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越发"一词在<红楼梦>中的用法丰富多样,不仅有最常见的义项"更加",还有被一些大型辞书所忽略了的两个义项:"索性"、"干脆";"反而"、"反倒";以及一个固定用法"越发…越…".明清小说中,"越发"的类似用例也不乏见."更加"、"干脆"、"反而"这几个义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在词义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3.
甲戌本残存16 回, 为刘宽夫旧藏。刘氏去世后, 该书分散失落于其藏书中, 他的儿子刘铨福在整理其父藏书时, 先发现其中的1—8 回, 装成一册, 借给侍郎崇实。第二年, 刘氏又找到散失的第二十六、二十八两回, 于是将前后共 10 回的甲戌本借给孙桐生, 所以, 孙桐生的批注、校改,只集中于该 10 回。甲戌本的其他6 回应系刘铨福后搜集。由此证明, 刘铨福收藏时的甲戌本只有 16 回, 而不是 32 回  相似文献   

4.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是清代第一部敷演《红楼梦》的戏曲作品,在红楼梦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其对袭人、王熙凤人物形象的歪曲塑造,对《红楼梦》思想内涵的庸俗理解,造成了对《红楼梦》的误读,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外在的改编困境,另一方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谈《红楼梦》语言世界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度”和“偏离”是修辞学的重要概念,已存在于语言世界等交际活动的四个世界之中。《红楼梦》的语言世界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种层级结构中均存在着偏离。且这种偏离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三复情节”是杜贵晨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提出的理论概念 ,“三复情节”在《红楼梦》中有多方面新鲜别致的运用 ,不仅发展了传统“三复情节”的叙事技巧 ,更增强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三复情节”的研究进一步说明 ,“三复情节”是“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而得出的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当代理论  相似文献   

7.
对"谈话蕴含"现象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要搞清楚人们究竟运用了哪些规则和手段来解释自己违背谈话原则的合理性.此文以内外辨析的方式对<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黛玉和宝钗等几组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主要从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话语的不同理解,以及当话语中含有"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时来阐释<红楼梦>中的"谈话蕴含"现象.  相似文献   

8.
吴宓对《红楼梦》的研究和对当时“红学”的有关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他不仅是最早向西方学术界介绍《红楼梦》并给予高度评价者,而且也是最早借鉴西方近代文学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对《红楼梦》给予深刻分析者,其成果不仅在他那个时代属于一流水平,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归”字在《诗经》中的含义是相当丰富的,仅于归、归宁、大归三词就表现了妇女出嫁、回娘家、被遣的几种生活状态。对“归”字的不同理解也会造成对《诗经》文本的不同解读。本文试以《邶风·匏有苦叶》、《邶风·燕燕》和《豳风·七月》为例,对其中“归”字的几种约定俗成用法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潜台词有表示暗示、主观评价、呼应情节、揭示人物命运、讽刺等主要类型,具有含蓄委婉、机智幽默、曲笔隐晦等审美效果,有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复杂的人物关系,表达人物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1.
清代道光年间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在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转化,并最终能够成为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提供了途径与平台,改编模式为后世红楼戏所继承和发展,改编原则为后世红楼戏所发挥和延伸,成就了后世一批经典红楼折子戏,明确了后世红楼戏中通行的人物角色定位与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山东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归纳了《红楼梦》中使用的山东方言。认为《红楼梦》中的山东方言只能来源于东鲁孔梅溪,由此提出了孔梅溪参与《红楼梦》早期创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香港李知其的《红楼梦谜》是典型的索隐派的著作,它较多地承袭了王梦阮、沈瓶庵的“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说”的观点,认为《红楼梦》是情僧顺治帝的传记。揭示这一论点的来龙去脉,分析其所持论据之荒诞不根及其迷惑性、非科学性,对于今天的红学研究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看,《红楼梦》的意义世界由四个“场”构成:(1)哲学场;儒释道交融的主题思想;(2)社会场:封建社会名门望族的衰落;(3)话语场:“贾雨村言”和“甄士隐”相杂的狂欢;(4)文体场:传统文学与新兴文学过渡时期的跨文体阵痛。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职业文学批评家来说,王蒙对《红楼梦》的研究点比较散,碎,但难得的是他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经验来谈,这就使得他的研究接近作者、接近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本意。同时,他的研究体会也给中国现在的文学批评界一些启示:一是要尊重文学感受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二是引导人们重新认识点评等传统文学批评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体现了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选择詈语作为视点切入《红楼梦》的民间信仰,可看出《红楼梦》的咒死詈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儒家思想信仰、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18.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为例,就其中的祭日、祭祀场所、祭典等问题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以《红楼梦》杨、霍译本为例,根据"汉语语用优先语义"这一观点,从语用对等视角进行分析,阐述了汉语对话英译语用优先原则,即提出把汉语人物对话语言译成英语时,除了要力求语义方面的对等外,更要优先注意语用效果的对等,语用对等优先语义对等。译者要考虑如何在译语中体现原语的言外之力,留心原文本中有意违背交际原则的地方,理解说话人的弦外之音,使原语和译语达到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20.
从以实务虚角度看《红楼梦》中贾府"四春"的悲剧命运,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把她们的凄惨遭际展现给读者,更是要通过所塑造的"四春"形象的悲惨结局来替自己的同胞姐妹鸣不平,从而揭示出,封建社会的妇女无论有怎样高深的德才,都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悲剧根源,同时也含蕴出罪恶的封建社会是吞噬美的豺狼。在"四春"形象的塑造中,作者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圆形人物"笔法和"原型本真"的创作原则相得益彰。同时,通过环境描写以展示人物风韵的技法,通过对比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的卓绝功力,这种技能烘染出生活的立体感和鲜活感,不但描写得不露痕迹,而且描写得妙理深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