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对54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行AF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了1~2年的随访,脊柱后凸角术前的平均29.3°变为3.8°,38例脊髓神经及椎体高度恢复,4例患者内固定断裂,6例完全截瘫的患者神经功能没恢复,但能够坐轮椅活动.结论:对胸腰椎椎体骨折及合并截瘫的患者具有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病人采用个性化复位及AF内固定系统固定,并根据X线和CT对骨折畸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背痛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脊柱后凸角度、脊柱中柱突入椎管内程度、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5.9%,29.3%和51.4%恢复至术后5.2%,8.5%和92.6%,22例神经功能合并不全脊髓损伤者获得I~Ⅲ级的恢复;5例病人术后出现中度腰背痛;4例病人并发复位不良;2例断钉.结论AF椎弓根由固定系统对胸腰椎爆裂骨折复位确切,椎管间接减压效果佳,但对D型骨折,尤其是合并后纵韧带断裂的病例间接减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应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2年7月,将1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骨折复位及AF钉内固定,其中12例椎板减压,7例骨移植,5例未给予减压.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诊4~6个月,平均10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从50%(30%~70%)恢复至正常的93%(90%~95%),水平移位全部恢复.Cobb's角由术前的15°恢复到6.3°.12例开放椎管减压病例,术前椎管受压面积由55%降至10%.脊髓神经的恢复依照Frankel分级标准都有Ⅰ~Ⅱ级改善.结论应用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及生理曲度.优于其他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在伤后6h~10d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本组全部病例术前、术后及随诊时均摄正侧位X片、CT或MRI扫描检查.结果 经X片、CT检查,病椎高度恢复90%以上,伤前的后突畸形Cobb角平均为25.5°(11°~32°),术后纠正至平均4.4°(1°~7°).结论 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王飞  张双明 《甘肃科技》2022,(23):111-113
观察脊柱过伸位按压伤椎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给予脊柱过伸位按压伤椎整复骨折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月对比VAS评分、Cobb角和ODI指数。47例患者VAS评分、Cobb角和OD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按压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减轻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6.
丁延虹  侯纪寿 《甘肃科技》2012,28(16):160-161
探讨了手法复位后,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自2003-2009年3月,共收治33例胸腰段骨折的病人,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14例,C级9例,D级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0d.笔者在全麻下采用脊柱可调式支架复位、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椎板减压、后突骨块复位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并截瘫病人,术后拍片及CT检查显示骨折完全复位,脊髓无压迫,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力恢复.本组33例,术后X线片示压缩椎体高度及生理前凸恢复,CT显示突入椎管内骨块复位,椎管体积恢复.无1例脊髓损伤加重者.本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范志海  沈忆新 《科技信息》2011,(30):403-40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2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临床资料,TLISS评分均大于4分,脊髓功能依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15例,D级6例。其中6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15例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6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减压、钛网和椎弓根内固定。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稳定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禾出现严重并发症。经过4~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脊柱稳定性均得到满意的重建,未发生螺钉断裂或内固定松动。脊髓神经功能A级1例无改善,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有效,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赖于骨折的分型、骨折的稳定程度和脊髓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和观察组(25例,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胸腰椎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疼痛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隙平均高度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及术后7 d内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方面表现良好,临床价值高,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取该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AF内固定系统结合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F内固定系统结合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2例.结果本组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X线摄影复查结果满意.结论本法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AF内固定系统结合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F内固定系统结合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2例.结果本组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X线摄影复查结果满意.结论本法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器械固定、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25例。术前后凸角20°~51°,平均27.3°±2.6°;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及椎管内死骨形成,2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10例,D级10例。结果本组25例随访16月~48月,平均(14.5±2.3)月。术后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患者平均Frankel分级上升(1.3±0.2)级,神经根刺激症状全部得到缓解。