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间的翻译可以看做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古文的翻译,由于其原文文本中文化成分的博大精深,及其译入语阅读对象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缺失,如果忽略或者未对其文化成分给予足够重视,在其外译过程中往往造成大量文化底蕴的流失,造成翻译的失败,文化交流的失败。因此,翻译,特别是我国古文的外译,应当充分分析和挖掘其文化背景,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相关背景知识,结合汉语和译入语的结构等特点,通过替代、省略、形合、意合等方法将其转移至译入语中。  相似文献   

2.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风侠 《甘肃科技》2004,20(12):188-189,183
专业术语的翻译被视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难中之难,本文从意译、音译、形译、创译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博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88-90
从词源和构词法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科技术语创生新词的几种方法:旧词新义、借用外来词和用传统构词法构成新词;并根据各种构词法的特点提出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音译法、意译法、音意兼译法、形译法和不译。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灵魂在于诗歌的审美韵味及其艺术形式,即诗歌的三美——音美、形美与意美。传达出原诗的审美韵味也是诗歌翻译的重中之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显著,依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如何在诗歌翻译中把握两种语言各自之美,将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之中也就成了诗歌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英诗汉译实例,旨在探讨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译入语言的优势,运用翻译补偿手段,将原诗的音美、意美以及形美移植到译作当中。  相似文献   

5.
王婷 《科技信息》2009,(25):183-183
诗歌是语言最凝练、最精粹,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音美、形美、意美合而为一的典范。关于诗歌翻译的理论,许渊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独具见解地提出了译诗的“三美原则”。彭斯的爱情诗“A Red Red Rose”广为流传,有诸多译本,本文将对四个译本对比分析,探讨其中“三美”的再现与得失。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数字的模糊功能,分析了模糊数字在创造中国古典诗歌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语用功能,提出了古诗中数词英译的六种基本方法:完全照数直译法、变换数字改译法、略去数字意译法、增添数字意译法、词类转换法、数字转换法。  相似文献   

7.
谷秀春  陈怀凯 《科技信息》2008,(12):136-136
无可讳言,诗,是艺术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同样,译诗也是有着艺术美的创作。卷帙浩繁的译诗,有的青睐神似,有的偏倚形似,有的既"得意"而又不"忘形"。本文首先点明诗歌的可译性,接着从批驳只"得意"却"忘形"的神似和亦步亦趋译其形的形似的角度,引出诗译中形神兼备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农业中变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农业文本英语,翻译中变译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变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变译理论的提出,使我们不再拘泥于全译的理念,为农业英语的翻译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将有效促进农业英语的翻译质量的提高,从而增强农业对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中模糊数字的语用功能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数字的模糊功能, 分析了模糊数字在创造中国古典诗歌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语用功能, 提出了古诗中数词英译的六种基本方法: 完全照数直译法、变换数字改译法、略去数字意译法、增添数字意译法、词类转换法、数字转换法.  相似文献   

10.
描述性翻译作为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已经为广大的译界同仁们接受。译学研究在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引领下,正在朝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本文将从描述性翻译研究对规范翻译研究的"背离"和"反叛"出发,探讨描述性翻译研究给整个译学研究带来的新气象和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维面砂轮磨齿机的金刚笔移位,而将砂轮轴向截形修成双曲线形。作为齿条的砂轮中凹后,展成磨出的齿形误差曲线总是凸形的。从而为新齿轮精度标准中,“齿形在齿顶或齿根的误差应偏向体内”的要求,找到了一种简便的解决方法。也为磨制修形齿轮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黎晴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0):69-72
就词序关系而言,汉语的形容词修饰语出现在中心语之前,而英语既可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出现在中心语之后。总体而言,英语的句子脉络是一种以动词为中心的空间结合体,以形役意。而汉语句子是用一个个语言板块(句读段),按逻辑整理的流动、铺排的局势来完成内容表达的要求,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因此,理解以形合的英语与以意合的汉语在对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将对译者和语言学习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刘莹 《科技信息》2011,(24):I0158-I0159
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于汉诗英译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于汉诗的英译可以达到传神达意的效果以及音美、形美、韵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刘洋 《科技信息》2008,(21):241-241
关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问题,自古以来一直众说纷纭,不同译者,不同论者,及不同的理论流派等,对是否可译的问题也各持己见。笔者在本文中,将分别探讨一下这两种观点,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进而表明可译性的大趋势,以及翻译的唯物辨证观,并在结尾部分提出了翻译所要秉持的态度问题,强调了译者和论者都应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尤利西斯》虽非天书,但确实有许多难译之处。要将这样一部文学巨著译得处处令人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文学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笔者对萧乾与文洁若的译本片段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黄忠廉先生将翻译活动中的变通手段加以系统地总结归纳,提出了变译理论,虽多加补充,仍有诸多不尽完美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变译乃方法论一说表述不当;全译与变译、释与译的界限不清;译者主体性的度缺乏界定。实际上,变译与全译皆为基于原文宗旨和最大化实现传播目的的翻译活动中的两种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生物无机化学是近十年来由配位化学和生物化学相耳渗透而形成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配位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生物体系(或模拟体系)中与生命活动必需的二十六种元素的形为,以及这些元素中的十四种金属离子(称为生物金属离子)和生物大分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了初步了解这些重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生化作用原理、特译此文;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8.
李明  董瑞虎 《科技信息》2010,(8):I0174-I0174,I0176
由于诗歌独具的特点和语言与文化差异,英汉语诗歌互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诗中的一些不可译因素,即译诗中的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然后提出要解决不可译性,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对这些不可译因素进行再创造性翻译。  相似文献   

19.
意译法作为外译汉的主要方法而存在,但它也有不少缺陷。直译是对意译不足的一种补充方式,它可把某些外语词语原封不动地移用到汉语中来。不译指对一些使用拉丁字母文字语言中的一些词语,干脆不译,照样写进汉语中。直译、不译都是语言多元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可靠性高阶矩理论基础上,将优化设计、灵敏度设计与稳健设计相融合,建立了圆柱齿轮传动的齿轮修形参数可靠性稳健设计模型,提出了一种以修形参数为设计变量,以修形参数的灵敏度和齿轮质量为目标函数的圆柱齿轮优化修形方法.从可靠性稳健设计角度解决了齿轮修形参数确定方法的问题.研究了轮齿修形参数的改变对齿轮传动可靠度的影响,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验证并获得了理想的数值计算结果.数值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方便和实用的改善轮齿修形量的方法,为确定齿轮轮齿最佳修形量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