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烟碱是天然烟草中含有的一种重要生物碱,在其化学结构中,具有用单键相连的两个含氮杂环——吡啶环和吡咯环。由于这两个杂环胺的官能团均属于叔胺类型结构,因而都可被质子化而生成相应的盐。经测定,上述分子结构中的吡咯环的PKa≈8.0(吡咯环的PKa≈3.0)。这就意味着该环即使在 pH=7时,也应该有大约90%被质子化而形成盐。当此盐与强碱稀溶液作用时,就生成了游离碱——烟碱.  相似文献   

2.
煤中吡咯型和吡啶型氮热解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aussian98程序,采用密度泛函法,在6-311 G(2d,2p)基组水平上,对吡咯型氮和吡啶型氮这两种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在热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自由基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计算,通过对这几种自由基热裂解反应的活化能的比较,表明吡啶型氮较吡咯型氮稳定,在热解过程中吡咯型氮会比吡啶型氮提前发生环裂而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3.
吸烟者牙齿表面往往会沉积一层黄褐色的烟垢,并随着吸烟时间的增加而增厚,一般牙膏难以消除。烟垢主要成份为吡啶氢化吡咯,分子内含有吡啶环和吡咯环。吡咯环极易氧化,被氧化后变成褐色烟垢。烟垢不仅影响到美观,而且可损坏牙龈和牙髓。如果用机械方法刮除,容易损坏牙釉质而影响牙齿寿命。  相似文献   

4.
应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溶液pH值和吡啶吸附对Pt(111)上Cu欠电位沉积(upd)的影响.结果发现,溶液pH值对Cu的upd的峰电位和形状有明显的影响.在0.5 mol*L-1 H2SO4+CuSO4溶液中吡啶的加入抑制了Cu的upd,而在0.1 mol*L-1 K2SO4+CuSO4(pH=5.2)溶液中,吡啶的加入却催化了Cu的upd.这一现象应该与吡啶环上氮原子的质子化而导致的吡啶吸附取向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合成并表征了一个吡啶功能化1,4-二氮环庚烷(DACH)化合物[N,N'-双(吡啶基-2-亚甲基)-1,4-二氮环庚烷]的质子化高氯酸盐. 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标题化合物H4BPDACH·(ClO4)4·1.5H2O (1)的晶体结构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791 1(5) nm, b=1.269 5(9) nm, c=1.517 8(11) nm, α=104.448(13)°, β=102.383(13) °, γ= 92.159(12) °, V=1.435 2(17) nm3, Z=2. 化合物1的不对称单元中包含两个晶体学独立的[H4BPDACH]4+阳离子,其中DACH环均采取类似的船式构象,但两个侧臂吡啶环分别采取顺势和反式排列. 质子化NH基团和溶剂及阴离子之间存在多重氢键相互作用,这进一步稳定了此结构.  相似文献   

6.
宜宾煤中氮的形态及其变迁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宜宾煤及其煤焦中氮的官能团结构,分析了氮官能团在热解过程中的迁移。所有煤焦在马弗炉上制取,制焦温度分别为700、900、1100℃。研究结果表明,宜宾煤中氮的官能团有4种,即吡啶(N—6)、吡咯(N—5)、质子化吡啶(N—Q)和氮氧化物(N—X),其中吡咯含量最大,煤中的N—X就是N—O,是煤中吡啶结构氮与氧直接结合的结果。在700℃热解时,由于煤的脱氧脱氢,吡啶酮和N—O均向吡啶转化,N—Q基本不变。当热解温度升高到1100℃时,N—Q完全分解,残留在煤焦中的氮为吡啶结构,当有氧气存在时被氧化成吡啶酮和N—O。  相似文献   

