续增加,与木质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在20℃下PAL和POD在枇杷果实木质素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花刺蔷薇种子和果实的形态与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花刺蔷薇的种子和果实形态与化学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①白花刺蔷薇果实红色,长1.5~2.5 cm,径0.8~1.0 cm,内含种子1~12粒不等,种子外包白色薄膜;种子近似卵形,种皮土黄色或褐色。种子尺寸为4.58 mm×2.21 mm,单粒质量12.82 mg。②白花刺蔷薇种子总糖质量分数为124.2mg/g,高于粗脂肪(71.0 mg/g)、灰分(16.5 mg/g)、可溶性糖(11.7 mg/g)、蛋白质(1.7 mg/g)、游离氨基酸(0.2 mg/g)等其他内含物含量。③白花刺蔷薇果实中总糖质量分数为44.6 mg/g,明显高于酒石酸(4.5 mg/g)、苹果酸(4.0 mg/g)、单宁(3.3 mg/g)、赖氨酸(4.1 mg/g)、色氨酸(1.8 mg/g)、游离氨基酸(0.4 mg/g)、蛋白质(1.2 mg/g)等内含物的含量;Vc的质量分数为2.723 mg/g,远远高于苹果、梨等同科水果;SOD含量1 482.33 U/g,是刺梨的3倍;同时还含有Ca,Mg,Mn等多种矿质元素,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