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后记     
在《大自然探索》杂志创刊三周年之际,方毅同志为我刊题词:“追求科学真理,探索自然奥秘”,给予我们很大鞭策和鼓励。钱人元教授为我刊“科学家论坛”撰文《导电高聚物的一些问题》以及景遐斌,朱道本和曹镛等人的“聚合物导体研究”专栏文章,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导电性高聚物新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许多成就。本期继续发表钱学森同志向本刊推荐的谭暑生同志关于时空理论研究成组文章之二《标准时空论力学》。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我个人认为《大自然探索》一书不论在文章的选取,还是在版面的设计上都十分好,所以对贵刊并无太多意见可提。本次写信一是对杂志社的工作人员道一声“谢谢”。谢谢你们为我们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刊物。二是想寻问一下有关贵刊2000年第11期即总第81期杂志上所登文章《火山与生命》中(第13页,彩页那一张)“我们生活在对于地球科学来说激动人心的时代。新的技术……这是我们以前不曾梦想过的时代。我们现在开始讲述的仅仅”这段文字的最后“仅仅”后面的内容写在哪里了?可能是我粗心大意没有找到吧。所以希望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黑龙江黑河 张宇宁 编者:张宇宁朋友,不是由于你的粗心大意,而是由于我们工作的疏忽,将该文的最后几个字:“是这个神奇故事的开端。”漏掉了,给你及广大读者朋友带来不便,在此我们深表歉意。 2000年到手的《大自然探索》月刊已10期,通读和部分反复读的共9期。刊物办得还有点“美中不足”,个别文章存在着严重的常识性错误,影响刊物的质量和她在读者中已有的崇高声誉。如第9期中的《青海湖──青色的“海”》。文章说:“青海湖……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32.82米,总蓄水量约1亿立方米。”有小学毕...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马年刚到,编辑部又收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信。以下选登其中两封,并向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自然探索杂志社: 春节好!我是《大自然探索》的忠实读者,非常热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在黑龙江有很多湿地、森林,但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这是整个地球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如果我们人类不抓紧保护,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很多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以后只能在这些刊物和照片上看到了,所以我便买或搜集一些关于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之类的书刊收藏,《大自然探索》是我收藏之列,我们黑龙江办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4.
正《大自然探索》是一本以青少年为主要阅读对象,又老少成宜的综合类自然科学普及刊物,特别适合家庭式阅读,营养丰富,价廉物美,是科普中的"家常菜"。1982年《大自然探索》杂志创刊,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30多年,不忘初心,我们坚守的是一块阵地。自从《大自然探索》从学术期刊转为科普期刊,坚持了办刊的宗旨,保证了刊物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坚持积累并依靠科学家作者队伍,以国内权威科研单位、知名专家学者和探险家、摄影家及环保专家等为依托,以科学家为大众写科普文章为特色,向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1,(6):73-73
初识《大自然探索》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在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大自然探索”五字深深地吸引了已步入高中校门的我。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只为“探索探索大自然”。于是我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 没想到,我第一次看《大自然探索》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大自然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于狭小的课堂飞到广阔的大自然之中,搭乘上潮流的快车,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高兴,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这个使我增长见识的朋友。 我决定订阅这份杂志,但一心望女成龙的父母怎肯让女儿去订阅这种…  相似文献   

6.
编后记     
《大自然探索》杂志创刊已两周年了,在过去的两年中,许多领导和同志们用各种方式对本刊表示了热诚的关怀和鼓励。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发表了张爱萍同志给本刊的题词,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下,把刊物办得更好。在“科学家论坛”中,我们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钱伟长、朱洪元、贝时璋等三位著名科学家的文章。他们在长期的科学工作中,从科技人材的培养到治学方法以及新兴学科的开拓等方面,都有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天府之国”四川,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奇特迎异,现有世界遗产4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自2000年夏季以来,承蒙国内著名地理、地质.气象和生物等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本刊已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大自然探索之旅”冬.夏科考营。与科学家同行──体验九寨仙境.黄龙瑶池、贡嘎雪峰.冰川温泉、辽阔草原的神韵,探索大自然、天下第一堰、大熊猫故乡、九曲黄河第一弯的奥秘,“大自然探索之旅”不仅给营员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也受到本刊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 为满足和接受…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进低碳经济”。本刊本期刊登了一组环保小文章:《湄公河的生态危机》《树木能拯救我们吗》《给海洋“施肥”能够阻止全球变暖吗》,希望大家都来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8,(3):1-1
我们开辟“编读往来”这个栏目,旨在加强读者与编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目的只有一个:了解并尽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把杂志办得更好。辽宁大连的读者徐继渝最近致信本刊,提出他对本刊的几点建议。《大自然探索》以“揭示自然奥秘,再现探索历程”为办刊宗旨,徐继渝的意见十分中肯,引起了编辑部的重视,对此我们深表感谢。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大自然探索》办得更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1983年10月25日至29日,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本刊记者两次拜访了著名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特级教授林家翘先生。林家翘先生在会议期间,仔细阅读了《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刊登的一些文章,对《大自然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在接待本刊记者采访中,林家翘先生着重谈到,从中国派往国外学者的工作情况以及从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的情况来看,中国学者的治学方法应当改进。现将采访中林家翘先生谈话的要点整理发表,希望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6):1-1
最近,本刊总编辑接受龙源期刊网(数字期刊收录网)记者蔡凛立的采访,就《大自然探索》的办刊宗旨、编辑理念、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关心《大自然探索》的读者朋友们可以到龙源期刊网上了解有关情况(http://zhubian.qikan.com),如果您还想了解什么问题,请给我们写信或发邮件,我们会尽快答复。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12.
编后记     
承蒙方方面面关注,全赖知识界众多智者厚爱,《大自然探索》第12卷第4期今又面世,为1993年划上了句号。本刊主编杨超同志最近指示,编辑部同志要抓住新时期新特点,审时度势,使《大自然探》从形式到内容更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新的历史时期,本刊深知肩负重要使命,将一如继往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在“科技论坛”栏中,朱斌研究员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完成的《全球变  相似文献   

