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用甘肃1978—2015年经济数据,并根据"钱纳里标准"对甘肃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区域内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转换速度以及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甘肃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符合"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迈向高度化,甘肃产业结构演进方向合理.但就业结构与"钱纳里标准"相差较大,表明就业结构亟需进行调整.②甘肃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消费需求、经济增长水平相关程度高,与人力资本相关程度低,说明知识溢出效应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转换速度错位,说明甘肃各市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发展程度不合理.对此,应出相关措施,进行相应的整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农民的重要意义出发,阐述加强甘肃农民教育对甘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甘肃农民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甘肃农民教育的几点启示,为国家制定农民教育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提供依据,为农民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并为研究探索农民教育的长效机制提供积极现实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考察对甘肃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甘肃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认为影响甘肃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经济发展的落后、体育设施资源的匮乏、农村体育管理不完善、农民工作方式的变化、村民对体育的认知等对甘肃农村体育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推进甘肃农村体育能够积极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甘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经济,农民生活水平全面落后于城市水平,城乡差距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当前遏制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甚为急迫。农村信息化被誉为是农村经济发展催化剂,城乡差距缩小的引擎。因此,推广和实施好农村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以甘肃为例,解析农村信息化各种服务模式推广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甘肃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推广难的成因分析,给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科技兴农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可靠保证和有效途径.针对“三农”问题中普遍存在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业科技利用率低、农产品商品率低等现状,论述了如何结合甘肃开展的联村联户工作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双联”行动快速发展、提高效率.通过坚持科技兴农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务经济无论是对甘肃农业产业结构、就业形势、新农村建设、农业投入还是对农民的经营观念、耕作行为、思维模式等方面都起到巨大的改变作用。劳务输出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转变了消费观念、从业观念、生育观念和养老观念,回乡后又影响了其周围人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城市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也悄悄地影响了一部分农民,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行为也受到了挑战。由此可以看出,劳务经济对甘肃农村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也说明深入研究和探讨劳务经济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发展和在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作用的系统分析,得出该组织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县域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大,由此决定了甘肃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实施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及中原崛起战略的新形势下,甘肃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与日俱增。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会有怎样的变化,以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模型对其2010~2019年间协调水平进行了计量分析.虽然显示三省区处于胁迫发展阶段,但经济与民生的和谐发展逐渐得到重视,由于历史发展因素及经济发展惯性,经济与民生协调发展仍需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0.
世界能源供应日益短缺,油页岩作为新能源产品已被广泛开采。甘肃作为油页岩储存量大省,选择合适的开采模式以促进甘肃经济有效、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分析窑街、炭山岭油页岩及陇东地区油页岩成形条件,介绍了传统的油页岩干馏技术与ICP技术原理,分别阐述了适用于上述地区的不同开采模式,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行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车耳营民俗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分析乡村旅游效应问题.结果表明:根据SPSS分类结果将该地区认知类型划分为典型积极型(I组、II组)、退却型(IV组、V组)、冷漠(VI组),分别占到了总样本的85.56%、10.60%、1.92%.其中,积极性认知类型组可以更客观地反映旅游影响,退却型认知类型组没有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对旅游影响体会不深刻,冷漠型认知类型组对旅游影响完全否定或者极度夸张.从不同认知类型组看,积极型认知类型组对乡村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资源环境效应持肯定态度,而对道德文化效应和生存环境效应持中立态度;冷却型认知类型组认为旅游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旅游区居民自身经济状况未得到改善,对社会文化效应持中立态度,而对道德文化和环境的负面效应感知强烈;冷漠型认知类型组对旅游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均持否定态度.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旅游感知水平的影响表现为"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成员是否从事旅游业"和"是否本地人口"是影响旅游经济效应感知层次的的关键因子,"家庭人均年收入"、"性别"、"家庭成员是否从事旅游业"对居民感知旅游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参与式制图法,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价值居民感知的类型差异与空间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张谷英村景观价值分为风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等4个层次;2)张谷英村居民感知类型可分为原著居民、常住居民、通勤居民和临时居民等4个类型,不同感知类型居民对张谷英村景观价值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3)从价值点的空间分布来看,4种景观价值大部分落于村域范围内,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针对居民景观价值感知特征,提出了若干对策,试图从实践层面建立居民意见表达平台,从理论层面为后续的旅游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周成  黄浩杰 《河南科学》2013,(12):2238-2242
江苏是我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异,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为研究方法,运用SPSS软件,选取10个人均国民经济指标,对2010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地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为明显,位于苏南的苏州、无锡两地综合经济水平明显好于其他地市;区城内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差异较大,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未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既要继续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也要因地制宜,注重区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村干部农业技术知识的要求,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村干部所具备的农业技术知识的状况,提出了以培养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对有志于到村任职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农业技术知识教育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工作是围绕"居民生存和发展利益"展开的。新时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农村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实际问题。本文以平山县东冶村为例,结合东冶村自然、社会和经济现状分析了东冶村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东冶村的水土保持与环境整治的相应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重庆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发展之路。但城市带动农村,用什么城市来带动,怎样来带动,是当前重庆经济发展尤其是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关节点。而以三峡库区为代表的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中心城市来发展带动,因此必须制订新的、与重庆农村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带动战略,并做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的增加,在我国城镇建设用地过度扩大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进行研究,确定其整理模式.本文以古郊乡为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模式.通过对古郊乡各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古郊乡概况及其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古郊乡政府提供的数据,确定古郊乡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几种模式:中心村集聚模式、归村并点模式、滚动推进模式和异地搬迁模式,并且研究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然后从居民点整理的资金来源和人们意愿分析了整理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古郊乡的居民点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提高古郊乡的整体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就大众体育消费对促进江西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众体育消费可促进江西体育产业的发展,改善江西省体育消费需求结构,提高消费需求层次;能刺激相关消费的增长,引导江西省体育用品业的健康发展,有效促进江西省城镇居民的就业。  相似文献   

19.
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马降龙村落”为案例地,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同一遗产地内,处于不同空间区域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遗产地内部,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在:核心区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各项公因子综合得分要明显高于缓冲区居民;影响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最重要因素是体现“空间”差异性的“核心区/缓冲区”变量;旅游业对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促进是影响居民旅游发展支持态度和社区满意度的主要因子. 旅游业参与制度的不公平性和村庄发展的不平衡则是造成马降龙村落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选取了8个与临汾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的指标,在BP神经网络工具箱的支撑下,构建临汾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通过对频数分布特征及反映区域差异的总体指标的分析,表明临汾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