7.
在纳秒激光器上通过超瑞利散射 (HRS) 技术测定了具有推拉结构的 N-芳基取代吡啶盐类化合物的一阶超极化率,研究了它们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当吡啶环中N原子上的取代基由烷基变成芳基时,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急剧降低,但是一阶超极化率却明显增加。该系列化合物中两个相连的六元环破坏了吡啶盐的共轭平面结构,降低了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吡啶环上的取代芳基相对于烷基而言,其共轭体系增大,推拉电子能力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程度增大,从而提高了吡啶盐化合物的一阶超极化率。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一例柔性吡啶氨基甲酸酯受体L,并应用该受体分别与3种无机酸(H2SO4,HCl和HNO3)反应制备了3个阴离子复合物(1~3).核磁分析显示,阴离子与受体L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吡啶氮原子被质子化.复合物的红外谱图中均出现相应的阴离子特征峰,并且C=O伸缩振动频率相比受体L均出现了一定的红移.复合物的紫外光谱相比受体L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这可能是由于溶液状态下阴离子和质子化配体之间的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将2,6-吡啶二甲酸二甲酯与乙酸乙酯混合发生缩合反应,得到2,6-二乙酰吡啶(DAP)Ⅰ,将Ⅰ与2,6-二甲基苯胺发生缩合反应,获得2,6-二乙酰吡啶缩2,6-二甲基苯胺双希夫碱化合物Ⅱ.并通过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Ⅱ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明,两个芳环与吡啶环没有通过两个亚甲胺基(CN)形成π键共轭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难溶双氮桥联菲咯啉大环化合物H2HAPP的三氟醋酸盐在混合溶剂中的去质子化反应制备了该大环化合物的均相溶液,并且获得了该大环化合物的高分辨率紫外-可见光谱.利用pH滴定法研究了H2HAPP在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为1:1)混合溶剂中的质子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大环化合物环外的两个氮原子可以在不同pH值下分别被质子化.光谱滴定实验结果显示,在二氯甲烷/甲醇溶液体系中,Co^2 、Cu^2 和Zn^2 均容易与双氮桥联菲咯啉大环化合物进行均相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解释在丙酮分子的多光子电离/解离实验中观测到的主要产物是质子化的团簇离子的实验结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质子化丙酮分子团簇体系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CH3COCH3)2H 团簇中,质子离其中一个丙酮分子的氧原子较近,这是由于在该几何构型中,质子作为桥氢把两个丙酮分子连接起来,形成了极性氢键O1—H …O2的缘故,即氢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团簇(CH3COCH3)2H 中两个氧原子的不等价.质子化丙酮分子团簇离子的形成是由于大尺寸团簇吸收能量被电离后,团簇内部发生重排的解离反应,继而得到一系列质子化的团簇离子.  相似文献   

