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和苏共中央正式承认苏联社会主义存在异化现象,并提出消除异化是社会主义的任务。这为苏联的改革提出了又一理论根据。苏联究竟存不存在社会土义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3月11日,即苏联最高领导人契尔年科病逝后的第二天,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国际上普遍注意到,戈尔巴乔夫的当选同宣布契尔年科逝世相距不到5个小时。戈尔巴乔夫今年54岁,是自勃列日涅夫去世以后相继担任苏联最高领导职务的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一个大国的最高领导人更迭,国际上自然都在认真观察新领导如何处理当前的内外事务。戈尔巴乔夫上任后立即履行了他的职责。他在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的中央非常全会上发表了讲话,阐述了内外政策的大要;紧接着便主持了紧张的契尔年科葬礼活动。葬礼期间,他连续会见了27个国家和  相似文献   

3.
苏联共产党第28次代表大会于7月2日至13日在莫斯科召开。戈尔巴乔夫代表苏共中央在会上做政治报告。大会总结了苏联的五年改革历程,分析了当前苏联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确定了今后苏共的任务;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出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新的行动纲领,明确苏共今后的发展方向;力争团结,避免分裂,以保持苏共执政党的地位。形势严峻提前开会苏共28大是在苏联社会处于重  相似文献   

4.
3月11日,契尔年科逝世后的第二天,苏共中央举行了非常全会,由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葛罗米柯提名,选举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这是继斯大林之后苏共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人(除马林科夫短期主持苏共中央工作外),外电评论这可能是苏联党和国家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生于俄罗斯联邦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里沃尔诺耶村的农民家庭,俄罗斯人。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不久,当他刚15岁时就开始了劳动生涯,当过农机站联合收割机副司机。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随后又回到家乡,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相似文献   

5.
1985年-8月,54岁的戈尔巴乔夫接替去世的契尔年科,当上了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就以他充沛的精力,卓越的胆识,积极推行他的新政,在国内致力予破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在对外政策中实行对话缓和的方针,引起世人瞩目。为了给推行新政提供理论根据,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  相似文献   

6.
如今,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这个名字不仅在苏联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上广受注目,也颇为驰名。可是四年前,他却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苏联中上层干部。人们评论,苏联的改革大潮将他推涌出了名。叶利钦与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是同龄人,生于1931年,毕业于乌拉尔工学院,长期在地方建筑部门工作。1976年,升任俄罗斯联邦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1981年才进入中央委员会,不久调任建筑部长。在上述期间,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但是1984年以后,他的仕途生涯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1984年7月苏共中央全会上,他被选为苏共中央书记;1985年底,出任莫斯科市委第一  相似文献   

7.
布哈林被宣布平反后,有读者来信询问苏联1938年审判详情。下面两篇文章对这次和前后几次审判作了简要介绍。 在苏联,人们正通过各种方式对苏联历史上,特别是30年代肃反运动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进行反思和平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纪念十月革命70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公开性原则,1989年初苏联出版了《苏共中央消志》刊物,主要介绍苏共中央机关的活动和党的领导成员的情况。该刊应读者的要求,在第5期发表了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就他个人经历、待遇和家庭情况答该刊记者米哈依洛夫·H·问,现摘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推行的全面改革中,军事改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局势持续动荡的情况下,苏军作为稳定政局的重要因素,其改革走向更为引人注目。防御学说和质量建军早在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后不久,苏联即确定了“军队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需要”的方针。同年10月,戈尔巴乔夫在访问法国时首次提出了“合理足够”原则,并在翌年初召开的苏共27大上对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关键在行动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7月28日在苏联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就苏联国内外政策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广泛地谈了亚太地区形势、苏联关于亚洲安全体系的主张、中苏关系、苏美关系、苏日关系、阿富汗问题以及柬埔寨问题。同过去苏联领导人以及同他自己过去的讲话  相似文献   

11.
(一) 1985年3月10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契尔年科因病逝世。次日,苏共中央举行非常全会,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在这次会上,资深识广的老外交家、苏共中央政治局核心人物葛罗米柯曾对戈尔巴乔夫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主持过书记处、政治局会议,表现出色;是一个讲原则、有坚定信念的人,善  相似文献   

