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动态法通过激光监视技术分别测定了大豆苷元在乙醇、丙酮、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6种有机溶剂中281.98~338.75 K温度范围内的溶解度,将溶解度实验数据用Apelblat方程、λh方程和NRTL方程分别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大豆苷元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丙酮乙醇;Apelblat方程、λh方程和NRTL方程对溶解数据的关联结果良好,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19%、2.172%和2.498%。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个带有中间贮罐的间歇精馏实验塔,对混合溶剂间歇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带有中间贮罐的间歇萃取精馏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塔顶采出产品,同时具有在塔底采出混和溶剂的特点,因而与常规间歇萃取精馏过程相比,带有中间贮罐塔时间精馏技术需要的再沸器体积大大减小.另外,混合溶剂萃取精馏过程与简单溶剂萃取精馏过程相比,克服了简单萃取剂自身选择性与溶解性之间的矛盾,提升了萃取精馏工艺的分离效果及使用范围,并且没有增加原有工艺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Aspen Plus软件,采用Dortmund修正的UNIFAC基团贡献法预测含N-甲酰吗啉烃类体系的汽液相平衡,建立了N-甲酰吗啉萃取精馏分离芳烃的过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工艺装置的实际操作状况.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溶剂比、回流比及苯/甲苯馏分、溶剂进料位置等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获得了N-甲酰吗啉萃取精馏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利用二硫化碳(CS2)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混合溶剂对神府东胜煤样进行了超声萃取,并用丙酮对萃取物进行溶解。利用GC/MS分析研究了其萃取物的族组成,对其原煤及萃余煤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对萃取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萃取过程阶段性明显;萃取物中烷烃和芳烃含量较高,另外还含有多种含氧、氮和硫的杂环化合物;原煤和萃余煤红外光谱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07,(5):58-58
<正>技术简介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溶剂,采用萃取精馏方法分离芳烃和非芳烃。新溶剂来源容易,物化性质稳定。采用新溶剂,分离效果明显优于NMP(N-甲基吡啶烷酮),分离后的芳烃和非芳烃可作为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使用。  相似文献   

6.
用传统和微波催化法制备N-(2-苯并噻唑)邻苯二甲酰亚胺.分别考察了微波催化法中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反应物料配比和溶剂等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微波功率为500W,反应物料摩尔配比为1:1.2,反应时间为6min,此时收率为90.8%;在其他反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溶剂时,产物收率仅为87.4%.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各种具有较低蒸汽压的溶剂(b.p.>100℃)对含钴八面沸石(Co2+-NaX)催化的以氧气为氧化剂的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对环氧化反应具有重要作用,使用酰胺类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等能够获得优良的催化性能.进一步研究表明,溶剂与分子筛中钴离子的配位作用是苯乙烯发生氧化转化的关键,酰胺类溶剂辅助参与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使用适当比例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的混合溶剂能够显著提高苯乙烯的转化率和环氧化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定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在甲苯和四氯化碳混合溶剂申随甲苯摩尔分数变化的~1H NMR谱,观察到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子中的两个甲基和混合溶剂中的甲苯共振吸收峰的化学位移随甲苯摩尔分数增加而逐渐移向高场,而且两个甲基向高场移动的程度不同。发现如果苯环上的氢被甲基取代,DMF分子中的甲基和溶剂分子中的苯基向高场移动的幅度递减,得到了所有化学位移与混合溶剂中甲苯的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萃取精馏系统的工艺流程、生产运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萃取精馏系统中萃取剂N甲基吡咯烷酮变性结焦的原因,提出了延缓萃取剂变性的方法,通过工艺改造实现了系统的充压保护。  相似文献   

10.
用H2O2—有机酸氧化脱除催化裂化柴油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5  
用30%H2O2-HCOOH对催化裂化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为苯并噻吩米)进行了氧化,然后用溶剂萃取法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的氧化产物,所用萃取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乙腈,硝基甲烷,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砚效果最好,在剂油(体积)比为1:2,溶剂含水量为5%及萃取时间为10min的条件下,柴油总硫含量从0.8%降至0.3%,柴油收率为70%-80%,对未处理柴油,氧化柴油及氧化-萃取柴油进行了GC/FPD分析,发现催化裂化柴油中苯并噻吩的脱除率为60%,GC/MS分析表明,氧化产物主要为以1,1-二氧苯噻吩类为主的砜类,共鉴定出了23种砜类。  相似文献   

