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人们争辩说,“氧化物”的超导性的发现是在1964年,是在1986年,或是在1987年,这与所选用的氧化物有关:在1964年首先显示了在某个温度下具有超导性,在1986年超导温度Tc首次达到20t(以上,在1987年Tc首次高于77K。对于在该领域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我们所记得的时间是1986年12月初,在波士顿举行的物质研究学会年会上,东京大学的实验家们宣称他们证实了贝德诺兹(G.Bednorz)和缪勒(A.Muller)早期在苏黎士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发现。接踵而来是将近1年的狂热期,这在科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987年3月美国物理学会年会把这种狂热推向顶峰,接着便是华盛顿的集会,里根总统作了长篇演说。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Science,2002,295:1045报道,来自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中子散射技术,在高温超导体的一个成员单铜氧层Tl2Ba2CuO6+δ中观察到了所谓的磁共振模式,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模式在高温超导体中存在的一般性.该发现有助于对铜氧化物超导体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7.
自Mandelbrot提出描述实空间标度不变性的分形几何学以来,这一理论已成为人们认识复杂物质系统的有力工具,其在凝聚态物理上的应用越来越活跃.我们利用透射电镜作材料的微结构观察分析时,首次在Bi系高温超导体材料中观察到了分形现象,本文报道这一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8.
高温超导体Josephson结90GHz谐波混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与半导体器件相比,Josephson结具有高度非线性、噪声低、工作频带宽及功耗小等独特的优点.人们利用Josepbson结在毫米、亚毫米及远红外波段上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Blaney等利用N_b点接触结进行了谐波混频的实验研究,其最高的信号频率为4.25THz,最多的谐波次数为851次。这一研究工作可用于计量或频率锁定等方面,但因其工作在液氦 相似文献
9.
10.
11.
1.前言自从1911年发现超导现象以来,已开发了各种金属系列材料,有些已达到实用化.然而,主要应用仍限于采用液氦的供研究用的磁体,在核磁共振成象方面的需要最近有所扩大,但市场毕竟有限.不过,1986年,IBM公司苏黎世研究所的贝德纳尔和缪勒博士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08年2月末F掺杂的LaFeAsO被报道有26 K的超导电性后, 基于此体系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在短短几个月中被迅速地提高到55 K, 很多新超导体被发现, 同时人们对具有更高临界转变温度的新超导材料充满希望.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这种体系中材料的探索、制备以及设计, 另外在理论和实验上对其超导机理的认识也给予了介绍和总结. 最后基于目前的实验数据, 对铁基超导体和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重要物理参数进行了比较, 同时展望了这种新超导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高温超导体的载流子浓度比常规超导体的低(对YBa_2Cu_3Q_(7-6)而言,n≌5×10~(21/cm~3)其载流子间的Coulomb屏蔽长度大,因而高温超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易受外加电场的影响,或者说,能够由外场来调制.1991年,文献[1~3]研究了以SrTiO_3为门电极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MIS)型的三端器件(three terminal devices),即超导场效应晶体管(superconduc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uFET).但实际的增益只达到0.9.通过采用高介电系数的门电极可以对这种超寻场效应晶体管加以改进.理想的选择是铁电体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从高温超导体的应用前景看,目前尚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晶粒内传输临界电流密度太低.而晶粒间的传输临界电流密度更低,前者是由于这些材料晶粒内钉扎作用较弱;而后者则是由于在晶粒间界处存在结构无序和超导相干长度太短,由此,烧结工艺制得超 相似文献
15.
16.
17.
高温超导体母体相CaCuO2无限层结构的高压同步辐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刚石压砧高压装置(DAC), 对高压合成的高温超导体母体相CaCuO2无限层结构的多晶粉末样品, 进行了高压能散X射线衍射实验. 实验结果首次表明, 在0~30 GPa压力范围内, 无限层结构的CaCuO2的晶体结构保持稳定, 没有发生相变; 根据压力和体积压缩率数据, 用Birch-Murnaghan状态方程拟合, 得到压力导数B0′= 4时, 零压体弹模量B0 = 181.4±9.4 GPa.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一、引言自从1986年由瑞士苏黎世IBM研究实验室的J.G.Bednorz和K.A.Muller发现在氧化物Ba-La-Cu-O系统中可能存在着超导转变起始温度为35K的超导电性,并很快为他们自己和日本东京大学的Shin-ichi USHIDA et a1.的抗磁性实验进一步证实后,在全世界范围内立即掀起了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的热潮.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超导体研究领域中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不仅发现了像Ba-La-Cu-O、Sr-La-Cu-O,以及Ba-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