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工业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万维汉 《系统仿真学报》2001,13(Z1):152-155
对于复杂的工业生产过程,在实现了基础自动化以后,为了增产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往往要研究生产过程的先进控制,而先进控制的目标通常是生产产品的质量指标,即产品质量控制总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作者在结合金川公司镍闪速炉的质量控制问题,建立一般工业生产过程质量模型所做的一些工作.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和模糊方法,研究了工业生产产品质量的稳态、动态自适应质量模型,逆模型和质量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在闪速炉的生产实践中证实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复杂产品外购系统质量特性的容差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产品多阶段生产过程中外购系统质量特性的容差调整与修正问题,设计一类高阶因子模型处理各质量特性的质量损失数列,测算各特性对复杂产品整体质量的质量载荷;以此为基础构建复杂产品的质量容差优化模型,综合考虑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及其之前质量保障程度,探求各质量特性的最优容差调整率,最大程度改善复杂产品整体质量;以某型号汽车为例,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复杂产品多阶段质量容差设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类基于包含时间参数Petri网的冲突分析及演化模型,辅助复杂产品主制造商研究合同谈判过程中质量冲突的未来发展并探寻质量争议可能实现的均衡状态。针对复杂产品个性化定制性强的特征,建立冲突分析的Petri网模型基本框架;设计其生成和演化算法研究参与人不确定偏好下可能达到争议均衡状态及实现路径;探寻冲突分析过程中各状态的稳态概率,判别冲突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以我国某型号商用飞机谈判阶段中机体质量标准的争议问题开展案例研究,验证了之前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智能ICAQFD 系统中HOQ 多目标优化模型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质量表示产品的质量特征(PQC)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满足用户需求(VOC)的程度,提高产品质量、迅速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虚拟原型逼真设计主要研究虚拟环境下的产品建模问题以及基于仿真的集成产品和过程设计问题,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智能计算机辅助质量功能配置(ICAQFD)模型是虚拟原型逼真设计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论述ICAQFD系统实现的几个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针对质量屋(HOQ)中的决策问题是一复杂的多变量、多目标决策过程的特点,研究了模糊环境下HOQ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HOQ信息的PQC(产品质量特征)技术先进度的模糊线性规划(FLP)模型和基于模糊回归分析的PQC目标值的FLP模型,结合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复杂产品核心系统小批量订购的特点,考虑"收益-声誉"双因素对合作主体综合效用的影响,分析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合作的实现机理。在合理测度外协系统质量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类"收益-声誉"双因素效用函数表征质量交易主体实现合作交易的综合效用,并对"收益-声誉"双因素函数主要性质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合作情形,构建两级规划模型,揭示实现互惠交易均衡解的基本条件,探寻权重系数对合作效用的具体影响。最后,以某商用飞机公司和某航空发动机公司的质量合作为例展开研究,验证上述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复杂产品供应链质量交易的实现提供了一类新的研究框架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产品质量管理角度来研究N-策略控制的Markov排队制造系统,建立系统的稳态方程,导出稳态解;在一种称作壁垒检测法的质量检测方法下,得到该系统的排队性能指标和质量控制指标,针对这些指标,从单位产品平均成本最小化角度建立该系统的优化模型。根据成本函数性质利用数值方法研究最优联合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复杂生产过程中标准成本确定与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要求相脱离而导致标准成本控制能力弱的问题,研究基于时间与费用关系的标准成本确定优化方法.以产品标准成本最小及实际标准加工时间与理想标准加工时间之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产品质量控制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标准成本制定数学模型.设计基于改进蚁群的模型求解算法,建立空间划分的蚁群搜索策略,克服算法早熟收敛.通过与变权重蚁群算法对比,表明改进蚁群算法的精度优于后者.