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在人类语言里,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一、中西方对红黄二色在情感上的差异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帝王之色"。这体现了古代对地神的崇拜,渊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至今,黄色仍是古老中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21,(1):99-103
形成以政治文化视角研究九十年代文学的基本论述纲要,发现中国九十年代文学在政治文化语境影响下形成的更为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重新审视九十年代文学向商业化倾斜过程中"躲避崇高"的叙事面向及其得失,从中发现作家在塑造作为个体的"人"的文学形象时,彰显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原有文学生产模式的反思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21,(4):41-45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也是学贯中西的学者。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尤其表现在上古及先秦文学研究上。闻一多学术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对新出文献的重视和多重文献的自觉运用。其之所以能够成功运用出土文献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既得力于其对朴学传统的继承,也与其对近、现代西方学术方法的自觉借用息息相关。闻一多的这种研究进路已由"二重证据"发展为"三重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典范意义。所有这些,无疑对今天的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具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由于工业革命引起了工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步入了近代文明时期.在短短的三百多年里,人类的物质文明得到空前的提高,超过了人类前此三千年的物质文明的总和.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人类自身,又酿成了对人类存在的威胁.本文从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危机谈起,通过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中国传统文化,力图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赵艳丽 《河南科技》2013,(9):207+227
由于中西方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原因,西方有一些就餐礼仪是中国没有的。本文跟据笔者体验,就西方就餐礼仪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8,(1):64-70
回顾东方主义影响下的华人形象发展,可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目前的发展状态;再从跨文化交际和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采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框架、以姚明入驻名人堂的演讲为例,提出跨文化话语策略。在话语实践中诉诸文化价值观是促进相互理解的有效方式,能协助构建中西方社会受众都接受的客观准确的华人形象,间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诗学在我国作为一种文学新论的提倡,是西方话语嫁接后的本土再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论的激活与再生,是文学理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历史现实基础、学理建构的思路及学理要义的认识等方面中西文化诗学均存在一定差异。而作为一种实践模式的运作,文化诗学关键在于双向建构中激活传统。其要点在于:重建语境,再现诗意的自觉追求;让古与今,继承与创新形成张力,促成"通变";积极主动参与到世界文化多元共存与重组的新格局中。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含有社会和文学两个层面的涵义。文学现代性既依赖社会现代性的发展,又是对社会现代性的批判、反思。这二者构成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文学现代性对社会现代性的批判可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划分的标准是是否以理性精神为信仰。西方文学现代性两个阶段的发展脉络极为清晰,也取得较大成果。而中国的文学现代性虽然是在西方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的,但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的文学现代性并没有层次分明的两个发展阶段,而是两个阶段杂揉在一起,同时具有两个阶段的特征。但中国的文学现代性还不成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空白之处。这是由中国的经济文化的落后性所决定的。不过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行,中国的文学现代性将在21世纪真正成熟、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9.
《漳州师院学报》2021,(3):62-68
美国非裔文学中的文化空间与其共同体思想建构是一个深受其独特族裔历史影响的过程。根据对文化、文化空间和文化共同体等内涵的梳理,探讨非裔文学中所体现的文化空间共同体思想。非裔文化空间的鲜明特点就是对"可知共同体"和"理想共同体"的追求,抗拒美国"例外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空间隔离和种族主义压迫。"黑人文艺运动"压倒性的"理想共同体"美学规约,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与美国非裔文学"异见共同体"思想产生了最为激烈的交锋。随着各种"后"思潮和所谓"后种族时代"的到来,美国非裔共同体思想建构传统中的异质性和开放性将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超越现代化意识形态与西方中心主义,在重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消解全球化语境中日益加深的文化认同危机。为此全面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化与一体化相统一的特质,继而理性选择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力求综合创新,取得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砚滴为中国古代文房中的经典文具之一,它的诞生是秦汉时期各种书写环境以及条件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结果。砚滴蕴含并承续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和文化基因。透过砚滴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精神导向,此种导向和西方现代设计文化的精神导向是大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的今天,餐饮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的重要体现,因此餐饮业的发展也呈日新月异之态.西方餐饮文化的迅速传播,不仅为中国的餐饮业注入了新的元素,而且迎合了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西方餐饮文化的融入刺激了中国餐厅展示空间设计的革新.以西式餐厅为基点,探讨了西式餐厅的空间设计内涵.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19,(3):49-5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宣翻译是外宣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外宣翻译材料中包含有大量中国特色文化表达。中国特色文化表达一方面代表我国的文化、传统、国情,另一方面对于西方受众而言,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容易造成误解,影响外宣效果。因此,根据国外受众的语言、思维习惯等,分别选取保留文化意象、删除文化意象或替代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准确地表达中国特色文化,为外宣翻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培养了骆明敏锐的心感和强烈的文学使命感 ,并使他能将自己的创作、评论、文艺组织活动扩展到对民族、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深思上。骆明的游记散文正是以中华传统文化所养育的“文心”去解读世界各地的异国风光 ,因此 ,这些描写异域风光的游记散文无不涂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 ,无不传递着中国传统式的价值判断和哲理思考 ,因而显得厚重、深沉 ,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既是目的论又是方法论,为传承好发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又为翻译好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了研究路径.要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权的构建,首先要对文化话语权进行界定,明晰其内涵和外延,同时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文化多元化的思想,牢固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注重从多模态的角度构建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对东西方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传统均有深刻理解。其独特的文化修养必然对他的生活态度和文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必然会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仁”。而西方文化则是以“自我”为棱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影射在人格上,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从不同的文化渊源、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分析可观察到中西方人格差异及其表现,而中西方文化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对于实现人格整合及塑造现代化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超越现代化意识形态与西方中心主义,在重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消解全球化语境中日益加深的文化认同危机.为此全面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化与一体化相统一的特质,继而理性选择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道路,力求综合创新,取得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谈到中国文学形式的现代转型时,学术界多侧重于强调西方文学的输入在其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却往往淡化了中国本土文化对这一转型的能动参与。实际上,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民间文学以其现代性品格,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建构起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师院学报》2021,(3):82-89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移民文化精神作为文化现象始终与共同体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察美国族裔文学中文化精神书写所呈现的各个层面,如民族情感、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等,剖析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精神所呈现的共同体特征,提出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精神共同体思想是美国族裔文化共同体思想的灵魂,促成美国从原来多种文化融合的"大熔炉"逐渐向多元文化并存的"色拉碗"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