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分析在校大学生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提出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的可行性措施,促进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济南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和山东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问法.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对亚健康的概念了解甚少,对亚健康状态的内外表现认识不全面.学业负担重、不规律的生活节奏、网络的诱惑、就业压力等是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结论:大学生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多发群体.学校和社会以及其它各个阶层应对大学生的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正确引导大学生预防和消除亚健康.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增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预防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减少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人群,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工作、不良生活事件3个方面制定评估指标系,运用灰色聚类评估方法,建立大学生亚健康评估模型,从定量的角度评估分析大学生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亚健康自我评估方法,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王玲  施俊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117-119
近年来,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等,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问法等方法,通过对我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析导致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我院大学生实际生活状况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走出亚健康和减少亚健康的发生,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笔者于2012年4-5月和2013年4-5月使用同一台德国产人体能量监测仪(亚健康检测仪)对江汉大学1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生物电反馈的重复检测,对其亚健康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并对他们一年来的日常生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的在校大学生中,60%的男生和81.5%的女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受检的男大学生年龄越小,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越高;女大学生年龄越大,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越高。从一年来的变化情况看,只有4.8%的大学生健康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42.9%的大学生由健康状态转变成亚健康状态。江汉大学健康状况变好的和维持健康状态的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普遍好于维持亚健康状态及健康状况变差的大学生。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一是睡眠质量不好,二是就业等各方面问题带来的精神压力和不愉快的情绪,三是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导致生活方式不科学、不健康。结论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堪忧,较大比例大学生处于亚健康或正在向亚健康状态发展。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孙云  任平社 《科技信息》2009,(18):21-21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心理矛盾更加激烈,为了使社会认识和了解大学生健康状况,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亚健康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形式等进行阐述。并且从流行病学、生物学、心理学等方面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亚健康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部分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回收心理亚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有效问卷544份,运用spss19.0中文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活方式各自变量与因变量心理亚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6-0.8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生活方式各维度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度大小不一,对心理亚健康影响权重从大到小的生活方式依次是人际支持行为、生活规律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饮食营养行为、运动锻炼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其中人际交往、生活规律、健康责任和健康危害等4个维度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P〈0.01)。结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于心理亚健康状况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从生活方式入手将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亚健康概念和亚健康形成原因的概述,试分析了轮滑运动在改善大学生亚健康方面的作用,从而为轮滑运动在预防大学生亚健康方面提供实践依据以及走进大学体育课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表现症状及相关成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湖南城市学院85.27%的在校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瞌睡、记忆力减退、思维效率低、耐力下降、情绪不稳定.造成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对健康和亚健康的认知的偏颇...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国内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境况.除生活习惯、周围环境等因素外,心理状态也是导致大学生身体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压力、抗压能力、心理调控能力、人生观因素及人格障碍等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改变目前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以沈阳工程学院轮滑选项课的60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5周的轮滑干预大学生亚健康实验.结果表明:轮滑干预后,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较干预前有明显缓解(P0.05),轮滑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效果.建议高校应做好提高大学生体质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服务工作,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和专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特点,通过多元人际关系的互动与转换,在提升大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增强其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敏感度.  相似文献   

12.
施俊  历星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52-15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对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采用传统养生中的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等方法,分别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旨在使大学生早日走出“亚健康”这种不适状态.  相似文献   

13.
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焦虑、烦躁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困倦、易疲劳等机体方面的问题和自闭、冷漠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指出了亚健康状态对大学生的心理、机体、人际交往等诸方面的危害,根据大学生在心理、机体、人际交往等诸方面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提出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和方法,以期帮助他们尽早走出亚健康状态,促进大学生在心理、机体、人际交往等诸方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以频繁出现的情绪躁动、兴致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过分敏感或行为能力下降等表现为特征的存在状态。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以及降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途径,指出大学生的健康成材不容忽视,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沟通。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高校学生"亚健康"人群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部分高校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亚健康人群比例较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担心自己的健康、失眠多梦等等.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饮食起居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心理负担过大、不良嗜好等.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并探讨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对如何预防和降低高校学生亚健康人群比例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年部分一本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对不同类学生间同一性进行列联表检验,对6类亚健康影响因素作因子分析,并建立影响因素与亚健康得分的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亚健康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疲劳等症状发生率较高,在校学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及自身评价尤其是压力等因素与亚健康中医学症状间均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很大比例,为了能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大学生意识到高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并积极改善,本文对高校学生的亚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来抵御亚健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课发展传统体育养生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文林  陈钢 《科技信息》2007,(28):217-218
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学生存在普遍,通过传统体育养生锻炼,150例大学生中,85%的存在亚健康状态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证明: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改善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高校体育课应广泛发展传统体育养生。  相似文献   

19.
杨淼 《科技信息》2011,(2):71-7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使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对社会、自己都产生影响,而使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产生的。我们应该从学校和个人两个角度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红霞 《科技信息》2012,(33):495+511-I0023,I0039
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很长时间以来备受关注,到目前为止均未有好的改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社会实践调查力图寻求一套较为完善的“亚健康”大学生健康促进干预措施,旨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作理论指导,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