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磁运动是自然界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掌握电磁现象矛盾运动的规律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泰利斯发现了用琥珀摩擦起电的现象,首先认识了静电。我国战国时代,有磁石召铁的记载,以后有指南针的发明,对静磁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磁运动的认识也逐步深入。1780年,意大利人伽伐尼发现动电,1800年伏打得到了较  相似文献   

2.
电磁学的发展一、对静电学和静磁学的研究古代和中世纪对于电和磁的初步认识人们对于电和磁的研究严格地说是从十八世纪开始的,可是在古代人们就有了关于电和磁的一些初步知识,中世纪对磁的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古希腊人就知摩擦过的琥珀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electrcity)一词是从希腊字“ηλεκγρον”演变而来,意思就是“琥珀”,是吉尔伯特引用到科学中来的。古希腊人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二次电子发射特性与固体材料摩擦起电的关系,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资料公布的静电序列,重点考虑固体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特性,选取位于静电序列靠后位置的聚四氟乙烯、高密度聚乙烯( H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A3碳钢等固体材料,进行了摩擦起电实验,从摩擦速度、摩擦力与静电起电过程中原入射粒子能量的...  相似文献   

4.
(1)英国吉尔伯特于公元1600年发现,除琥珀外,其他许多物质摩擦以后均能吸引轻小物体。他在著作中首次使用“电”的名称。同年,奥托用硫黄球制成摩擦起电机。(2)英国格雷于1729年发现电荷可以传输,并且第一次用铜丝做导体。(3)法国杜法伊于1734年发现摩擦玻璃律和用同样材料去摩擦胶木棒产生的电不同;同电相斥,异电相吸。(4)德国克莱斯特和荷兰马森布罗于1745年分别发明莱顿瓶。同年,俄国利赫曼发明了静电计。(5)富兰克林受英国学考斯宾士电学实验表演的启发,于1746年开始研究电学。1751年他出版了《电学的实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13,(12):84-85
说到电无处不在,你肯定会说:那当然!哪里会没有电呢!电灯用电,电脑用电,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用品和器具都是用电的。的确,现在电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说到这里,你不妨设想一下,假如真没了电,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不过,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流动"在我们生活中的电,而是"隐藏"在一些现象背后的电。人们最早认识电现象是从摩擦起电开始的,当某些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或接触)后,会吸引一些细小的物体。这就是静电现象,是由于物体中的"自由电荷"因"吸引力"的差别而发生转移,一些物体上积聚了过多的电荷所致。  相似文献   

6.
在3种磨合油中的钢质渐开线直齿齿轮磨合试验中,笔者观察到摩擦副间有磨合电现象发生,即在磨合过程中,无论用数字式欧姆表还是用指针模拟式欧姆表去检测齿轮摩擦副间的电阻时,其读数皆可能为负值.研究发现,该磨合电现象是金属齿轮副磨损时发生的表面副间的电荷运动现象.文中还研究了磨合电现象的行为机理.结果表明:磨合齿轮副两表面的氧化磨损率差越大,磨合电现象越显著.文中还提出了通过检测摩擦副间的电阻表读数来判定摩擦磨损状态和修正油膜电阻参数测量值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定性分析了摩擦起电机理,指出了摩擦起电的危害和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已有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二次电子发射特性作为表征固体材料静电起电性能的一个新参数,并尝试利用二次电子发射特性来解释其静电起电过程;共挑选了6种有代表性的固体材料(涵盖了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了5种固体材料的4组摩擦起电实验,和3种固体材料在不同转速下的摩擦起电实验;并分析讨论了固体材料在静电起电过程中,其表面静电电位的大小和极性与其二次电子发射特性之间的关联机理,为进一步探索固体材料的静电起电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1.问题的提出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对于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为什么需要摩擦这个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阐述。这些不同的阐述,不仅使读者无所适从,给教学也带来很大不便。例如,最近出版的且使用得很广泛的两部书:(1)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79年2月第三版,第一册正文,第三页第11行:“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增强了两个物体相互  相似文献   

10.
在非接触式静电电位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静电动态电位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能根据需要实时记录模拟作业过程中静电电位的变化,进行静电隐患的分析.将该系统用于实际静电工程项目,模拟了危险品作业工况,得出静电电位随摩擦压力、分离速度、摩擦次数、湿度等因素变化的回归模型,并对影响静电起电的因素进行了交互性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静电起电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是很明显;各因素对于静电起电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摩擦材料>湿度>摩擦压力>摩擦次数>分离速度.  相似文献   

