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有一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 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验室.。这名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手里的这个新玩意儿滑落摔坏。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紧张,手也禁不住哆嗦起来,当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竟掉在了地上。  相似文献   

2.
电灯泡     
1879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爱迪生的灯泡由玻璃、一种特殊的细丝(燃烧的那部分)和黄铜(两种金属的混合物)制成。为了选择合适的细丝,爱迪生试验了许多不同的材料,包括竹子和木头。最后,他决定使用一种特殊的棉线。为了阻止棉线烧得过快,爱迪生把灯泡里的空气都抽了出来。棉线的试验成功了,电灯泡制成了。  相似文献   

3.
每当夜幕降临,人们都会随手拨动电灯开关,明亮的灯光驱走了黑暗。今年是杰出的科学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电灯一百周年。一百年前,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一日,他在一个玻璃球状罩内通上电流试验成功一个可以发出光来的雏形灯泡。他为了找到适用于灯泡中的灯丝,竟试验过六千多种物质,而且试验得到初步成功的灯丝是棉线,而不是现在通用的钨丝。爱迪生于一八四七年二月十一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城一个劳动人民家庭。他只上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4.
时光倒退几十年,人们使用的大都还是电子管收音机:打开电源开关,要等1分多钟,收音机才会慢慢地响起来。这种收音机普遍使用五六个电子管,输出功率只有1瓦左右。但是,就是这种简陋的、功能有限的收音机,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说起电子管,我们首先得从“爱迪生效应”谈起。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  相似文献   

5.
[故事]爱迪生(1847-1931)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出生在美国北部一个叫米兰的小镇上。爱迪生出生后,体质很差,脑袋出奇的大,接生的大夫断定他没有出娘胎就得了脑炎症。出乎意料的是,爱迪生稍稍长大一些之后,却变成了一个身体健壮、精力旺盛的孩子,他不仅不迟钝,而且非常活泼、淘气。爱迪生幼年时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在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无数个为什么。而且尽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人们都认为小爱迪生的头脑有点怪。爱迪生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强烈。不久,只向别人询问已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了,什么事他都想自…  相似文献   

6.
爱迪生,一位在世界发明史上神奇的人物,以他罕有的热情和毅力完成了2000多种发叫,仅1869年--1910年问正式登记的发明就有328种。因此,人们称他为"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从一个只读过3个月小学的失学者成长为世界"发明大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具有勤思好想的习惯和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后人曾评价爱迪生成功的基础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张雪梅 《科技信息》2008,(12):303-303
周二早晨,我刚走上四楼楼梯,我班王峰同学看见我后转身就往教室跑,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我似乎看见他手里拿着两个酒瓶盒子。到教室后,我从他的桌子里搜出两瓶包装精美的茅台酒。我以为是他们要聚会,非常生气。就责令他把酒拿到我的办公室。王峰承认酒是他拿来的,但拒不说酒的用处,气急败环的我真想打电话叫他的家长来。  相似文献   

8.
爱迪生无疑爱迪生可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他曾不止一次表示:当一个人死亡时,可能有一组高负荷的电能脱离躯体,逸入空中,进入另一个生命循环。爱迪生于1921年10月18日(星期天)凌晨3时24分去世,在他弥留之际,突然回光返照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兴奋地向围在一旁的亲友大声说道":我看到了那个世界真美!"然后又倒回床上,含笑地与世长辞。爱迪生死亡之后几分钟,他实验室墙上的一座壁钟,突然停摆了,这座钟每一次上发条可以行走30天,并没有任何理由或意外可使它在此刻停摆不动。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理工大学里有一个“爱迪生”式的人物。他从小学时起就尝试制作发明,对物理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和悟性。然而,他所有实验和制作的原材料都是捡破烂捡来的。他就是高拯国,一个捡破烂的“爱迪生”。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所有灯泡的包装纸上都印着这样一句警告:Do not put that object Into your mouth!意思是不要把灯泡放进口中!是不是有点搞笑,有谁会神经病地把灯泡塞进嘴里?有一天,我和朋友谈到这个问题,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有本书上说灯泡放进口中后便会卡住,无论如何都拿不出来。  相似文献   

