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A、LN、PⅢNP、IV-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35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人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HA、LN、PⅢNP、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35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人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寻找肝纤维化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分析血清肝纤四项浓度与肝脏不同程度纤维化病理分期的对应关系。回顾性分析7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病理活检病例结果及血清肝纤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将肝纤四项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HA、PCⅢ、Ⅳ-C、LN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5(P0、01)、0.387(P0.05)、0.488(P0.05)、0.412(P0.05)。四个指标水平均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且HA的S3、S4期水平与S1期、S4期水平与S1、S2、S3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PCⅢ的S3、S4期水平与S1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S0~S2为轻度纤维化,S3~S4为明显纤维化,通过ROC曲线分析HA、PCⅢ、Ⅳ-C、L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736、0.779、0.642。敏感度:LNⅣ-CPCⅢHA;特异性:HAPCⅢLNⅣ-C。肝纤四项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对肝组织明显纤维化时(S3、S4),临床诊断价值较大,其中LN最敏感,HA特意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5.
我院1985年至1989年3月对15例肝脓肿及5例原发性肝癌进行B超检查。本文就声像图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60只健康的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油溶液造模,药物组造模同时给予辛伐他汀灌胃(5mg·kg-1·d-1)至实验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量的橄榄油皮下注射。8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肝组织中I、III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大鼠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较轻,I、III型胶原及TGF-β1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血清ALT、AST水平降低(P<0.05)。由此得出,辛伐他汀可以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和I、III型胶原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宋秀荣 《甘肃科技》2001,17(3):37-37
患者男,53岁。因上腹部不适一月余就诊。查体时发现肝脾肿大建议行B超检查。B超显示:左半肝长度95mm,左半肝前后径62mm,右半肝前后径152mm,肝实质内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最大约为62×63mm,正常肝组织几乎看不到。脾脏厚度68mm,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无回声区,最大约45×49mm。双肾形态失常,大小无法测量,双肾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内回声均匀,边界清晰。超声提示:多囊肿、多囊脾、多囊肾。讨论:多囊肿、多囊脾、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多囊性疾病,女性发病较多,生长缓慢,大多数长期无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活组织检查(简称联合定位活检)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54例应用联合定位活检、51例进行诊刮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炎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样病变、子宫内膜癌亦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联合定位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总符合率(88.89%),高于单纯诊刮与理检查的符合率(62.75%)(P〈0.05)。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活检安全、可靠、准确,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肝纤维化可逆性及药物抗纤维化作用等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成机制1·1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其特点胆管阻塞(BDL)包括胆管结扎、胆管结扎后切断和胆管粘堵(如逆行性注入组织胶)等方法。研究证实胆管粘堵的方法较其它两种方法稳定,胆管再通率低于单纯胆管结扎与胆管结扎后切断。阴宏[1,2]等总结了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模型的特点:(1)炎症反应轻,肝细胞坏死不明显;(2)胆管阻塞术后纤维化形成快,术后7d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板层素、透明质酸等)升…  相似文献   

10.
11.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理想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本文主要以大鼠为实验动物,综述了采用四氯化碳、血清白蛋白、四氯化碳+白蛋白、二甲基亚硝胺、乙醇及复合因素等造模方法,同时讨论了每一种模型的肝病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宝恩 《科技潮》1998,(5):118-118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在我国乙、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为其常见病因。据统计我国人口中乙型毒性肝炎的感染率达57%,目前血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人致占总人口的9.75%,也就是说大约有1亿左右的人口是 HBsAg 携带者,其中不少人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但肝穿病理证明:他们已潜在地发展为慢性肝炎。据估计,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这些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其中25-40%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由于其发病率高、后果严重,已成为人口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关于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的科学研究是关系到数以亿计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课题,其中阻断并逆转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从而阻止严重后果的发生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所谓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是指:由  相似文献   

13.
肝纤康合剂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纤康合剂是由著名中医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延教授的经验方,经多年临床观察,疗效确切,服用一个疗程后,能使ALT、AST、A1b、B、TBil明显下降.它的主要治疗原则为化痰去瘀、软坚散结、兼顾调肝、补脾固肾,同时调养阴血,以达痰、瘀同解、正气恢复、疾病乃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当今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全球健康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重症肝病。虽然许多科学研究都表明,肝纤维化早期具有可逆性,但这个逆转过程非常缓慢,甚至在并发症影响下,其逆转显得极为渺茫。因此,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并积极寻找有效药物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深刻意义。肝纤维化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寄生虫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关键环节表现为肝星状细胞活化,并进一步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特征表现为大量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破坏和假小叶生成。同时肝纤维化伴随着多种细胞因子的紊乱与氧化应激反应等,这一过程涉及机体内多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找到确切有效的西药。而传统中医药,因其具有多靶点、辨证论治的优势,在肝脏疾病包括肝纤维化的研究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不错的进展。部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以及中药单体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抗肝纤维化具体的药理作用机制仍有待...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制备小白鼠病理性肝纤维化模型,并观察水蛭桃仁汤对早期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病理过程的阻断及逆转作用。中药治疗组动物血清Ⅰ型前胶原(PC-Ⅰ)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减少,血清Ⅲ型前胶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物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TL-6)均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下降(P<0.05)。图象分析结果表明,水蛭桃仁汤能使日本血吸虫性肝虫卵肉芽肿的周长、最大直径及最小直径缩小,肝内病灶中网状纤维减少,增生纤维组织所占面积下降,肝病灶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地减轻。提示水蛭桃仁汤对减轻日本血吸虫病所致的肝纤维化损伤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SCA)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 TA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SCA(4 mg/kg)灌胃给药治疗5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活性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H&E及Masson染色检测小鼠肝组织损伤及胶原纤维表达情况;体外实验中,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肝星状细胞(LX2)的活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汉丹肝乐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猪血清腹腔内注射复制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用汉丹肝乐治疗,研究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中药汉丹肝乐对其的影响.结果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及层粘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汉丹肝乐治疗组Ⅰ、Ⅲ型胶原及层粘蛋白的表达明显较模型组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猪血清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效果较为理想,汉丹肝乐能有效防治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索关于肝纤维化模型研究文献,从纤维化形成机理方面进行综述,为合理建立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肝脏血管瘤与肝癌的鉴别是一大难题,1982年日本竹原提出观察肿瘤边缘声像“锐与钝”进行鉴别。我们自1991年用B超并运动试验诊断肝内血管瘤26例,并经CT正常扫描及增强扫描证实,发现确属肝血管瘤患者,其声像图有一定规律性特征性改变,而其他肝肿瘤无类似改变。本文以这些特征性改变作为诊断肝脏血管瘤和与其它肝肿瘤鉴别的一种简易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中的价值,对180例宫外孕患者进行了B超检查,结果因宫外孕临床表现不同,其声像图表现不一,可以出现4种表现:(1)宫外妊娠囊、胎心搏动点及胎儿影像。(2)围绕子宫形成液性暗区,此暗区大小与出血多少呈正比。(3)形成肿块多位于陶氏腔或一侧附件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周围回声杂乱,需与盆腔肿瘤及炎性粘连包块鉴别。(4)当继发腹腔妊娠时上述异常回声区内见到胎囊、胎心搏劝点及胎儿影像,B超在宫外孕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是一种方便、实用、可重复、无痛苦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