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已对农业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不能直接分析气象因子与夏玉米气象单产间的周期变化.[方法]根据1988-2018年河南省13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方法探讨了河南省31 a夏玉米全生育期(6月至9月按旬分段)的平均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气象单产的周期变化特征;利用相干小波变换分析方法探讨了气象因子与夏玉米气象单产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 1)近31 a,河南省夏玉米气象单产占实际单产的比重逐渐降低,对于气象灾害抵御能力逐步增强.2)从周期变化来看,6月上旬的平均温度有6 a显著周期变化;8月中旬的平均温度有2~3 a显著周期变化;7月下旬的降水量有2~6 a显著周期变化;8月中旬的日照时数有2 a和3 a显著周期变化;夏玉米气象单产有2 a显著周期变化.3)从气象因子与夏玉米气象单产间的关系来看,6月上旬种子萌发期平均温度和8月中旬灌浆期平均温度与夏玉米气象单产呈负相关关系;7月下旬抽雄期降水量与夏玉米气象单产呈正相关关系;8月中旬灌浆期日照时数与夏玉米气象单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6月上旬种子萌发期和8月中旬灌浆期平均...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对秦皇岛地区平原春玉米的产量与主要气象因素(温、光、水)相关关系的分析,明确了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及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通过对本区两个玉米主栽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高产栽培下的适宜指标;还阐述了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得出的相应的数学模型,及筛选出的亩产500kg以上产量水平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小麦产量气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气象变化对河南省小麦气象产量的影响,利用1980—2012年河南省气象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对小麦气象产量和小麦生育期内的降水、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将小麦气象产量与小麦越冬期和小麦生长期第二阶段的降雨、气温、日照时数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生长期内温度有波动上升的趋势;小麦生长期第二阶段的降雨量比越冬期间的降雨量平均多261 mm,但是年际间的变化规律不明确;小麦生育期第二阶段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第一阶段有下降的趋势.小麦气象产量与气候变化有较大的关联性,温度和日照时数是影响小麦气象产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十年来,生长期第二阶段的降雨对小麦气象产量的影响变大.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沁阳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怀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省沁阳市1971-2013年日照时数、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沁阳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怀药生长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沁阳市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升温率分别为0.4℃/10a和0.5℃/10a,怀药生长期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为0.3℃/10a;≥10℃活动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且持续时间延长;年降水量呈现不明显的下降趋势,降水季节分布与怀药不同生长期"少-多-少"的需水过程一致;强降水事件的减少有利于降低蓄根类怀药根(茎)腐烂的风险;气候变暖有利于怀药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在怀药全生长期间,气温和降水的同期协调作用显著影响怀药的产量(P0.05)。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怀药生产区采取科学的生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冕宁县2002-2011年大麦播种、出苗、三叶、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成熟10个发育期的实际观测资料,统计出各发育期间的间隔日数、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活动积温、气温日较差以及每年的实际产量.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方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并将其与各发育期间的气象因子分别进行点聚图和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到不同时段影响冕宁县大麦产量波动的重要气象因子:拔节到孕穗期的间隔日数、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孕穗到抽穗期的气温日较差,开花到乳熟期的平均气温,三叶到分蘖期的日照时数和孕穗到抽穗期>0℃积温;再用积分回归求偏回归系数,分析不同发育期气象因子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程度,得到影响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播种到出苗期的平均气温a(t)值为236.16kg/hm2·℃,孕穗到抽穗期的气温日较差a(t)值为64.73kg/hm2·℃,其次是播种到出苗期的>0℃积温a(t)值为34.79kg/hm2·℃.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典型种植区域——开县为例,利用开县1991—2010年的柑橘生长发育期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和产量资料,分析了低温、高温对柑橘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了影响柑橘生产的主要生长发育期的危害温度指标,并对柑橘一个生长周期内的累积危害积温与气象生理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为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60.在此基础上,以累积危害积温和上一年气象生理产量为影响因子,建立开县柑橘的气象生理产量预报模型.利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库区其余地区柑橘的产量预报模型.利用模型计算的结果,对库区各主产区的柑橘产量进行模拟和预报,平均准确率超过92%.  相似文献   