12.
三联吡啶钌配合物和DNA相互作用已有大量报道,但基于类三联吡啶配体,如双吡啶吡咯,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和DNA作用却鲜见报道.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4个已知的双吡啶吡咯钌配合物与DNA结合性质: [(PDP)Ru(COD)X],其中HPDP=2,5-bis(2’-pyridyl)pyrrolide,COD=1,5-环辛二烯,X=Cl- (1), NO3(-) (2);[(PDP)Ru(COD)(H2O)](BF4) (3) ; [(PDPCl)Ru(COD)Cl] (HPDPCl=2,5-bis(2’-pyridyl)-3,4-dichloropyrrolide(4).发现化合物1以经典嵌插方式和DNA结合,2和3可能为部分或非经典嵌插结合DNA,4主要以静电相互作用结合DNA.此外,通过MTT法考察了配合物1~4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富里哀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固体~(13)C核磁共振(~(13)C NMR)等测试方法,对化学氧化聚吡咯的导电性及化学结构作了详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氧化态的聚吡咯中,平均每四个吡咯环带有一个负离子(Cl~-),大分子链上的正电荷分布在氮原子上,各吡咯环主要以α-α相连接。经还原剂处理后。聚吡咯的电导率下降了7个数量级,这与大分子链上正电荷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Becke三参数混合泛函B3LYP和3-21G*基组,对双质子化4,4′-联吡啶阳离子分子结构进行优化,得到的键长和键角等几何参数和单品结构测定值接近。但是联吡啶中的两个吡啶环之间的二面角与单晶结构测定的结果不同,DFT计算的二面角θ=51.48°,而实验测定值θ=0°,进一步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卷烟烟气中游离态和质子化尼古丁含量的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法.首先对游离态和质子化的尼古丁的样品提取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的流动相为含有4mmol/L的庚烷磺酸钠盐作为离子对试剂的三氟乙酸缓冲水溶液(pH=3)与乙腈混合(体积比86∶14).线性范围为0.06~129μg/mL,相关系数是0.9999,回收率为87%~99.5%.检测下限为60ng/mL.采用该方法测定了26种商品卷烟的游离尼古丁和质子化尼古丁的含量.最后,根据所测样品卷烟中游离态烟碱的数据,并结合卷烟的实际评吸结果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游离态烟碱的含量与评吸的劲头指标具有特别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喉部刺激、鼻腔刺激、口腔刺激和干躁感4个评吸指标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而与余味评吸指标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铜川贫煤中氮赋存形态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煤中氮的有机形态及煤转化利用过程中含氮污染物排放规律。方法 利用红外光谱法对铜川原煤及其干燥后的煤样进行了分析。结果 得到不同工况下煤样的FTIR谱图。3040cm^-1附近的吸收峰是煤中羟基与吡啶环上N原子形成的氢键振动,对比干燥前后煤样的红外谱图,发现吡咯环上N与H形成的氢键在3400cm^-1附近引起中强峰;同时,芳族伯胺基团、腈类物质中C≡N键也可以利用红外谱图检测到。结论 铜川贫煤中氮元素主要以吡啶、吡咯及氨基的形式存在,并存在腈类C≡N键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合成两种含吡咯亚胺铁(Ⅱ)配合物Fe[(2-C4H3N(CH=NR]2(1)和Fe[(2-t-Bu-5-C4H3N(CH=NR]2(2)(R=2-MeOPh),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这两种配合物都含有两个吡咯亚胺配体,但位阻效应对配位形式的影响明显,其中配合物1中的金属铁离子与4个氮原子以及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变形平面锥体构型,而配合物2则是由金属铁离子与4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利用1H NMR、质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主体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与客体4-二甲胺基吡啶(DP)、N-丁基-4-二甲胺基吡啶碘化物(C4DP+)的自组装模式。结果表明,TMeQ[6]包结DP的吡啶环部分,而与C4DP+自组装时,则优先包结烷基链部分形成1∶1的类轮烷结构。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氯化锌和吡啶-3-乙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一种尚未见报道的配位聚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IR)、单晶X射线、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晶体结构中有一个独立的锌原子,来自两给吡啶环的氮原子[Zn-N=2.172(8)],两个羧基的氧原子[Zn-O=2.089(1)]和两个水的氧原子[Zn-O=2.129(8)]与其配位.该结构通过桥联配体吡啶-3-乙酸的作用得到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且该结构中存在着配位水的氢与羧基氧之间形成的氢键,同时,相邻的层状结构之间通过微弱的C-H…O氢键向三维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20.
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丙酸与苯胺缩合反应机理。并用MNDO方法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了丙酸苯胺盐及其质子化的丙酸苯胺盐的平衡几何构型、净电荷和酸催化下的亲核加成及消除反应的势能曲线。由过渡态能量与基态能量之差求得这两个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2.48kJ/mol和581.32kJ/mol.计算结果表明,消除反应是速度控制步骤。由计算结果发现,质子化后丙酸羰基碳原子上的净电荷增大,前线分子轨道的能级差比未质子化的能级差小得多,即质子化后前线分子轨道间更易相互作用。这表明酸催化大大增强了反应活性,酸催化的本质在理论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