最后以某企业的实际成本数据为例,将上述方法与企业目前采用的标准成本确定方法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在降低标准成本、节约生产加工时间、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为面向生产作业的成本精益管控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卫星产品保证体系的质量控制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在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实施卫星产品保证 ,应用模型参考思想建立了卫星产品保证体系的模型和质量控制目标函数 ,并应用产品保证体系的质量控制目标函数对具体卫星产品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多属性决策中常见偏好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基础上,将带钢质量评价抽象为研究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根据企业对产品质量各个影响因素评价的特点选用不同偏好信息决策方法,集成构造不同参数的评价矩阵,然后将不同偏好信息矩阵一致化,再利用矩阵排序的加权平均法对带钢质量状态排序,从而达到对一批带钢产品进行质量综合评价的目的.文中给出了实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质量检验制度下供应链系统的协同质量控制问题.分别考虑了供应商质量努力、自身检验水平信息隐匿以及两者都隐匿时供应链的协同质量控制问题,针对每种情况建立了委托-代理模型,着重考虑产品质量的改进,并通过买方和供应商的交易价格调整质量收益在双方之间的分配.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责任成本分担合同已被供应链企业广泛采纳以降低产品安全事故.基于此,构建了一个由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在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下,研究了责任成本分担对制造商产品质量决策等的影响,并考察了渠道权力结构对供应链均衡结果及契约协调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制造商为领导者,则其责任成本分担的增加不影响其产品质量与供应链企业利润,反之,将促进其产品质量与供应链企业利润的增加;制造商为领导者时的产品质量可达到供应链系统最优;领导权力可使制造商获得较大利润,但对零售商不一定适用;制造商为领导者时可通过零售商收益分享与制造商转移支付实现协调,反之,可通过一个相同的由制造商收益分享与零售商质量成本分担、转移支付构成的组合契约实现协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灰色市场条件下产品质量为非对称信息的情形,构建由一个制造商、一个灰色市场投机者和顾客组成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的质量披露及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在产品质量和低价市场顾客支付意愿较低时,制造商的质量披露策略是向顾客隐藏质量信息,反之则向顾客披露质量信息;在定价策略方面,随着低价市场顾客支付意愿的提高,制造商可通过不断缩小高、低价两个市场的价格差与灰市投机者进行竞争.进一步地,通过与产品质量对称信息情形对比分析发现,虽然非对称信息情形下制造商具有信息优势,但制造商不一定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且其利润并不总是受到灰市投机者的影响.最后,通过将模型进一步扩展到制造商进行质量研发,即质量为内生时的情形,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普适性,可为灰色市场下制造商质量披露与定价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复杂产品"主制造商-供应商"多主体协同创新模式,从主制造商干预并协调供应商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运用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建立了复杂产品资源整合的分解步骤,选取供应商的可投入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多主体资源整合收益函数,并运用运筹学相关理论,分别搭建了主制造商寻求整体最优资源整合策略和主制造商不干预下供应商个体最优整合策略模型,给出了主制造商协调控制与非协调控制下供应商的最优资源投入量,为复杂产品技术创新协同下的最优资源整合决策问题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主制造商对供应商群体进行资源整合时,供应商协同群体的资源增值收益明显提升,复杂产品的多主体协同创新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针对供应链质量管理中的群体激励问题,将收益共享契约作为供应商零部件质量改进的激励机制,设计了批发价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相结合的菜单式合同. 分析出制造商通过设置合理的报酬结构能够实现其收益与零部件质量的"双赢".在此基础上,将公平偏好引入到多阶段群体激励中,研究了公平偏好对激励效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不考虑公平偏好情况下能够取得较好激励效果的报酬结构并不适用于具有公平偏好的多阶段群体激励; 个体的公平偏好对激励绩效会产生负面影响;制造商实行同一报酬结构在多阶段激励中难以维持高效率; 仅针对单一激励力度进行调整或忽视激励力度间的协同均不能实现较好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线性需求下的产品召回成本分担和质量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产品召回中的成本分担和质量激励问题. 通过引入根源分析的成本分担合同, 在考虑线性市场需求的情况下, 制造商和供应商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进产品质量, 运用上模博弈理论证明了分散式供应链的纳什最优均衡解的存在性. 根源分析的成本分担合同使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努力水平、质量、价格以及市场份额取得最优, 且最大化了各自的利润. 