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HPLC谱图比较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MTT染色法测定缺氧、缺糖1、2、3 h后H9C2心肌细胞的成活率以建立缺氧缺糖模型组,以低、中、高剂量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加入模型组细胞,观察细胞的状态确定加药浓度。检测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总抗氧化活力(T AC)和细胞存活率(SR),以此作为考察丹参脂溶性成分保护作用差异的指标。结果表明,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S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SR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LD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LDH含量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T A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T AC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脂溶性成分明显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后LDH的溢出,提高了心肌细胞的T AC和SR,其对缺氧缺糖损伤后心肌细胞确实有修复保护作用,不同产地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保护作用确实存在药效差别。  相似文献   

2.
丹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丹参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了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流动相组成、最佳检测波长等操作因素对丹参指纹谱图的影响,并对4处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色谱条件:SinoChrom ODS-BP(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为270 nm;流动相为甲醇-0.002 mol/L四丁基溴化铵水溶液(体积比为6:1);流速:1.0 mL/min;柱温为室温.  相似文献   

3.
丹参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丹参的活性成分为两类,一类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另一类为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1].对于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通常会因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使药材中各混合物的成分和相对比例有所不同,进而药效产生差异,同时也影响到疗效.  相似文献   

4.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特征基理论,对茶叶的产地进行研究.采集新茶叶样品的光谱数据,通过选择合适样品建立光谱特征基,将新采集茶叶的光谱数据在反映茶叶产地特性的光谱特征基上投影,依据茶叶产地的地域特征不同,在主成分分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二次特征提取方法,并对比分析得出利用二次特征提取方法处理红外光谱图的可行性,而且可以有效地识别不同产地茶叶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主成分分析对11个不同产地枸杞子中的5种微量元素和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找到微量元素和黄酮的含量与枸杞子质量优劣的相关关系,得到不同产地的枸杞子质量优劣的综合排名.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对11种不同产地枸杞子进行聚类,结果恰好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说明主成分分析法所建的枸杞质量优劣评价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为枸杞子质量优劣评价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烟叶品质的优劣不仅与品种、生长条件有关,还与其原产地的土壤及生长环境有着较大的关联.根据不同产地烟叶中金属元素分布的差异,提出了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出烟叶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分布,结合判别分析法对烟叶产地进行识别的研究.首先对不同产地样品的金属元素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产地烟叶样品间存在较大差异;利用SPSS软件对其中样品数较多的4个地区的烟叶样品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当选入自变量的元素包括Cd,Rb,Ba,As,S等6种元素时,建立的判别函数判别回代准确率为92.9%,交互验证的准确率为90.5%,说明应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来鉴别不同产地的烟叶具有较强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9种不同产地的葛根样品的指纹图谱,并利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所得到的葛根HPLC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的研究,实现了9种不同产地葛根样品的分类.本研究获得的指纹图谱较全面的反映不同产地的葛根的特征差异,可为葛根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建立黄芪饮片产地鉴别方法.实验检测获取了来自山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等五产地共300批次黄芪饮片的拉曼光谱,通过PCA法对不同产地样本进行判别区分,利用PLS法建立产地判别模型并予以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拉曼光谱良好的特异性,结合PCA及PLS-DA等方法,可实现黄芪饮片产地的快速鉴别.该方法还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饮片产地鉴别及饮片真伪判别,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测定不同来源丹参饮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含量,为丹参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发展了HPLC-DAD同时测定丹参中的6种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来源于山东、四川和云南的丹参饮片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合聚类分析进行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差异性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以实现丹参中不同极性成分的同时提取、分析;不同来源的丹参饮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来源于四川产区的丹参饮片中各成分含量最高,来源于山东产区的丹参饮片酮类成分含量优于云南产区,采用活性成分含量结合聚类分析可以实现其来源区分;不同来源的丹参饮片中各活性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丹参饮片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冬枣产地鉴别方法的准确性,测定了69个冬枣样本中10种元素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簇类独立软模式分析(SIMCA).结果表明,冬枣中Mg、B、Mn、Fe、Zn等元素在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产地样本有较好的聚类趋势.在前4个主成分中,Fe、B、Mn、Zn和K元素的载荷值较高,是重要的产地识别元素.利用SIMCA建立的产地判别模型,置信水平为5%时对验证集样本判别结果最好,识别率为100%,拒绝率为78.95%.研究结果证实了农产品中多元素分析结合SICMA法可以有效用于原产地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具有相当高的声誉,而这一混合物体系极具复杂性,对其进行鉴别意义深远.红外光谱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广泛用于中药材鉴别.利用中红外光谱进行同种中药材产地鉴别,首先进行平滑滤波和导数光谱预处理,再基于费舍尔判别分析进行鉴别.同时利用近、中红外光谱对同种中药材进行产地鉴别,首先对原始近红外、中红外、近中红外组合数据预处理,再基于费舍尔判别分析进行鉴别.利用近红外光谱对不同类别产地药材进行鉴别,方法一将类别和产地双标签映射为单标签,用费舍尔判别分析鉴别单标签,再逆推原类别产地,方法二分别基于类别和产地进行费舍尔判别分析.仿真和实际实验说明费舍尔判别分析有效.  相似文献   

