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 ,家庭结构进入了一个变迁时期 ,核心化趋势增强了 ,经济实力增强了 ,生活条件改善了。这一变迁期间的家庭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 ,既有进步的、光明的一面 ,也有倒退的、阴暗的现象存在。它具体体现在四大矛盾上 :一是新旧家庭道德的矛盾 ;二是新旧家庭思想观念的矛盾 ;三是新旧家庭文化的矛盾 ;四是新旧家庭关系的矛盾。解决这四个矛盾 ,是引导家庭结构变迁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流失,是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武术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应该挖掘、整理并好好继承;巴渝武术,作为一种地域武术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民族特色;主要以巴渝武术拳种的引入以及比赛内容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来展现巴渝武术在近代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清朝时期,直隶省会为保定。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将直隶省会正式迁往天津。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10月河北省会迁北平。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北平政局不稳,10月,河北省会又回迁天津。1935年,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制造"华北事变",天津形势危急,6月,河北省会再迁保定;抗战时期,河北没有固定的省会城市,直至1949年,河北省全省解放后,中央决定河北省会为保定。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思想源头活水的先秦儒家,通过对义利关系的分析奠定了儒家伦理财富现的基础,主张“以义制利”、“见利思义”,认为“义”是体现人的尊严的终极价值;强调“少私寡欲”和“相互不争”来达到社会安稳、人伦有序,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视超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的价值原则上,主张把贵贱原则凌驾于贫富原则之上,阻止富裕的商人凭借他们的商业财富来改变原来的贵贱等级.因此,先秦儒家的财富观是一种伦理型财富观.在近代,它受到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而发生变迁,先进的中国人从追求富强之“技”、解决生活世界之“用”上升为对意义世界评判标准之“体”的追寻,使得中国社会原来重和谐的中心价值,转为重财富与权利追求的“目的获求”价值,但却未能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以及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可的财富理念.  相似文献   

5.
靳欣 《科技智囊》2014,(8):54-57
<正>《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家庭结构发生显著变迁5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约有4.3亿户家庭。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的比重超过20%,给家庭养老带来挑战。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报告》指出,中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家庭户平均人数一路下滑,由上世纪50年代的5.3人缩至1990年的4.0人,再减到2010年的3.1人,直至2012年的3.02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西南民族关系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研究成果颇多,尤其是历史上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研究的比较多。不足之处是大部分研究成果在时空上往往局限于古代(1840年以前),涉及近代的很少,有之,则往往又以政治史为主。至于中国近代西南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成果就更少,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在上海兴起的集团结婚是传统婚礼在西方文明冲击下的变式,与此前的传统结婚以及文明结婚相比较,集团结婚更体现了一种"简单、经济、庄严"的原则。集团结婚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以及受到民众的欢迎,与当时社会思潮、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政府的支持有直接联系。同时,集团结婚因为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显示了其无尽的潜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龙璐 《科技信息》2013,(16):189-189
本文从多元系统论的视角下描述和阐释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地位变迁这种文化现象。从而进一步指出在近代中国文学的危机或转型时期,因建立新文学的需要,近代翻译文学逐渐在整个文学系统中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从次要转向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为四川省少数民族自治州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对该区域所辖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主体位于川西南山地区的凉山州土地类型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显著高于同处川西北高原山地区的阿坝州、甘孜州,其耕地资源也更为富足,州府西昌市耕作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在三州中一枝独秀。地广人稀的阿坝州和甘孜州草地区位优势突出。针对各州土地利用结构特征,提出将土地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和生物支持功能作为阿坝州和甘孜州土地的主体功能、将凉山州安宁河谷平原建设成为优质基本农田示范区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基地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0.
自晚清以来,建立以民主自治替代封建专制、以分权体制替代集权体制的新型城市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晚清政府或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不得不将近代市制建设作为城市管理的目标。然而市制变迁要受更大的制度环境的约束,表现出渐进性、粘连性。市制的变异或逆流,亦反映了近代市政制度演进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近代西方市制要扎根于中国,还有待于政治理念和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报业结构变迁,大致经历了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在整体布局、管理形式、经济效益和内容构成等方面皆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并且表现出地方性报纸超越全国性报纸成为报业市场竞争主体的总体规律。弄清报业结构变迁的轨迹、趋势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报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代桂东南礼俗支出与乡村家庭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东南是广西较早开发而又得到迅速发展的地区。作为一个经济移民和多民族地区,其社会经济表现出许多特殊性,但是,在近代对市场的反应却与许多通商口岸地区一样。近代的市场对桂东南家庭的影响和移民地区所需的维系社会关系的需要,使礼俗支出对乡村家庭经济的影响得以鲜明的体现。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礼俗支出对乡村家庭经济在生产、资本及消费方面的影响,并通过礼俗支出来反映桂东南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少数民族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表现为:第一,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全国抗日力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抗战;第二,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军的有生力量,彻底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我国的步骤和计划;第三,从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上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第四,修建了抗战国际交通线并维护了该线的畅通;第五,充分发挥自身对外交流的悠久历史传统,赢得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抗战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对少数民族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剪辫运动风行全国,从表面上看,这场旷日持久的剪辫运动是近代中国风俗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发辫在有清一代的特殊功用,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剪辫运动记录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进步过程,也反映了国民心理的近代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少数民族与野生动物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了我国各省主要珍稀野生动物(国家一、二级野生动物)的分布状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内民族的分布状况.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3.2绘制成图,通过绘制的中国主要珍贵濒危动物分布图、权重后的珍惜野生动物分布图,以及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州、县)的民族分布图,可以看出在民族成份聚集的边疆省份,其野生动物资源也相应较多.文章最后还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各族人民保护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的重要地区,近代商业的活跃,引起该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变迁。文章从粮食商品化程度加深与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增长与种植结构多样化、家庭园艺养殖业的市场化与多元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农作物种植多样化且稳增,农户家庭农业经营领域结构实现了多元化,具有了商品生产的性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种植结构的变迁使人口得到增长,为农业提供更多劳动力,城市商业更加繁荣,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引起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时瑶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演奏铜鼓的叙述,分析概括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婚丧节假日等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与全球对话、接轨的需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向世界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必要性、历史性、现实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世界文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辩证关系等诸方面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特别提出了“容异”、“碰撞”、“认同”、“吸收”是中国少数民族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这是国内第一次提出这一论题的首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关系问题一直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收入分配关系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取决于社会的生产关系,更直接决定于社会的所有制结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变迁来考察、分析当代中国的分配制度。认真总结其经验,汲取其教训,对于我国今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的产生、演变是中国近代女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社会的一次客观度量.中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从鸦片战争时期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后历经三个阶段.近代女性教育思潮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又是一种推动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