12.
5月15—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应苏联总统、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邀请,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正式访问我国的伟大邻邦苏联。江总书记这次访苏是对1989年5月15—18日戈尔巴乔夫总书记访华的回访。两次访问都安排在5月,日期也几乎相同,这自然是一种巧合。但两年中两国领导人两次举行最高级会晤,则不是偶然的。它是中苏两国的共同需要,也符合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指导下,苏联的对外经济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共27大通过子《苏联1986年至200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其中把苏联的对外经济战略新方针概括为:大力完善和完备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协作;加深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稳定的贸易、经济和科技联系并完善同它们的合作;改进同外国的贸易结构。根据这个方针,苏联的对外经贸体制已作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姜毅 《世界知识》2011,(24):54-56
没有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苏联也许还能延寿;而没有此前30多年的改革不到位、停滞不前,则根本不可能出现后来的疯狂。  相似文献   

15.
美国无法确定戈氏的政治前景在华盛顿,不论是里根政府还是布什政府,都没有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成功持特别乐观的态度。1987年春,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访问莫斯科时非正式地对戈尔巴乔夫谈到她最近在华盛顿访问了一些高级官员,他们认为苏联的改革失策了,这一失策将会搞垮苏联这个中央大国的整个经济结构,特别是当戈尔巴乔夫推进这项改革太快的时候。她告诫戈尔巴乔夫要谨慎,尽管她自己也在将英国的国家工业转为私有化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但她还是希望戈尔巴乔夫能够成功。戈尔巴乔夫在向政治局报告时未指名地取笑那些极端保守的美国人,他补充说也许他们有道理,他认为无论如何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才能重新调整好苏联的经济,但这只是事后的想法,因为,他没有照此去做。  相似文献   

16.
戈尔巴乔夫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戈尔巴乔夫在书中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在苏联进行改革、改革的范围与内容、改革的条件、初步效果和前景,勾勒了苏联对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新的构想。本刊选载书中的一些重要章节介绍给读者。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7.
晓发 《世界知识》2012,(3):56-57
西方对戈尔巴乔夫仍然是赞誉有加,但同时也出现了褒者更褒、贬者更贬的新现象.戈尔巴乔夫在西方一直享有盛誉并获得好评,因为在西方人眼里,正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并且开启了俄罗斯的民主进程.自苏联解体至今的20年里,西方的主流舆论一直保持着对戈尔巴乔夫积极和正面的评价.2011年,当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和苏联解体20周年相遇的时候,西方媒体再次热评其历史活动和历史地位.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西方对戈尔巴乔夫的基本评价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对戈尔巴乔夫仍然是赞誉有加.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也出现了褒者更褒、贬者更贬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戈尔巴乔夫倡导的公开性和民主化给苏联的新闻事业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苏联报刊一反几十年“《真理报》无真理,《消息报》无消息”,假话连篇,内容枯燥,舆论一律的僵硬局面,在报道上突破了一些传统禁区,实现言论多元化,引起广大群众的兴趣和赞赏,报刊发行量也随之大幅度上升,显示了苏联新闻事业日益繁荣的景象。据《苏共中央通报》报道,1989年中央报纸的总订数为1.244亿份,比1988年增长16%。全国性杂志的总订数为1.932亿份,比1988年增长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17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接待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戈尔巴乔夫之后,立即作了一次为期六天的旋风式的环球之行。她先后访问了北京、香港和戴维营,行色匆匆,席不暇暖,行程达四万多公里。在短短的一周内,她连续同苏联、中国、美国三国的主要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会谈。英国舆论认为,这是她自1979年上台以来所开展的最紧张也是最出色的外交活动。撒切尔夫人自己说,“这样来结束这一年,是比较积极的。”在伦敦,她同戈尔巴乔夫讨论了英苏关系、东西方关系以及如何避免武装冲突和推进裁军等问题。虽  相似文献   

20.
趋同和求同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阿甘别吉扬院士回答笔者提问,讲了他自己见到的一件事。戈尔巴乔夫1987年在华盛顿同美国各界著名人士会见时,加尔布雷思单刀直入地问他:为什么你们这么害怕“趋同”这个词?戈尔巴乔夫的回答耐人寻味:我根本不害怕! 加尔布雷思关心“趋同”问题,并不出人意料。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趋同论的著名捍卫者。所谓趋同论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向对方靠拢,有一种趋向于同一的现象,这种理论长期被苏联理论界指责为“资产阶级辩护士的理论”,“帝国主义从内部破坏社会主义的全球战略的‘科学’根据”。直到1988年10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梅德韦杰夫担任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主席后第一次讲话,尽管承认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