11.
异丁醇与环己烷是二元共沸物系,经过萃取剂的筛选,采用以苯胺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工艺分离异丁醇与环己烷,基于全年总费用(TAC)最小的原则,利用Aspen plus对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与优化,得到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萃取精馏塔理论板数38块,进料位置第31块板,萃取剂用量39 kmol/h,萃取剂进料位置第9块板,回流比0.517;溶剂回收塔理论板数20块,进料位置第13块板,回流比0.246。结果表明,全年总费用比变压精馏更经济,TAC降低了31.15%。本方法可为异丁醇与环己烷的工业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经验法与UNIFAC基团贡献法估算相结合,对一系列的溶剂进行了筛选.并根据筛选得的溶剂进行了萃取精馏实验,实验表明了采用萃取精馏分离的可行性.通过模型参数对萃取精馏与减压精馏进行了逐板计算,其计算结果与减压15 kPa(绝对压)条件下所需要的理论塔板数相当.  相似文献   

13.
开展了萃取蒸馏法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在改进的Eliss气液两相双循环型蒸馏器上测定汽油在不同溶剂中的萃取蒸馏分离系数,筛选出N-甲酰基吗啉为最佳脱硫萃取蒸馏溶剂。在连续萃取蒸馏小试装置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甲酰基吗啉的FCC汽油脱硫效果。优化的工艺条件:回流比1,剂油体积比0.7,塔釜温度160℃,塔顶精制油体积收率达64.18%,硫质量浓度26.03 mg/L,总脱硫率达86.30%。PONA分析结果表明,萃取蒸馏过程还能有效地将大部分高辛烷值的烯烃组分转移到低硫精制油中,可作为优良的欧IV标准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14.
熊双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312-6314
在间歇萃取精馏装置中,分别进行了以乙二醇、乙二醇+醋酸钾、乙二醇+氢氧化钠、乙二醇+氢氧化钾4种溶液为萃取剂,间歇萃取精馏分离乙醇-水的精馏操作。研究了原料浓度、溶剂和原料比、不同的溶剂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间歇萃取精馏分离乙醇-水的最佳萃取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沸点相近物质的萃取蒸馏分离方法,首次报道了邻、对氯甲苯的萃取蒸馏试验.在第三组份(溶剂)存在的情况下,环己烷和苯以及邻、对氯甲苯的相对挥发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对于它们的精馏分离具有一定意义.一缩二乙二醇对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相对挥发度影响的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光谱和理论计算对盐/二元混合溶剂体系溶剂化的影响进行研究,推测无机盐离子—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醇和苯/乙醇二元混合溶剂体系中团簇分子的变化规律,并对可能存在的团簇分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和TD-B3LYP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和激发能计算.得到无机盐离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混合溶剂间的作用力,使多聚体构型逐步转化为低聚体,Ca2+、Li+、Cl-都可以提高荧光效率,含有NO3-构型的团簇分子不易发生跃迁且震荡强度皆为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相转化法制备PVDF空气滤膜时,不同的单一溶剂,不同的用量及混合溶剂对PVDF空气滤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所成膜的风阻和孔隙率对PVDF空气滤膜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单一溶剂为二甲基乙酰胺(DMAc)在65mL用量时所制得的膜与混合溶剂DMAc:DMF:NMP为15:16:17所制得的膜孔隙率分别为91.23%...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加权密度近似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二元混合接枝高分子刷在不同性质溶剂诱导下的垂直相分离情况。计算发现,对于具有一定相容性的等链长和等链节间相互作用能的二元混合接枝高分子刷,在非选择性溶剂中,不良溶剂使得高分子刷收缩,良溶剂使得高分子刷溶胀,但不会发生垂直的相分离;在选择性溶剂中,混合高分子刷可以在溶剂诱导下发生垂直相分离,亲溶剂的高分子链出现在高分子刷的表层,憎溶剂的高分子链蜷曲于高分子刷的底层,接枝高分子刷表现为亲溶剂性质;溶剂的选择性越大,两种接枝高分子链的相容性越差,越容易分层。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用DMF为溶剂,六组分物系,47块理论板的丁二烯萃取精馏塔进行了动态特性的研究。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塔顶采出量、C4进料关键组分丁二烯组成、C4进料量和溶剂进料量是影响塔的稳定操作比较灵敏的因素。因此,控制塔顶上升蒸汽量、C4进料组成和溶剂比(即溶剂量/C4进料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