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闻一多的意义是由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起点位置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后来的诗人和诗学者必然不同程度地经历“回到闻一多”的过程。从根本上说,闻一多这位辩证处理古今中外诗学关系的诗人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回到闻一多”的过程,这具体体现在他的诗歌转向方面。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在新诗创作中留下了《红烛》、《死水》两部主要诗集。透过它们,可以感受到爱情在艺术的追寻和闻一多生命的叩问中有着本质的统一:执著、责任感和在传统与现代围困中的挣扎、探索。同时也能看到闻一多柔情、感性、矛盾挣扎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诗歌除了"爱国"这一基本精神或特征之外,还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和个人性特征.就情感性特征而言,闻一多诗歌在形态各异的情感表达背后,隐伏着两大情感之源--孤独和失落.现实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孤独感、失落感,凝结成了闻一多源源不断的艺术创作.至于闻一多诗歌的个人性特征,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闻一多诗歌可以看作他同时期个人生活和情绪的忠实纪录;闻一多总以个人的情绪体验和存在状态来看取现实世界并构筑起诗歌中的精神世界;闻一多诗歌十分突出强调抒情主体--"我"并注重营造极富个人性、主观性的意象.闻一多诗歌中这两大特征的形成,主要决定于闻一多自身的个性、自我意识,闻一多对诗歌主体性的认知和对诗歌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的诗歌激情如火,洋溢着爱国思乡的深情。针对草创期新诗散漫无纪、毫无节制的滥情,闻一多倡导格律化,明确提出“三关”的诗学主张,这种文体的自觉,开启了中国形式主义诗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随着心理学对诗歌研究影响的加深,人们对诗的分类越来越趋于内向化。现在又有人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将诗歌分为写实品格、抒情品格、寓理品格和象征品格等四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诗歌分为象征品格和感知品格两大类,并从诗歌的呈现内容、表现方式、取象途径和组象方法四个方面对这两种品格诗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诗歌浓郁的色彩具有西方诗歌的风格 ,而其色彩的主体又具有民族性。闻一多的色彩观源于西方绘画 ,也源于中国的宫廷和民间色彩。诗人闻一多批判地吸收中西古今诗画观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画观 ,使其诗歌真正成为中西合璧的“宁馨儿”  相似文献   

8.
文学公共性是借用哈贝马斯在社会学领域提出的公共性概念形成的。文学公共性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反思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文学公共性的角度,通过文学公共性与个人性的关系阐释与解读闻一多的诗歌是一个新的尝试,一方面拓宽了闻一多诗歌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闻一多诗歌的创作。闻一多诗歌创作“泾渭分明”的前后分期实则是交织了一条公共性与个人性编织的红线。  相似文献   

9.
穆旦是九叶诗派最重要的诗人,他的一生,是与苦难相随的一生,但他从来都没有屈服于苦难。他以超于常人对苦难的敏感与承受,显示出了一个诗人的宽阔襟怀与高尚的人格。文章试从诗人晚年诗歌创作来探寻诗人高尚的人品与诗品。  相似文献   

10.
在Guido's relations一文中,庞德全面展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relations一词,主要是指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部分的、不完整的,而且倾向于译者的兴趣”。庞德的翻译革新主张主要有三点:一是认为要抛弃维多利亚时期那种虚饰做作、生僻古涩的翻译措词;二是主张译文是对原文的“再创作(rewrite)”;三是认为可以运用节奏对等来实现对原文的忠实。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的中国古代文学有着自己完备而稳定的体系,但到了“五四”时期,这种稳定而封闭的体系,受到了来自西方各种主义和思潮的有力冲击和挑战,于是古老的、封闭,保守的文学体系开解体了,文学的特色,本体,观念马及艺术追求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些新诗人古板地追求格律化而导致的弊端,戴望舒在他的诗论与创作中表现出了一位真正诗人的探索与思考.他去掉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形式的束缚,以及新格律派诗歌过分注重的外在音乐美,提出了中国新诗的第三种节奏.这是新诗创作中音乐性不同方面的转变,是新诗音乐性的"内化".  相似文献   

13.
吴兴宇 《凉山大学学报》2004,6(3):161-163,166
有人提出:在“五四”以后,“首先对屈原爱国精神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是闻一多和郭沫若”。实际上。闻一多直到壮烈牺牲之前,都没有“对屈原爱国精神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郭、闻二氏的观点存在着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语言的精髓,是最古老、最具文学特质的文学形式。英语诗歌以其特有的格律与韵律向世人突显了其独特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5.
《茶馆》对传统久远的亚里斯多德戏剧观念予以了大胆突破,它不推崇情节(行动),而是以人物(叙述)取胜。在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上,《茶馆》则以“面式”叙事结构、充满历史感的宏大艺术构思、叙事诗般的讲述方式,以及“陌生化”技巧和象征手法等的运用,表现出与世界文艺的相通融合。老舍先生以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现代意识和不拘一格、扬弃整合的创造性劳动,赋予了《茶馆》以开放性、多元化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梁启超与胡适的文化论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与个人功利色彩;在针锋相对的表象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共同的文化调和主义立场。这一场文化论战,是现代性进程中的内在调节行为,体现了转型期中国文化现代品格的多面性与自我调适的可能性,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许霆 《洛阳师专学报》1991,(1):57-64,54
闻一多、徐志摩新诗都富有音乐美,但其诗体风格差异较大,从声韵节奏上说,这是因为闻一多新诗体现的是音组连续排列的韵律节奏,而徐志摩的新诗体现的是意顿对应排列的旋律节奏,本文运用节奏理论,结合创作,具体论证了闻、徐诗律论的差异,提出了新诗两种节奏体系的见解,并对它们的价值和前途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中诠释现代——废名诗歌理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名的诗歌创作与诗歌主张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以自己的诗歌实践丰富了中国新诗创作的成果,他的新诗理论对当时中国新诗也起着积极的建构作用,对当时中国新诗走向规范化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诗歌以其浓厚的古典韵味在现代诗坛中独树一帜,其诗歌很好地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意象创造及自由和谐的优美韵律,使得现代诗歌中融合了传统文化的因子。这无论对于当代的精英文学创作还是大众文学创作,都具有非同寻常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