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晨 《科技咨询导报》2012,(28):251-251
按类招生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改变以往按照具体专业招生模式,转而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是"大专业"来进行招生,旨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人才,是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按类招生现状分析,与传统招生进行对比,对高校按类招生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浅析按类招生、按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当前高校中出现新的招生和培养模式--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含义、产生背景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专业分流及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谈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韩晓芳 《科技信息》2012,(35):362-362,424
多年来.高考一直分文理科出题考试,高校招生也分文理科按专业进行招生。由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和高校学科门类招生比例设置的不同,导致历年高校文理科招生比例、招生计划不同。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岗位理工科人才需求量大.文科偏少.  相似文献   

4.
王恒安 《科技信息》2010,(22):71-72
近几年,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实施按大类招生培养的模式,即在高校招生录取时,不再按专业或专业方向来确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而是按学科(或系或学院)制订招生计划而进行招生录取。本文在对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背景分析及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其实施的现状进行了扼要的分析,论证了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培养的必要性,并初步对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法律性质、招生过程中高校的法律地位及招生过程中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结果为高校招生纠纷可诉化提供了理论及现实依据。高校招生过程中可能被诉的教育纠纷主要存在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两个层面,而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招生工作不透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力度不够;招生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因此,完善招生立法、建立健全招生信息公开机制、高校重视《招生章程》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等是减少高校招生纠纷诉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3):107-111
目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重心较低,研究生教育薄弱;形式结构上,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有待提升;科类结构不合理,工学和管理学招生比过大,人文学科招生比过小;区域结构不平衡,高校集中在郑州市。应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放管服"改革;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应明确办学定位,突出特色;加大人文学科建设力度,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区位优势,优化河南省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独生子女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高校工作的热点和难点。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作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的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高校中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招生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招生改革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内容,要把高校招生作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扩招与择校是对传统招生制度的重要改革,但也存在一些政策、措施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招生部门、教育部门和政策专家必须找到一个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不可违逆的传统和现代性的和谐结合,或曰国家计划和市场经济的和谐结合。  相似文献   

9.
高校招生自主权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高考制度改革中高校招生自主权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依法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必要性,并就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与兼顾教育公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科学分配,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科学地分配研究生招生计划是高校招生部门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两阶段分配法的基础上,采用双因素激励理论,将影响名额分配的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指标和调节指标两类,在基础指标分配名额的基础上,根据调节指标计算出各招生单位最终获得的分配方案。经过实证分析,在两阶段分配法的基础上采用双因素激励理论,能够确保高校更加科学地分配研究生招生计划,从而促进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提升等多方面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有教育以来,就重视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等等,而这一切的教育都在提倡"美育!"用艺术的美来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人格素质、道德修养,用艺术的美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通过对艺术美的教育和探讨,优化校风涵养人格。  相似文献   

12.
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被提上日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的音乐艺术教育,它具备的功能是其它学科所无法取代的.文章论述了音乐艺术教育对德育、美育及智力开发的特殊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展望了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即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相似文献   

14.
探讨素质教育下数学教育评价应具备的3个特征,并给出操作中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站在一个刚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的八零后高校教师角度,围绕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结合当下大学生的特点,探讨如何在集体教育中尽量因地制宜地实现个性化教育,以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完成沟通-发掘-区别-鼓励的教育过程,以寓教于乐和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及面对学生的错误坚持和善坚定与正面管教同时进行的新教育方法,以互动为教学的生命,完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信、快乐、坚持、写作的"心智健全的人",以及具备充分的技能更具备综合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本文旨在解决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还未平稳度过的心理脆弱的青春期问题,以及无法与集体共融的心理问题,最终实现"教育梦"。  相似文献   

16.
在素质教育中 ,美育占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美育培养的审美素质直接关系到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塑造。为此 ,传统美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需要确立一种新的美育观 ,赋予美育以新的使命。作为一个在现代化进程中被提出来的命题 ,美育的使命 ,有着广阔的前景。其重要任务 ,一是感性教育 ,二是人格教育 ,三是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众化教育下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目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的大众化教育以及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除了包含审美教育的内容之外,还包括非审美教育的内容。建筑艺术被包含在环境艺术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因为它在环境艺术的综合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进行建筑艺术教育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在建筑艺术的修养和素质方面得到提高是进行建筑艺术教育的基本功能。它涉及审美教育和非审美教育。在对建筑艺术审美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和重视非审美教育的功能和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学竞赛教育为例,介绍了教育家和数学家对数学竞赛教育的态度.指出:了竞赛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变相的应试教育;竞赛教育只能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不能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思维;竞赛考试缺乏监督,无法确保考试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参加竞赛训练的部分学生不是真正的学科爱好者,只是为升学而学习的急功近利者.最后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继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之后,创新教育成为高等教育颇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以提高创新素质、塑造创新品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呼唤的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