11.
科技荟萃     
节电冷光电灯泡美国爱迪生公司生产出一种新型的节电冷光电灯泡。该灯泡的玻璃表面镀有一层银膜,上面再镀一层二氧化  相似文献   

12.
西德最大的灯具制造厂的工程师研制了一种圆圈荧光灯管,能与荷兰菲利普的长寿灯泡(SL灯泡)竞争。圆圈灯管可按装在家庭现有的标准爱迪生螺口和卡口灯座上。德国墨尼黑灯具厂已试制了几只小样品,圆圈直径为15.24厘米,预计三个月之内可以出售。圆圈灯管的成本约8英磅,寿命可达5000小时,一只功率为25瓦的灯管所发生的光与  相似文献   

13.
初识碳纤维     
窦光宇 《科技潮》1998,(2):47-47
碳是一种既软又硬的非金属元素。说它软,可以做铅笔;说它硬,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可以称为硬中之王。经过一定的加工手段,碳元素可以被拉成很细的碳纤维。这种细丝竟然胜过钢丝绳。并且能够在惰性气体中,耐受3000℃以上的高温,是一种具有奇妙性能的非金属材料。人们认识碳纤维,大致要从爱迪生研究电灯泡开始。100多年以前,爱迪生在寻找制作电灯泡灯丝材料时,曾耗费近10万美元,对大约1600多种耐热材料进行实验,终于找到一种竹丝,经碳化后制成灯丝,点燃了近800个小时。尽管使用寿命比当今使用的钨丝灯泡相差很远,但在灯泡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科学》2013,(6):61-61
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吗?如果在央视《开心辞典》或《非常6+1》的栏目中遇到这个问题,你肯定会回答,是!从小我们就被教科书上的一个发明故事所感动——爱迪生实验失败上万次仍坚持不懈。然而,历史却告诉我们,科学发明,大多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电灯泡的发明不只爱迪生一个人的功劳。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2,(3):8
有一种既神秘又常见的现象:人和动物在行走时,汽车在行驶时,往往会在路上遇到一种无法解释的、看不见的障碍。杰尔莫特·马克马努斯在他的《中世纪王国》一书中描述了一个妖邪的地方:1935年,他的姨妈吩咐一个小女仆去做一件事,这个小姑娘是邻村人。她必须走过一个名叫利斯一阿力尔德的山顶上长着山毛榉的小山冈,小姑娘非常想家,她就来到山冈上,想从山冈的顶上  相似文献   

16.
现在就可以     
张娟 《创新科技》2006,(4):41-41
<正>有一位穷人在沙滩上躺着悠闲地晒太阳。这时,一位富人从这里经过,他看着这个悠闲的穷人,很是羡慕,心里想自己整日忙碌,每天每根弦都绷得紧紧的,竟然从没有放松过自己。就走过来与穷人搭话:“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你这样悠闲地晒太阳呢?”穷人抬起头,不假思索地回答:“现在就可以啊。”这让富人豁然开朗,是啊,现在就可以,多好的话,为什么我不现在就好好地享受阳光呢?富人心安理得地在沙滩上晒太阳,结果他愉快地度过一个下午。  相似文献   

17.
一项伟大的发明很难说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实际上往往是一系列前人工作的综合。之所以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是因为他做了一些决定性的工作,爱迪生的确是一个天才。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1921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的理论,关于创新的研究就一直从未间断。创新始终贯穿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远古人类的钻木取火到瓦特发明蒸汽机,从爱迪生探索灯泡到  相似文献   

19.
有些工程问题解决起来颇费周折,比如,发明家们奋斗数十年寻找适合的灯丝材料,但在爱迪生尝试用碳丝制造实用的灯泡之前却一无所获。如何将木料变得足够柔韧进而制成扬声器(喇叭)纸盆?这个问题困扰了工程师们数十年之久,直到桑烟和今村找到了答案:米酒。  相似文献   

20.
正四、进村买酒一位猎人走下山。只见他肩上搭着两只雪兔,手里还攥着一把下剩的套子。一看就知道是刚上山溜完套子回来。进了村子,迎面有人走过来,人们都觉得这位猎人很陌生,瞅瞅他,心里在嘀咕:这是哪个村子的猎人,上了趟山,就弄回来两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