12.
试验中对样品进行了严格的处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进行元素测定,得出不同产地甘草最优的生长环境和利用价值.实验中以甘肃、内蒙古、山西三个产地的甘草为原料,用干法灰化及湿法消解的前处理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所含的Fe、Mn、Ga、Zn、Cu、Mg六种元素进行测定.研究了干法灰化法工艺中不同产地原料、灰化时间、灰化温度、原料试样质量4个因素和湿法消解工艺中不同产地原料、混酸种类、混酸体积、原料试样质量4个因素对元素含量测定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测定元素含量的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条件下,比较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腐殖酸钠及高岭土处理对丹参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利用5g/L腐殖酸钠溶液对丹参种子进行浸种能够显著提高其萌发率;喷施1g/L腐殖酸钠可明显使丹参幼苗气孔收缩,从而降低蒸腾速率,使丹参幼苗抗旱性得到显著提高.60g/L高岭土悬浮液的叶面喷施可增强丹参幼苗对强光的反射,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从而减弱丹参叶片由于强光照射造成的水分丢失.生理检测表明,5g/L腐殖酸钠溶液的喷施可明显提高丹参幼苗的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这可能是丹参抗旱能力得到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把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总氯和总钾这6个成分含量作为影响烤烟烟叶产地的自变量,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NBC)建立烤烟烟叶生产地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建立的烟叶产地识别模型建模、留一法、预报准确度分别为91.24%、89.05%和88.24%,而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和K点最近邻分类建立的烟叶产地识别模型的准确率均低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建立的模型.可见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对烟叶产地进行模式识别研究,可以很好地反映烟叶样本由于产地的不同带来的差异.因此可以将NBC算法引入到烟草行业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分析鉴别不同类型的中药昆布的方法,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和差热分析(DTA)对不同产地的海带和昆布进行热分析研究.以α-Al2O3为参照物,N2为气氛的条件下,固定反应的升温速率和温度范围,进行图谱峰形的比较鉴别.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海带和昆布之间TG、DTG、DTA图谱中峰形有所不同,利用海带和昆布热分析图谱的差异,可以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的中药昆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不同因素水平对丹参药渣多糖含量、转移率、纯度的影响,确定丹参药渣多糖提取精制工艺,为丹参废弃药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吸光度,以丹参药渣多糖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醇沉浓度对丹参多糖含量的影响.以转移率及纯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压差、温度、收集量对丹参药渣多糖转移率及纯度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9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醇沉浓度为80%;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50 K;超滤工艺条件为压差为0.05~0.1 MPa,温度为35℃,收集量为7 500 m L;清洗方法为碱液循环清洗.结果表明,丹参药渣多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超滤精制多糖工艺简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盆栽实验考察不同水分和施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丹参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丹参生长量、全氮、全磷、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来研究丹参幼苗的生长及品质.结果发现,相同水分及施磷水平下,接菌株的株高、根长、根冠比、全氮、全磷、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未接菌株.相同水分不同施磷水平下,随施磷量的增加,丹参株高、根长、根冠比、全氮、全磷、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均先升高后下降,在第二施磷水平(P2)为0.15 g/kg时达到最大,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最大分别为1.842%和0.354%.不同水分相同施磷水平下,接种株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未接菌株,70%田间持水量下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含量较高.70%田间持水量及施磷质量分数为0.15 g/kg时接种株的丹参酮ⅡA和丹参多糖质量分数最大,分别为0.252%和6.166%,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016%和1.516%.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了来自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华安县仙都镇和永定县高头乡3个产地的9个茶叶样品,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茶叶样品间茶多酚、茶多糖、部分氨基酸等成分的吸收光谱存在着微小的差异,通过光谱降维的方法进行模式识别,其聚类分析结果与茶叶的产地完全吻合.该结果可为乌龙茶的产地溯源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中药材的形似而性不同往往会被不熟悉中药材的人所错认,文章就通过对续断和丹参两味药做一下对比研究。续断和丹参外表比较相似,极容易被一些对中药材不是很熟悉的人混淆,该文就从两者的来源、产地、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有效成分、功效主治等方面的区别进行阐述,以帮助那些对中药材不是很熟识的人对这两种药材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20.
利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测定了不同茶叶中K,Ca,Na,Ba,Mg,Mn,Fe,Cu,Al,Ni等1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通过分析茶叶中元素间的相关性,研究和建立了ICP光谱特征基,分析了茶叶中矿质元素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茶叶产地之间的关系,并为茶叶的产地特征建立了矿质元素特征图谱.结果表明:以主成分1和主成分2作二维线性投影,对不同产地的茶叶有较好的聚类和鉴别作用.本文的研究对于原产地茶叶的保护、鉴定以及分析茶叶产地特征有直接和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