11.
带电绝缘体静电放电引燃性新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评估绝缘体在接触分离过程中静电放电的点燃特性.首先,把不同数量的电荷荷电到材料的表面,通过实验校核所加电荷量是否足以使火花点燃实验探极发生点燃.其次,确定聚酰亚胺介质薄膜通过摩擦起电能否获得必需的表面电荷以引起点燃性刷形放电.通过把JCI场强计固定在实验介质薄膜背面10 mm处,测量该薄膜摩擦起电之前、起电期间、起电之后的表面电位,然后在充满易燃混合气体环境中观测其是否被点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摩擦起电研究缺乏规范化试验支持的问题,自主研发一套适用于摩擦起电试验的摩擦-电学性能测试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和系统集成,依次完成加载、运动和测控模块的设计,并开发LabVIEW测控软件.通过设置缓冲弹簧,优化加载结构,实现小载荷条件下的平稳加载,同时对上、下试样进行绝缘处理,实现对微电流的精准测量.通过对标测试和摩擦起电试验,验证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并分析铜-铝界面转移电荷量的变化情况,初步确定转移电荷量与载荷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摩擦-电学测试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粉体颗粒摩擦碰撞荷电过程机理及其变化规律,建立了摩擦带电器三维模型,运用离散元素法建立了颗粒的几何模型,通过研究颗粒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关系确定了求解的力学模型,对摩擦带电器内粉体颗粒的摩擦碰撞荷电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颗粒运动速度和荷质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颗粒在摩擦带电器的三个区域内带电效果存在差异:喷嘴区域的颗粒荷质比最小;摩擦棒区域因存在摩擦棒实现了强化带电,获得了颗粒的最大荷质比,但因颗粒团聚与电性中和现象影响了颗粒荷电,该区域荷电不稳定;无摩擦棒区域颗粒荷质比最稳定。摩擦带电器内颗粒带电后运动速度逐渐降低,并在无摩擦棒区域达到稳定值,为进入高压静电场高效分选创造了有利条件。本研究可为粉体颗粒强化荷电和摩擦带电器优化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大学生对摩擦起电概念的理解,并把这些理解划分成四个层次.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理解,但还有不少即使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仍存在一些错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正放电现象、模拟驾驶,让我们在本期由大众科学杂志社与贵州科技馆共同举办的"玩转科技馆"活动中一起去了解和体验它们吧!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息息相关。从最简单的摩擦生电、感应起电到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核能发电;从最初的照明用电到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对电的单一认识到弱电、强电顺势而为的利用;人类对电的认识和利用在向更高层次迈进,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  相似文献   

16.
电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的形式。“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现象。”(《自然辩证法》第95页)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早就接触到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电磁现象,譬如,天空中的雷鸣闪电,摩擦生电和天然磁石吸铁等,并且对这些现象有了朴素的认识。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人类的生产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再加上奴隶制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电学的发展一直是非常迟缓的。到了十九世纪以后,电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科学实验的推动,许多人在电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并且发现了一系列电磁现象的规律,如库仑定律、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但人们在解释电磁现象的本质时,还是经验主义占统治地位。到了廿世纪,电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电子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学理论。但是在人们对电的本质的认识上,仍然受到经验主义的严重影响。 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矛盾论》)经验主义是电学发展的严重障碍,为了推动电学的发展,彻底批判和清除经验主义就成为迫切的任务了。 一、“经验主义”统治了十九世纪的电学 人类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经  相似文献   

17.
机械系统中摩擦模型的研究进展刘丽兰(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西安710048)摩擦现象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合理地解决机械系统中摩擦环节尤其是非线性摩擦环节的制约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迄今已提出的摩擦模型有数十种,鉴于目前机械系统中摩擦建模的发展状况,首先描述了几种重要的摩擦现象,如库仑摩擦、黏性摩擦、  相似文献   

18.
装卸、搬运、堆码等动态摩擦作业过程中的静电起电,存在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因素联合效应,最好的研究途径就是通过模拟试验。介绍了自行设计的静电起电的多因素联合效应模拟试验设备,阐述了设计方案和该设备的模拟试验原理;提供了实际工况中摩擦力大小的确定方法衍4用不同形状的摩擦盘,模拟了静电起电的接触分离过程;通过B参数的设计,校准了信号采集及数据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以C/C复合材料/QCr0.5为摩擦副,在HST-100销盘式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载流摩擦磨损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电流、速度、载荷对C/C复合材料/QCr0.5摩擦副起弧率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观察摩擦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和速度的增加,C/C复合材料/QCr0.5摩擦副的起弧率增加;载荷为70 N时起弧率最小;磨损形貌观察发现:起弧率较高情况下,磨损表面有大量的电弧侵蚀坑和转移铜。  相似文献   

20.
Nefkens曾用酞酰亚胺甲酯作α-氨基酸的羧基保护基团。琥珀酰亚胺基结构与酞酰亚胺基类似,为了寻找新的羧基保护基团,我们考虑了用琥珀酰亚胺甲基和琥珀酰亚胺乙基作α-氨基酸的羧基保护基团的可能性。为简便计,文中把琥珀酰亚胺基记作Su。 在DCC存在下,N-羟甲基琥珀酰亚胺、N-(β-羟乙基)琥珀酰亚胺与N-保护的α-氨基酸缩合成酯。我们测定了各酯基在(1)4.2 mol/L HCl/二氧六环;(2)55%三氟乙酸(TFA)/二氯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