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土地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是影响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以贵州山区为例 ,从土地质量、土地结构、土地制度、土地利用与保护等多个方面分析土地对山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认为山区土地破碎 ,土层浅薄 ,不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经营 ,对持续发展不利。而土地类型多样 ,人类影响较小 ,污染轻 ,开发程度低 ,则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乡村政府强制农民种植 ,摊派种植指标 ,土地税种多、税率高 ,在土地流转中农民不能自主等 ,也严重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为此 ,文章提出了针对山区特点进行土地利用 ,建立健全适合山区的土地制度 ,充分利用山区特点 ,发展天然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 ,确保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冬 《当代地方科技》2012,(15):49-49,51
土地问题是中国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制度的核心。本文从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入手,揭示出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主体本底不清、界定模糊、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弊端。提出“明晰土地产权;强化农村土地承包权;探索集体土地资本化市场化改革;推进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等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雅典城邦的土地制度是公有和私有的辩证统一体,它是城邦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到城邦的存亡;它促进了古典时代奴隶制的发展。雅典城邦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离不开土地制度等农业问题,土地制度成为雅典城邦的一块基石,农业性是希腊古典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近些年农业发展的停滞给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小规模土地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生产的要求,农业要发展必然在土地制度改革上做文章。本文在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思路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却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有阻碍作用,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这篇文章给我们以启迪:土地股份承包制——新型土地制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很好地结合起来,且符合中国国情,有很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规模经营受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农业劳动者数量,质量和相关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实现我国土地规模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单就城镇土地制度改革来讲 ,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中心目标 ,是建立城镇土地商品化流转制度的前提 ;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商品化流转制度 ,则是建立城镇土地收益分配及投入制度的必要条件。城镇土地收益及投入制度的建立 ,反过来又有助于完善城镇土地有偿使用和土地商品化流转制度。三者互相制约 ,互相促进 ,共同构成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完整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8.
陈代俊  胡琼 《遵义科技》1999,27(2):22-24
土地制度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制度,它的改革和发展必然会涉及到社会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样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改革也会相应要求土地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农民经营管理土地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改革之初,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农民经营土地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活了长期被禁固的农业生产要素---土地与劳动力的高效重组,成功地推动了一段时期内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逐渐释放完毕,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四大动力,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形成了集体组织主导型、民间自发型以及资本主导型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从理论高度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从实践层面大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逐渐释放完毕,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四大动力,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形成了集体组织主导型、民间自发型以及资本主导型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从理论高度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从实践层面大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池 《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83-183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建立,使城市的无主土地、低效率及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违法使用的土地、国有破产企业的土地等统一集中到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中,政府再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制度年度土地供应计划,要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按计划合理进行开发和出让,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变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农业机械广泛应用的前提,良性有序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从而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重要的外推力。基于中国的现实,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稳定推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协调匹配。  相似文献   

13.
鲜俐玲 《科技资讯》2009,(13):240-24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日益暴露出许多弊端。如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不规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归属清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新机制,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刊于1988年第4期发表了文贯中“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弊病及其对策”一文(以下筒称“文文”),读后颇受启发,但对其中的主要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弊病主要表现在土地产权制度不规范、不合理,而不是集体所有制本身,土地私有制也不能解决中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问题,我们的出路在于完善现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成为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方式进行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制度与政策方面提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农村各种土地制度改革模式的分析,认为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了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是目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卫广富 《科技信息》2006,(12):304-304
从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变和家庭经营方式不变的前提出发,我国应选择土地股份投包制作为农地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是希图在较易得到政府和农民双方接受并支持的基础上,建构起土地合理流转和有效集中的机制,从而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8.
<正>建国以来土地制度评价建国以后,我国经过两次大规模的土地制度改革,基本上确立了以"实现耕者有其田"为核心的土地制度。这样的土地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保证我国的工业化目标、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征地政策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它在一定的程度侵害了农民利益,带来了腐败、土地浪费等问题。这种“蛮横”的政策之所以能够长期存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征地政策受到了土地制度及土地征用制度的严重制约。要想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切实的保障农民权益,减少腐败和土地浪费,除了对现行的土地征用政策进行完善外,还要从制度上入手,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土地制度及其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简要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对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规定,结合当下中国社会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宪法第十条关于土地制度规定的问题所在;提出土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对于土地使用权转让自由化、市场化、私人化,享有土地使用权人可以在市场中自由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