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郑州市区及近郊200个采样点[地面水4个(郑州市自来水公司出厂水),地下水196个(分散在郑州市及近郊)]水质进行连年监测,测定了郑州地区饮用水的含氟量,结果表明以地下水为原水的饮用水含氟量较低,以地面水(黄河水)为原水的饮用水含氟量适中.通过对本地区饮用水含氟量进行普查,建议对于长期饮用地下水(低氟水)的人们注意预防龋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固始县茶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本区平均气温与江南、华南茶区相比偏低,年降水量处于国内茶区中等水平,导致茶园春季开园迟,轮采次数少,单产量低和品质优的特点,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与茶树生长需求基本相符;区内茶园海拔较低,西部茶园坡度稍大,但开发成梯地的形式,有利于水土保持;茶区的黄棕...  相似文献   

3.
对闽中沿海长乐厚度8m的红土风化壳剖面(CL)间隔5cm采样,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和粒度组成测试,以OSL与ESR年龄确定年代学框架,据此探讨了1.2Ma以来红土沉积常量化学元素含量、组合及其比值记录的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Ma以来CL剖面四纪红土风化强度介于红壤型风化壳和赤红壤型风化壳之间变化,表现为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过渡区红土风化壳特点;早更新世晚期为赤红壤型风化壳向红壤型风化壳转变,反映区域气候由湿热向较暖湿气候过渡;中更新世为红壤型风化壳向赤红壤型风化壳的过渡,反映区域气候由相对暖湿过渡到明显湿热的变化;晚更新世早期发育典型赤红壤型风化壳,区域气候呈现湿热气候特征;晚更新世晚期由湿热向温干转变,早期赤红壤型风化壳有向现代红壤风化壳的逆行演替趋势.CL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特征符合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东亚季风系统中夏季风盛衰变迁控制了研究区红土风化壳类型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广东平远花岗岩风化壳及其稀土成矿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竹细塘和神背岩体为例,研究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风化壳及其稀土成太特征。结果表明:风化壳剖面发育层状结构,自下而上,碎屑矿物减少,粘土矿物含量增加,活动组分(K2O,Na2O,CaO)减少,稳定组分(Al2O3,Fe2O3,TiO2)增加,风化壳中稀土分布总体上保持原岩特征,但各风化壳层中铈负异常均增加,铕和负异常消失乃至出现正异常;全风化壳的中下部稀土最为富集,稀土分布型式也变化最大;在全风化  相似文献   

5.
四川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调查和四川树种名录,统计了在四川自然分布的木本植物1404种(含种以下单位),隶属于96科,311属.对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29科占34.1%)和热带-温带分布型(17科占20%)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以泛热带(53属占17.3%)、热带亚洲(39属占12.8%)、北温带(46属占15%)和东亚分布(44属占14.4%)4种类型为主.四川木本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①区系成分复杂,联系较为广泛;②热带、温带成分明显,特有现象显著;③区系起源古老,珍稀濒危和孑遗树种多;④裸子植物种类多;⑤川东、川西替代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粤北花岗岩化学风化过程中所表征的地貌演化和气候环境变化,选取锦江流域为研究区,运用铀系不平衡方法,测试流域内河流水中铀的质量浓度、风化壳及岩石中铀的质量分数、234U与238U的放射性活度比,计算流域中花岗岩的化学风化速率.结果显示:在当前水热条件下,本流域中平均CIA值为86.84的花岗岩风化壳的化学风化速率为0.038 mm/a,即风化1 m厚的花岗岩需要约26 000年;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控制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是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铀系同位素之间产生的不平衡适用于量化评估风化作用下水-土-岩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也为岩石风化及地表过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示踪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青藏高原主夷平面上分布的风化壳红土进行了沉积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风化壳红土中细粒物质(粒径小于1mm)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且比较均匀;红土中粘粒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和Fe2O3;粘土矿物多属于伊利石-高岭石型组合,少数属高岭石-伊利石型组合。高原风化壳红土处在红土化的初期阶段,间接反映了青藏高原古岩溶发育时期的湿热气候。  相似文献   

8.
皖北两个奥陶纪剖面岩溶岩的宏微观特征的详细研究表明,三种类型古岩溶的岩溶岩在剖面上均呈现出一定的组合变化规律,即表现出相应的岩溶相模式:沉积岩溶自上而下为角砾状云岩、豹斑状(灰)岩及膏模孔云(灰)岩组成的三段式结构;风化壳岩溶自上而下为溶蚀填积岩、水平洞穴沉积岩及膏溶角砾岩组成的三段式结构;埋藏岩溶为孔洞状云岩和交代淀积岩组成的双带结构。  相似文献   

