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平 《科技信息》2013,(18):305-306
运动训练中的"运动负荷"是训练数量、质量和难度的综合客观量度,对运动员起到直接的刺激作用,并对训练和比赛的效果起到直接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研究运动负荷问题,不倦的记录数据观察不同负荷对人体作用而产生的变化,希望探索出合理负荷的内在规律。探求这一规律必须从负荷在训练中的作用和引起人体变化的生理学作用上入手,并注意到现代运动训练对人心理方面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跟踪湖南工业大学健美操运动员不同训练时段的心率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训练程度,结果显示我校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较好,但其训练强度和运动负荷还可适当加大,为进一步提高训练队的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宋永伟 《甘肃科技》2011,27(3):182-183
依据马特维叶夫的"训练周期理论",结合现代运动训练原理,对运动员竞赛期运动负荷量、负荷强度、负荷密度和负荷难度的施加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希望能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赛前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不同比赛强度进行男子冰球运动员赛前赛后血压、脉率、血清皮质醇的监测,结果表明,面对不同对手比赛运动员血压、脉率出现明显变化,而短时间大强度比赛后皮质醇变化不大,赛后没有造成体内激素平衡紊乱。在冰球不同强度比赛和训练中,有目的监测这些生理指标,对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科学安排训练和运动负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田径运动训练中恢复性训练积极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机体的各种机能在一定运动结束后,将不能保持一定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即产生疲劳.通过采用恢复性训练,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使运动员机体内能量物质分解后更好地合成,促进运动员机体的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生理、心理、运动技术学习三个方面阐述了恢复性训练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窦义军 《科技信息》2010,(26):280-280,282
本文通过对创新理念内涵的深入理解,拓展对运动训练负荷潜能的开发认识,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训练负荷的开发做出更好的判断。创新理念下运动训练负荷的潜能开发,要从竞技比赛的需要出发,认清项目的本质特征和制胜规律,突出专项训练与比赛的一致性;优化调整负荷结构,统筹处理训练环节,结合实战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规律、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运动训练的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使运动员的机体受到刺激,促使运动员获得最大范围内竞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场实验的研究方法,在射箭训练和比赛现场,遥测纪录优秀运动员在训练和不同类型比赛(训练、考核、比赛;排名赛、淘汰赛、团体赛)时全过程的心率,监测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和紧张状况;同时采用《影响射箭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状态调查表》,通过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不同情境的测试和调研,全面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研究发现,不同的运动员对不同比赛类型的紧张和焦虑程度不一,教练员要据以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来消除其紧张和焦虑感;但对于训练和比赛,适度紧张和焦虑是必要的,过度放松是一种不良的行为,要加以关注.因人而异、因材施训应是运动队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试,对运动训练专业男大学生的闪烁值在不同运动负荷中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目的在于对男大学生在不同运动负荷中运动疲劳的生理指标进行量化测定,为合理、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生理角度谈间歇训练法对中长跑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顺应中长跑项目间歇训练方法的发展规律,主要从生理角度分析了不同运动项目采用间歇训练法的间歇时间和运动负荷.从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因项施训原则出发,对间歇训练法进行分类梳理,并就其在中长跑项目训练中的运用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庆功  陈磊坡 《科技信息》2009,(26):277-277,279
在当今的竞技体育中,训练负荷接近人体生理极限,必然产生运动疲劳,甚至导致过度训练,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成为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作一综合,根据运动疲劳的概念及分类和产生机制,总结出恢复疲劳的方法。运动性疲劳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问题,它不仅是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还与运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随着当今运动训练科学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训练的竞技水平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运动员为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进行高强度、大运动负荷训练的日常训练和竞赛。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必然大大超过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水平,随之而来的是能量供应总是赶不上消耗的速度,产生运动水平下降、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消极的症状。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利用运动员脉搏波信息对其运动状态(高强度运动、平静)进行判别,并减少身体状态的随机性对脉搏波特征信息的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原始脉搏波信号进行建模进而提取特征信息进行状态判别的方法.利用训练-测试的二分类分析方式,对运动员的心率状态进行判别,以分析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辅助其进行运动训练工作.实验通过对10名运动员志愿者在不同状态下进行脉搏波采集,对预处理后的原始信号进行函数建模并提取生理信息,利用SVM进行监督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运动员心率状态进行有效判别,得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方法在体育运动训练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体育科学体系建立的基础。动用员在竞技运动中所创造的优异成绩,都堪称是人们在运动训练中不断运用科学技术方法有目的地研究、开发人的各种特殊运动能力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人们在运动训练实践中越来越强调以科学化为中心,主动地、有目的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运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形成了运动训练方法的科学体系,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主要后备力量,体能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保证,但目前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拟从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意义、存在的误区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入手进行思考,旨在为更合理有效地进行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层面来看,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导致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深层次矛盾。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贯彻有助于运动员“终身发展”的理念,推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渐进式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完善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正确认识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社会扶助性,建立健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的法制体系等是今后建立健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制度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县(市、区)级64所业余体校运动员的训练保障现状进行分析,并探寻主要影响因素和提出发展策略,为不断完善业余体校运动员训练保障措施,提高业余训练科学化程度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篮球的项群训练,其内容与方法是构成训练过程的重要条件,训练计划是实施训练内容与方法的重要保证;而训练过程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必经阶段.因此,确定运动训练项群的内容、方法与计划,对运动训练和比赛以及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参加2008“迪士尼歌舞青春全国啦啦舞挑战赛”的80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准备活动不充分、未掌握动作要领而盲目练习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而且以踝关节的创伤最多。对常见损伤部位、性质及损伤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预防方法,以帮助啦啦操教练科学地制定训练方案,保证训练和比赛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8.
营养是保证径赛运动员最佳身体和竞技状态,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通过近年来的运动营养学成果来探讨能够有效保证径赛运动员日常训练、比赛所需能量和营养,并且在训练、比赛后能够快速恢复体能和保证身体健康的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安排。  相似文献   

19.
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运动员培养过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运动员的培养不应该拘泥于1个固定的模式,本文以秦旺萍为例,就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个性化培养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求为今后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