13.
编读交友     
陕西安康读者吴凡: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工作在一所农村小学。学生的知识面窄,对于很多动植物及许多科普知识了解甚少几乎为零。自从有了《大自然探索》后,我在自然教学中渗透相关知识,并在其他课程中也进行尝试,使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上课都很认真。课外我们还组织了“环境小卫队”、“动植物标本展”及植树种花种草等活动。半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校园内外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都要感谢有了《大自然探索》。  相似文献   

14.
编读交友     
无论是想当宇航员的杨文虎,还是把英语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的朱青梅,这些读者都是《大自然探索》最坚定的支持者。当然,他们只是广大热爱《大自然探索》读者中的极少数几位。难怪我们的编审在审阅完这期“编读交友”后,说了一句话:“遮期的‘情人’比较多!”是的,我们相信做《大自然探索》的“有情人”,将会是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编读交友     
《大自然探索》2004,(9):1-1
读者黄瑞佳同学投书本刊,她说她喜爱大自然,想了解大自然,所以每 一期《大自然探索》都爱不释手。但是,她的妈妈不准她看课外书,害怕影响学习。所以,她每次都只有等妈妈不在时悄悄地上楼去拿《大自然探索》。她向我们求助:你们有什么办法说服我的家长呢?  相似文献   

16.
更正     
《大自然探索》2004,(6):1-1
无论是想当宇航员的杨文虎,还是把英语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的朱青梅,这些读者都是《大自然探索》最坚定的支持者。当然,他们只是广大热爱《大自然探索》读者中的极少数几位。难怪我们的编审在审阅完这期“编读交友”后,说了一句话:“遮期的‘情人’比较多!”是的,我们相信做《大自然探索》的“有情人”,将会是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交友     
2000-2003年,改版后的《大自然探索》在广大读者的呵护和爱戴下走过了成长的岁月,4年,它从当初的双色胶版印刷变成了现在的全彩印刷。更重要的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内容为王”的办刊原则,使《大自然探索》在内容上日臻完美,深受读者的喜欢。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地选登了几则“铁杆Fans”的来信,他们对《大自然探索》的热爱可以说到了不思茶饭的地步。最令人感动的是我们“隆重”推出的超级小Fans——6岁的许晟迪。我们要感谢他的两个小柑果。 即将到来的猴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这里,我们特邀著名动物学专家张树义先生为我们撰文, 讲述他深入世界各地研究猴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8.
敬告读者     
正近期,我刊发现有不法网站非法以我刊名义进行网络征稿,并以各种明目收取费用。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长期关心支持《大自然探索》的广大读者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大自然探索》的形象。为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我刊郑重声明:1.《大自然探索》不会以任何名义向广大读者、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费用。2.与《大自然探索》联系,请认准以下方式。官方微信公众号:大自然探索  相似文献   

19.
敬告读者     
正近期,我刊发现有不法网站非法以我刊名义进行网络征稿,并以各种明目收取费用。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长期关心支持《大自然探索》的广大读者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大自然探索》的形象。为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我刊郑重声明:1.《大自然探索》不会以任何名义向广大读者、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等费用。2.与《大自然探索》联系,请认准以下方式。官方微信公众号:大自然探索唯一投稿信箱:donarure@163.com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和谐相处,这几乎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识。但是在我国科坛,最近却围绕这一问题,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问题的起因,是由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发表在2005年第一期《环球》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引起的。何祚庥认为,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不能以环境为本,也不能以生态为本,而应该以人为本。他在文章中说:“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为了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生态,但也是为了人。”他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更不惜强调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