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最终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融合,无结核复发的病例。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MIPPSO)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指数、伤椎高度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所有手术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程度(VAS)以及伤椎高度与Cobb角。结果 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胸腰椎手术均已完成。其中创面愈合时间为(7.34±1.23)d,手术时间为(83.98±6.22)min,术中出血量为(66.45±5.11)ml。术后6d与术后10个月,OD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d与术后10个月,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Cobb角度明显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并有效减轻术后机体疼痛,值得临床应该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爆裂性胸腰椎胸腰段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评价椎管狭窄程度、后凸畸形对神经损伤的影响及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4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病例,经过随访半年到6年(平均2.6年),回顾性评价ASIA评分、椎管狭窄率、后突角与神经损伤、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144例病例中有47例有神经损伤及其伤后ASIA评分平均为32(0-50分),随诊结束时平均为44.2(24~50分),除2例死亡外,总恢复率达68.6%.A组(无神经损伤)、B组(不全瘫)、C组(全瘫)3组之间的椎管狭窄率、后突角无显著差异性(P>0.05);椎管狭窄率、后突角与伤后ASIA评分、最后ASIA评分和恢复率三者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椎管狭窄率和后突角不能完全作为评价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后神经损伤及恢复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8年5月,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共30例,所有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均行椎管潜行减压手术。通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Frankel分级及术后脊柱侧方成角的变化,从而评价经伤椎单侧固定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即刻伤椎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脊柱侧方成角和Cobb角较术后即刻均有所丢失,但前后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为B级的恢复到C级,其余C级、D级的均恢复到E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单侧5钉固定治疗后纵韧带完整的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以行潜行减压手术,神经症状恢复满意;对于无神经损伤的患者,只要后纵韧带保持完整,无论椎管内骨折块占位多少,均无需行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胸腰段椎管内肿瘤,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后对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椎管肿瘤后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椎管重建12例,其中,肿瘤位于胸段7例,腰段5例。结果随访9个月~5年观察效果,X线平片显示手术区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脊柱稳定。结论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胸腰段椎管肿瘤后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技术,能够维持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远期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复杂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对 5 0例复杂骨关节损伤病人CT片进行分析。其中 31例同时做了X线平片和CT检查。将CT片与平片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5 0例病人 ,CT显示骨折 15 2处 ,关节脱位 2 5个 ,椎管狭窄 13例 ,脊髓损伤 1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 ,胸水 4例 ,关节积液 6例 ,上颌窦积血 6处 ,鼓窦、乳突积血 4处 ,软组织损伤 10例。31例中CT显示骨折10 4处 ,平片显示 46处 ;CT显示关节损伤 2 1个 ,平片显示 9个 ;CT显示椎管狭窄 10例 ,脊髓损伤 9例 ,关节积液 5例 ,平片均未显示 ;CT显示椎弓畸形 1例、平片诊断椎弓骨折可能 ,经手术证实为畸形 ;股骨粗隆间骨折 1例 ,CT、平片均未显示。结论 :(1)螺旋CT能直观、准确判定骨折类型 ,骨折片大小、数目及位置 ;(2 )能充分显示骨折片移位对附近组织造成的损伤情况 ;(3)能充分显示关节损伤程度并判定其稳定性 ;(4 )对损伤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改变显示清晰 ,对复杂骨关节损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但对线性骨折显示欠佳 ,可造成漏诊 ,应采取其它检查方法避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CT3D)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诊断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3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例。分别行X线平片,CT及螺旋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检查及技术处理。结果:CT对椎体中后柱骨折的显示有明显优越性,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不仅能具体、直观、形象显示骨折情况,而且对脊髓、神经根损伤的显示价值清楚。结论平片诊断爆裂骨折需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明确诊断需CT证实,螺旋CT3D和MPR对诊断及了解椎管内损伤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CT3D)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诊断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3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病例。分别行X线平片,CT及螺旋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检查及技术处理。结果CT对椎体中后柱骨折的显示有明显优越性,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不仅能具体、直观、形象显示骨折情况,而且对脊髓、神经根损伤的显示价值清楚。结论平片诊断爆裂骨折需与单纯压缩骨折鉴别,明确诊断需CT证实,螺旋CT3D和MPR对诊断及了解椎管内损伤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哈林顿分离棒(哈氏棒)应用于脊柱侧凸和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矫形治疗效果显著.然而,其并发症发病率约为4. 5%,断棒时有发生.文章分析了断棒原因,提出了附加保护套简作为防断的切实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