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在B-R缓冲溶液中,采用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平衡结合实验结果表明,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明显大于非印迹聚合物NIP的吸附量.选有与水杨酸分子结构类似的对羟基苯甲酸研究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水杨酸的选择性,表明此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水杨酸的吸附量总是大于对对羟基苯甲酸的吸附量,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水杨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将工业二乙烯基苯和致孔剂溶胀到磺化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磺化聚二乙烯基苯/聚二乙烯基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SO3H/PDVB IPN)珠体,测定了2种IPN的结构及其对茶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IPN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相近,但分子印迹IPN对印迹分子具有较好吸附作用,从而实现了以较简单的方法合成分子印迹效果好的大孔交联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以Pb~(2 )为模板分子,以巯基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交联巯基壳聚糖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其合成、吸附和洗脱条件,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抗酸性提高了,且保留了对Pb~(2 )良好的吸附性和识别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以硅胶为载体、辛基酚为模板分子、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TEOS)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辛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吸附平衡实验等多种手段对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和空白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辛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而且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辛基酚模板分子具有明显的特异选择性,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去除率高达75.3%。动力学吸附性实验证明,吸附饱和时间较短,在18 min左右,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2-乙酰基环己酮与Co(Ⅱ)的配合物为模板,合成了对苯甲醚乙酰化反应的邻位取代产物有一定识别性能的钴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Co(Ⅱ)-MIP).采用FT-IR,N2吸附-脱附和SEM等分析方法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将该印迹聚合物应用于苯甲醚酰基化反应中,考察了对苯甲醚酰基化反应区位选择性能力,结果表明Co(Ⅱ)-MIP的印迹空腔具有特定的空间立体结构和结合位点,表现出一定的酰基化试剂识别性和邻位酰基化区位选择性,提高了苯甲醚邻位乙酰化产物的产率.  相似文献   

6.
以三元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甲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对甲磺隆有特异性吸附,对结构相似物氯磺隆、苯磺隆、噻吩磺隆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将其填装于自制的固相萃取柱中,制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柱.采用该固相萃取柱预处理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泥土以及水体中四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方法在 0.1~20 mg/L 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 0.999 2~0.999 8;四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检出限分别为土样中 2.2~4.8 μg/kg 和水样中 0.26~0.47 μg/L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土样 1.34%~7.79% 和水样中 0.81%~5.79% ;四种除草剂的回收率分别为土样中 79.90%~103.51% 和水样中 89.30%~102.93%.该方法可用于稻田泥土以及池塘水体的除草剂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方法,用于酱油中4-甲基咪唑(4-MEI)的富集和测定。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结构类似物对MMIPs的选择性识别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的加样回收率在97.33%~104.57%,测得真实样品中4-甲基咪唑质量分数分别为0.058%和0.108%。说明合成的聚合物可作为酱油中4-甲基咪唑的选择性固相萃取材料,此方法可用于酱油中4-甲基咪唑的高效富集、萃取及测定。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一种新型吸附材料-离子印迹聚合物,优化了对痕量Ni 2+的吸附与解吸条件.在pH=7.0、流速为4.0mL/min的条件下,离子印迹聚合物能定量吸附试液中的痕量Ni 2+,其动态饱和吸附容量为7.38mg/g.吸附在离子印迹聚合物上的Ni 2+可用5mL 1.0mol/L HCl完全洗脱.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26μg/L,线性范围为0.1~5.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91%(1.0μg/mL Ni 2+),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镍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正分子识别在生物分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家为了能够制备一种对特定分子具有鉴别能力的聚合物进行了各种尝试,最终提出了"分子印迹"这一技术概念.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1-2]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快速发展,特别自1993年Mosbach等发表有关茶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后,分子印迹技术因其通用性强、专一识别性高的特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环丙沙星和沙拉沙星互为模板分子合成了环丙沙星和沙拉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及作为色谱固定相的分离及影响因素.将制备的分子印迹固定相用于HPLC,该固定相对模板分子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达到了预期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