9.
滇东南花果大箐及其附近地区蕨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东南花果大箐及其附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共有蕨类42科,98属,212种。根据区系分析的结果,该蕨类区系具有下列3个区系特征;(1)该蕨类区系是亚热带性质的区系,但具有亚热带向热带区系过渡的区系特征。(2)该蕨类区系是东亚向中南半岛过渡的关键区系之一。(3)该蕨类区系是滇东南石灰岩地区蕨类区系的比较典型的代表。该蕨类区系除了与中南半岛(特别是越南北部)和中国西南部其他地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外,与华中、华东至日本的区系有较大的相似性.该蕨类区系具有离脉柳叶蕨等许多石灰岩地区的标志种类,在植物区系地理上具有较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盐渍土的积盐特点及其改良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西走廊盐渍土的积盐特点及其改良途径刘虎俊(甘肃省治沙研究所733000)甘肃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酉至甘新交界;南有祁连山,北部有阿拉善台块和北山断块带濒临祁连山大地槽。属北温带荒漠气候类型。地形以大黄山、黑山为界,分成3个互不相连的内陆河流域区(石...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茶园中茶叶的氟含量、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的调查 ,探讨影响茶叶中氟含量的几种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 ,茶叶氟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 ;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不显著 ,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显著相关关系 .此外 ,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关系 .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陕西省汉阴县茶园土壤硒含量及茶叶硒富集能力.分别采集了陕西省汉阴县典型茶园茶叶及对应土壤样品,并分别采集了茶树不同部位茶叶样品,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研究茶叶硒富集能力及硒主要分布部位.结果表明,陕西省汉阴龙井长叶茶硒含量高于龙井43号茶,春茶略高于秋茶;茶叶硒富集能力强于其他农作物;硒含量在茶树的分布部位由高到低为毛尖、第一叶、老叶、第二叶、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及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苏州洞庭东、西山地区代表性的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对其土壤和茶叶主要营养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茶间作可以有效提高矿物质含量,改善表层(0~25cm)土壤营养状况,以枇杷-茶和杨梅-茶间作模式作用效果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状况受土壤的营养成分、矿物质含量和土壤酸碱性3个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果茶间作茶园土壤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洞庭西山杨梅-茶间作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最好,依次为西山纯茶园、东山杨梅-茶间作茶园、东山纯茶园、东山枇杷-茶间作茶园。茶鲜叶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产区及不同果茶间作模式对茶鲜叶营养品质成分的影响不同,在东山茶区,果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略大于纯茶园,但儿茶素含量均略小于纯茶园,咖啡碱含量则显著小于纯茶园,而在西山茶区,除游离氨基酸外,杨梅-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均低于纯茶园。根据土壤性状和养分与茶叶营养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土壤中铁和锌呈现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碱性氮、有机质和锌元素呈现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含量与电导率、全氮量、有效磷、碱性氮、钙、铁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进行果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具有重要作用,结果为不同洞庭碧螺春茶产区改良土壤,从而提升茶叶营养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化学连续浸提法研究我国主要产茶区 13 个茶园土壤中铝的不同形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不同茶园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略有差异, 土壤 p H 值及有机质含量对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讨茶叶铝含量与叶龄及土壤pH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贵州省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野生茶园土壤有效态锌、铜、锰、铁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人工茶园.表层(0~20cm)与其下层(20~40cm)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在0.01水平下差异性达到极显著.土壤pH与土壤有效态锌、铜、铁呈负相关性,表明土壤pH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  相似文献   

17.
茶园土壤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化学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指出协调良好的茶叶土壤环境与科学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根本保证。并提出今后茶园土壤性状所要研究的方向,这对促进我国茶叶品质的提高和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茶园土壤中0~100 cm剖面不同层位各种形态铅及茶叶样品中总铅质量分数(w)的测定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各种形态铅在不同土壤层位中的叫及其分布特点,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估算了土壤剖面不同层位中5个形态铅即可交换态(EXE)、碳酸盐结合态(CA)、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X)、有机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X)的w与茶叶中总铅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茶园土壤中不同形态铅w在所测剖面范围内的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叫(REX):>w(OX)>硼(0M)>w(CA)>w(EXE);同一剖面内铅的分布特点为:w(EXE),w(OM),w(REX)为表层高于底层,w(CA)和w(OX)则是底层高于表层;各形态铅所占总铅的比例,随其在土壤剖面各层中w值的变化而变化,其中 EXE铅在各土壤层中所占比例最小,REX铅所占比例最大(除底层外);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茶叶中的铅叫与不同形态铅在土壤各层中的w均呈正相关,但关联度最大的是EXE铅,其次为OM铅,且以表层土壤中的铅对茶叶中铅的w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金花茶,长柱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平果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毛籽金花茶,大样岗金花茶的茶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并与市售茶叶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种金花茶的上述成分含量差异甚大,其中毛瓣金花茶幼叶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11.7%),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62%),在所有试材中,无瓣金花茶幼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6.3%),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