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语码转换是人类社会都普遍存在的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时中国高校学生的语码转换案例进行分析,认为语言现实、社会规范以及说话者的心理动机是导致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朱莉  陈洋洋 《科技信息》2009,(2):100-100
语码转换是英语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文章基于语言顺应论对教师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旨在阐明教师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所做的顺应。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人类社会都普遍存在的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中国高校学生的语码转换案例进行分析,认为语言现实、社会规范以及说话者的心理动机是导致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乔环润 《甘肃科技》2009,25(15):46-48
语码转换是网络会话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以维索而伦的语言顺应性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学者提出的语码转换的顺应对象: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对网络聊天室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语码转换与语言顺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裴丽华 《科技信息》2009,(3):302-303,312
语码转换是语言与语言接触自然产生的结果,由此而呈现的语言变化是语言变异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国学者又从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种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把语码转换作为一个普通的语言的社会现象。本文旨在使读者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双语或多语环境中未被人所重视的语码转换现象有更深的了解,重新思考我们对语码转换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原则考察语言社会中言语交际的情况,着重就语码转换的心理理据、语言系统制约及语码转换的类型进行讨论,并从中概括出社会结构与语言运用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关的规则和原则,以期对疏通言语交际、语言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的语用与交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它是具有一定交际目的,有意识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受到交际参与者、交际场景和交际话题或内容三大主要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本文拟通过对语码转换现象的探索,进一步分析语码转换的特殊语用功能和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8.
浅析语码转换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之间的转换。作为语言文化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语码转换具有多种社会语用功能,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项重要的交际策略,也是交际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林昕 《当代地方科技》2012,(17):174-175
教师语码转换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及顺应心理动机的语言现象。本文以语言顺应论为基本理论框架,从语用学角度对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运用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0.
刘一洁  杨蓓蕾 《科技信息》2011,(5):I0141-I0141,I0421
语码转挟,即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歌词语篇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却鲜有人涉及。歌词,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语言的形式之一也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日趋成为语码转换的一种特殊载体。众所周知,语码转换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和变异,考虑到语码转换的这一深远影响。对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不仅很有意义,而且很有必要。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中文流行歌曲歌词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这一现象。一是分析中文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二是探讨歌词作者在歌词语篇中运用语码转换所实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指讲话者在同一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两种或更多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既具有社会功能同时又可表现说话者的心理情感.<海角七号>中的语言是整部影片的一个亮点,剧中人物闽南语、普通话和日语在不同场合相互转换,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少有涉及到影视作品中的汉英语码转换。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自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已经有不少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的功能做了研究、归纳及总结。依据于国栋2001年提出的顺应模式,通过对《北京人在纽约》中含有语码转换的对话进行分析研究,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徐鑫 《科技信息》2010,(36):I0141-I0142
本文借鉴BBS网络会话和语码转换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BBS上语言使用者的自身特点,从顺应论的角度对BBS使用者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并列举大量的实例证明、分析和发现BBS网络会话中语码转化的使用是对语言事实、社会文化习俗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4.
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交际活动,其意向性在于指向特殊的对象,是对它所具有的关指对象能力的抽象,并实现了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统一。课堂语码转换的意向内容是指那些需要运用镶嵌语言来协助主脉语言表征的内容成为课堂语码转换的对象,课堂语码转换的意向态度是指在关指具体的内容时利用课堂语码转换优于单独运用镶嵌语言或主脉语言,并采用一种平常的心理取向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5.
刘靖 《科技信息》2009,(3):263-263,244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自然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文从自然语言的顺应性来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提出语码转换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要顺应语言现实(1anguagereality),社会身份(socialidendty))和社会心理(socialment卸三个方面。在交际者众多的交际策略中,语码转换是一个非常有力的策略,交际者应该实现对语言现实。社会身份或者社会心理的顺应,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是指操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言语行为。语码转换是语言之间发生接触、互动的必然结果。文章以当代高校学生之间日常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阐述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语言学中有关语码转换的相关理论对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会话进行分析,认为哈代以其渊博的社会阅历和高超的语言能力,巧妙地在标准语和方言之中娴熟地进行语码转换,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生动复杂形象的同时,也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伪善的社会道德和语言标准。语码转换不仅反映了哈代对传统语言和文化的眷恋,也反映了他的社会和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8.
纪奕娜 《科技信息》2009,(31):297-298,321
语码转换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同一语篇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不仅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较为常见。其中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鉴于各种原因,小说中人物在他们的对话中经常使用语码转换。因此,本文以《围城》为语料,以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寻找可以导致这些语码转换发生的因素,以及这些语码转换所具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冰 《科技信息》2011,(11):I0251-I0251,I0269
语码转换是外语教师用于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语码转换展开讨论和研究。本文从顺应论出发,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旨在规范教师语码转换,切实提高教师职业语言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围城》为语料,对作品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用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策略。语码转换使用过程中体现了对语言使用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语码转换不同的语用功能,例如:填补词汇空缺或语义差异使交际更加方便,避免社会尴尬,作为幽默、讽刺、强调、排除听话人、引用等策略满足交际者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