7.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和气象资料,对夏播玉米掖单12生长发育和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作了分析,得出了其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模式:叶面积指数模式、干物重模式、籽粒灌浆模式、生长速率模式和净同化率模式。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播期对生物学时段的影响,找出了叶面积指数、灌浆速率达最大时的生物学时期及适宜的积温指标。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仝文伟  查菲娜  王其英  尹文海  魏娜 《河南科学》2009,27(12):1546-1549
为探明气候变化对河南省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1951—2005河南省气候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对小麦产量和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将气候值与小麦产量值分别做相关和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呈逐渐减少趋势,而积温则逐渐增高,降水变化不明显;小麦生育前期气候变化较缓,后期气候变化较快,小麦产量波动与气候变化有较大一致性;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积温的影响,日照时数和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日照时数和积温与小麦产量一定程度内呈正相关,而降水量与小麦产量则基本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降水对徐州地区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水过多或过少引起的湿害、干旱是影响徐州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对徐州地区1990~1999年的降水量与小麦单产间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地区冬小麦的气象产量与当年3~5月的降水总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西北地区作物干旱灾害损失,本研究以甘肃省春玉米为例,构建了用于春玉米干旱灾损评估的生物气象指标——DI指数,该指标由CI指数和水分适宜度构成,前者反映中长期降水和热量条件的作用,后者表征作物供水与生理需水的关系。在对该指标进行了验证分析和可行性评价的基础上,以干旱减产和生长季降水量为依据对DI指数进行了等级划分,分别表示轻、中、重、特重干旱。利用气象台站逐日降水量和气温、玉米单产和总产、发育期和生理需水量资料反演了历史逐日DI指数,计算了累积DI指数,给出玉米种植区代表站春玉米DI指数时空变化规律,对农业种植制度调整、作物布局和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云霞 《河南科学》2012,30(8):1046-1049
利用商丘市8个气象站点1960年10月—2010年9月降水量资料,应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的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表明:①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的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冬小麦生长季的降水量以-1.522 mm/10 a在减少,夏玉米生长季的降水量以16.60 mm/10 a在增加.②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降水量气候倾向率空间分布均为东部减幅大,西部增幅大,降水量东西间的差异均呈减小趋势.③冬小麦生长季的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点,夏玉米生长季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在2000年前后.④冬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基本能够满足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夏玉米生长季降水资源丰富,降水量时间分配与夏玉米生理需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各地区主要作物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艺  周继良  吴明作 《河南科学》2008,26(6):676-680
结合河南省1951—2003年的气象资料及土壤需水情况,计算出河南省各地区小麦、玉米各生长期的生态需水量、缺水量.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区的小麦、玉米在生长期内都存在缺水现象:小麦缺水相对严重,最大缺水量出现在鹤壁,生长期缺水额度为584.3 mm,生长关键期缺水较严重,最大缺水量为386.2 mm;玉米生长期最大缺水量出现在三门峡,缺水额度为274.4 mm,生长关键期缺水242.5 mm.  相似文献   

13.
调查整理黄瓜作物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特征、本地黄瓜作物的物候期和产量信息;观测大棚内温度、湿度、辐射等主要气象因子,并将黄瓜作物物候期分为三阶段,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各阶段主要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关系,发现幼苗期气象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较差;营养生长期中,以日平均气温和太阳总辐射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且呈负相关关系;生殖生长期气温、日最高气温和太阳总辐射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中气温和太阳总辐射与产量正相关,日最高气温与产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四川春玉米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省1961-2014年147个地面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与四川省春玉米观测资料,运用气象干旱对农业影响评估综合指数,建立四川省春玉米生育期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模型,研究了四川省春玉米播种-出苗期、拔节-孕穗期、抽雄开花-吐丝期、乳熟-完熟期及全生育期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玉米需水关键期发生特、重、中、轻概率的空间分布不同;春玉米抽雄开花-吐丝期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大,拔节-孕穗期次之,播种-出苗期较小;春玉米全生育期气象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盆西北至资阳北部较高,高原西南部河谷地带次之,盆地西南部、凉山州东北部较低.  相似文献   

15.
廖晓婷  姚如时 《海峡科学》2022,(8):40-42+47
利用崇武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数据和泉港山腰盐场海盐产量,分析了海盐产量与蒸发量、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海盐产量月际变化趋势与蒸发量基本一致,呈正相关。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日照、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与蒸发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按月分类的日蒸发量预报方程,并结合盐业生产实地调研,制定了蒸发量预报服务策略,为山腰盐场海盐生产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6.
利用开封市1980-2009年连续30年的降水量资料,分析得出开封市降水量年季变化大、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多雨少雨期交替出现、全年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一半以上的结论,根据开封市1980-2009年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运用伊万诺夫经验公式求出各月及各季的平均土壤蒸发量.开封市月土壤蒸发量与降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出豫南夏玉米高产稳产的气象限制因子,趋利避害,增产稳产,选取了豫南驻马店和豫北新乡地形地貌较为相似的两地,从温度、降水、光照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豫南温度资源丰富,能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平均温度偏高且温度日较差较小是玉米生长限制因子.豫南45%的年份降水量都远远超过夏玉米全生育期所需要量,洪涝和渍害频发,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日照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从属于降水和温度,在降水和温度都正常的情况下,日照越多,增产的潜力越大,但寡照年份不一定减产.和豫北平原相比,光、温、水在豫南夏玉米高产稳产中的限制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为降水、温度、光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根据酿酒葡萄品质与气候因素的关系,依据葡萄的生长习性和阿坝州各县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从平均气温、生长积温、极端气温、降水量、无霜期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阿坝州是酿酒葡萄适宜栽培区。通过对阿坝州的气候条件与国内主要产区进行比较,证明阿坝州是国内优质酿酒葡萄栽培地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酿酒葡萄的品种区域化试验,对阿坝州酿酒葡萄不同品种进行了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9.
新疆乌鲁木齐河上游植物叶片δ13C空间分异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解环境因子(降水,温度,相对湿度等)对高山植物碳分馏特征的影响,测定了新疆东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的157种高山草本种子植物的稳定碳同位素(δ 13 C)值,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所调查的范围内δ 13 C平均值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平均每千米升高1.5‰;与低海拔地区(2130m)比较,各高海拔位点的平均δ 13 C值均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个体最大值为位于3850m处高山砾石带的厚叶美花草(Cullianthemum alatavicum)(-22.87‰),最小值为位于3200m处高山草原带的粉报春(Primula farinosa)(-32.89‰);各采样点δ 13 C值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表明,高山草本种子植物叶片的 13 C含量与生长期降水量、生长期平均温度和生长期总积温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生长期相对空气湿度和年总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生产实践表明,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增产幅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积温不足的高寒山区和干旱少雨地区地膜玉米增产效果比较显著。就积温而言,玉米生长期间〉10℃积温在1800-2400℃地区,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比较显著;在积温〉2800℃以上的地区,由于热量能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地膜覆盖就没有多大意义。因此,要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必需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