在根源分析成本可忽略的情况下, 供应链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new features of distribut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of complex products of China's aviation,in the multi-agent collaborative RD process,between main manufacturer and supplier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borative mode of distribut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omplex products,basing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complex products,and treating resource contribution rate as a key parameter. It establishes multi-ag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symbiosis model under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 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 And finds that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the enterprise,the mutual influence of resources among enterprises and the behavior decision of the main manufacturer have some effects on 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using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in manufacturer to optimize the behavior of suppliers' resource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协调调度能有效提高企业应对供应链中断的能力。以两阶段制造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断情境下具有交付时间约束的多产品类型制造供应链协调调度问题。制造商接到包含多产品类型的工件加工订单,各工件需经供应商处理为原材料工件后,交付给制造商处理为完成品,各工件均有一个独立的交付期。如果供应商单方面调整工件加工顺序,会导致制造商冲突成本的增加,需双方协商处理。以最小化供应商总拖期交付成本和最小化制造商总冲突成本为目标,基于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机制,构建了考虑中断的制造型供应链协调调度模型。设计了一个融合自适应邻域搜索算子的混合自适应遗传算法。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四阶段Stackelberg动态博弈分析,构建了一个制造商、两个竞争零售商与最终顾客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分销渠道质量控制模型,研究了创新驱动下在三级供应链中如何设计分销渠道策略和如何制定产品质量控制策略的问题.建立了分销渠道三种策略模型 (直接渠道策略、间接渠道策略、混合渠道策略),并分析了创新驱动下三种分销渠道策略对制造商产品质量决策、零售商产品采购决策、 期望收益函数以及最终顾客消费者剩余的影响.可以证明:当存在创新驱动条件下,产品质量水平、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均将上升,制造商期望收益将下降,零售商期望收益将增加,最终顾客消费者剩余将会增加;当制造商选择间接渠道策略时,产品质量水平和零售价格均将下降,最终顾客的消费者剩余也会降低;当制造商选择低产品质量而采取间接渠道策略时,消费者剩余将会增加;当制造商选择高产品质量而采取间接渠道策略时,消费者剩余最低,这些结论也是对本领域相关研究的有力补充,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制造商通过雇用销售商销售单产品的市场背景下,分析了当制造商面临销售商有关于销售能力的私有信息时,制造商如何制订产品销售价格并设定激励合同的问题.模型中,制造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目标销售量和相应的销售价格供销售商进行选择,在销售商选择某一目标销售量后,制造商了解到销售商的真实销售能力,找到了这一系列的最优目标销售量以及相应产品的最优销售价格.研究还发现,由于制造商制定决策前与销售商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制造商需要付出一定的信息成本才能获得销售商的私有信息.同时,制造商通过合理的定价以尽可能地少付出信息成本.  相似文献   

20.
考虑了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通过在制造商与零售商回收模式下分别建立制造商不引入与引入直销渠道行为下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了制造商的渠道进入决策产生的相关影响。研究发现:当通过直销渠道销售的成本低于一定的临界值时,制造商选择引入直销渠道;制造商的渠道进入始终对自身及消费者有利,对零售商及环保不利。制造商回收模式下,当直销渠道成本低于一定的临界值时,制造商渠道进入对闭环供应链系统有利;而零售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渠道进入始终对系统不利。制造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更偏好于选择引入直销渠道,零售商回收模式下制造商渠道进入策略与回收转移支付价格相关。最后,运用算例分析了回收模式与制造商渠道进入对闭环供应链利润、消费者剩余、环境绩效和社会福利的联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